近日,紅星新聞的臥底調查,撕開了論文中介行業(yè)的虛偽面紗。從醫(yī)院 “刷樓” 拉客的銷售,到手握數(shù)萬名醫(yī)護人員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的客戶名錄;從 AI 批量生成論文初稿的流水線,到期刊編輯暗箱操作的 “綠色通道”,一條覆蓋 “需求-生產(chǎn)-發(fā)表” 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已然成型。更荒誕的是參與各方的 “病態(tài)默契”:買家明知論文注水、證明造假,卻為評職稱、畢業(yè)不得不買單;中介清楚服務違規(guī),仍靠信息差牟取暴利;期刊雜志對 “渠道稿” 與正常投稿的差異視而不見 —— 三者因 “評職稱、畢業(yè)” 的利益閉環(huán),共同形成了 “知假仍參與” 的畸形共識。
灰色中介:造假鏈條的 “核心樞紐”
在論文腐敗生態(tài)中,中介機構絕非簡單的 “中間商”,而是串聯(lián)需求、生產(chǎn)與發(fā)表的 “核心樞紐”,其運作呈現(xiàn)出高度組織化與專業(yè)化特征:
頭部中介普遍采用 “銷售 - 渠道 - 生產(chǎn)” 三線分離模式:銷售人員僅負責對接客戶、報價催款,對期刊合作細節(jié)一無所知,某機構員工便坦言 “入職至今不知道怎么和雜志社建立關系”;渠道部門由核心人員掌控,專門維護與期刊編輯的 “暗箱關系”,相關信息被列為 “最高商業(yè)秘密”;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則外包給兼職寫手或依賴 AI 工具,快速生成 “低質高量” 的論文初稿,甚至出現(xiàn) “男性子宮肌瘤” 這類常識性錯誤的稿件。這種架構設計,既確保核心資源不泄露,又能在被調查時以 “員工不知情” 推卸責任。
期刊雜志:“開綠燈” 的造假共謀者
在論文造假鏈條中,期刊雜志絕非被動卷入,而是明知造假卻主動為 “渠道稿” 打開方便之門的共謀者。“同一篇論文,通過中介‘渠道’投遞就能錄用,客戶自行投稿則會被拒收”—— 某中介負責人的表述,道破了期刊雜志將審稿權異化為 “尋租工具” 的本質。
中介通過 AI 生成、拼湊抄襲的論文,往往存在邏輯混亂、數(shù)據(jù)造假等問題,卻能順利在期刊雜志上發(fā)表。這并非審核疏漏,而是期刊為獲取 “合作收益” 主動降低標準。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部分期刊雜志通過與中介合作,可獲得每期版面費總收入的 30%-50% 分成,在利益驅動下,“質量合格” 淪為形式,“渠道合規(guī)” 才是錄用的核心標準。
而且一些期刊雜志還存在 “雙面操作”:一方面在官網(wǎng)發(fā)布 “未與任何中介合作” 的聲明,營造合規(guī)假象;另一方面卻通過編輯個人與中介建立長期合作,形成 “機構否認、個人操作” 的灰色模式。
需求倒逼:“唯論文” 評價體系的原罪
“知假而買假” 的根源,在于個體被 “唯論文” 評價體系逼入絕境。某三甲醫(yī)院護士坦言:“臨床工作再出色,沒有兩篇核心論文也評不上主管護師。” 在教育、醫(yī)療領域,“論文數(shù)量 = 職稱等級 = 薪資待遇” 的單一邏輯,讓從業(yè)者陷入 “沒論文就淘汰” 的困境:
醫(yī)護人員日均工作超 10 小時,仍要 “擠時間” 買論文;研究生為畢業(yè),被迫接受 “AI 寫作 + 人工降重” 的服務;高校教師為評職稱,不得不向中介支付高額費用。央視曾曝光一組殘酷數(shù)據(jù):一篇售價 3 萬元的碩士論文,底層寫手僅得 80 元報酬,巨大的暴利空間,恰恰源于 “評職稱、畢業(yè)必須要論文” 的剛性需求。當學術成果淪為職業(yè)晉升的 “入場券”,誠信便成了可以犧牲的成本。
破局之道:從 “唯論文” 到 “重實績” 的轉向
2024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調查處理實施細則》,但是根治論文亂象,絕非僅靠打擊中介或查處造假就能實現(xiàn),核心在于打破 “唯論文” 的評價枷鎖。配套更具體的落地措施:對醫(yī)護人員,應以手術成功率、患者滿意度替代單一論文要求;對高校教師,建立 “代表作 + 實踐成果” 的綜合考核體系;對研究生,放寬畢業(yè)評價標準,允許以科研實踐報告、專利成果等替代論文。
同時必須強化全鏈條監(jiān)管:一方面對期刊實行 “發(fā)表溯源制”,凡涉及中介運作的論文一律撤銷,并追究編輯責任;另一方面嚴厲打擊個人信息泄露,對提供醫(yī)護名錄的機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學術的尊嚴在于誠實勞動,當評價體系回歸 “實績本位”,買假需求自然會消退。
論文造假鏈條的每一環(huán),都是對學術精神的褻瀆。破除亂象的關鍵,在于讓評價標準回歸價值本質 —— 醫(yī)護人員的價值在病床,教師的價值在課堂,科研人員的價值在創(chuàng)新。唯有如此,“買假剛需” 才會真正消失,學術誠信方能重建。
來源 | 大象新聞評論員 趙冰 董芳芳
主編 | 彭丹
編輯 | 蔣黎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