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人也有 “紅色炸彈”?
居延漢簡里,關(guān)中農(nóng)夫張老漢的遭遇,把 “隨禮壓力” 寫得扎心。
他種了三畝粟田,一年收 9 石粟(約 1080 斤),換算成銅錢才 900 錢,夠全家勉強(qiáng)糊口。
可那年春天,鄰居家兒子 “加冠”(成人禮),按當(dāng)?shù)匾?guī)矩得 “隨禮”。
漢代隨禮講究 “看身份、論關(guān)系”,普通鄰里最少得隨 200 錢 —— 相當(dāng)于張老漢近三個月的口糧錢。
張老漢拿不出錢,只能咬牙賣了半畝田(值 500 錢),除了隨禮 200 錢,還得買 “冠禮賀品”(絹半匹,值 100 錢)。
他跟老伴嘆氣:“隨少了,以后娃娶媳婦沒人來;隨多了,這半年只能喝稀粥?!薄?/p>
這不就是現(xiàn)在 “隨禮湊錢,月底吃土” 的古代版?
更糟的是 “人情扎堆”。
敦煌懸泉漢簡里,戍卒李通在三個月里,先后趕上 “同營士兵娶親”“上司喬遷”“鄰舍添丁”,三次隨禮花了 450 錢,相當(dāng)于他兩個月工資。
他在給家人的信里說:“錢全隨了禮,冬衣還沒著落,只能求家里寄點布來?!?/p>
古裝劇里總演 “官員請吃飯,賓客只管坐享其成”?錯了。
漢代普通人去有權(quán)有勢的人家赴宴,不僅要 “自帶酒菜”,還得幫著打雜,根本不是 “吃席”,更像 “免費幫工”。
敦煌懸泉漢簡里,王嫂(之前賣醬菜的婦人)的經(jīng)歷特別典型。
那年縣吏家 “賀壽”,請了街坊鄰里,王嫂收到邀請卻犯了難。
按規(guī)矩,去縣吏家赴宴,得 “自帶賀禮 + 酒菜”:她攢了 100 錢買了 “酒二斗 + 肉一斤”(值 80 錢),又準(zhǔn)備了 “刺繡帕子” 當(dāng)賀禮(值 50 錢),相當(dāng)于花了半個月收入。
到了縣吏家,更讓她崩潰:賓客們不能直接坐著等吃,得 “分工干活”。
男的幫著搭棚子、搬桌椅,女的幫著切菜、洗碗。王嫂從早上忙到中午,手被菜刀劃了個小口,最后上桌時,好菜都被縣吏的親戚搶光了,她只吃到了 “糙米飯 + 咸菜”。
她跟妹妹吐槽:“說是赴宴,倒像去當(dāng)長工,下次再請,說啥也不去了!”。
這像極了現(xiàn)在 “去朋友家聚餐,還得自帶食材幫忙做飯,最后沒吃著啥” 的憋屈,只是漢代人連拒絕的底氣都沒有,怕得罪縣吏被穿小鞋。
漢代的 “職場人情” 更讓人窒息。
基層小吏想保住工作,得定期給上司送 “土特產(chǎn)”,送少了、送晚了,都會被刁難,比現(xiàn)在 “給領(lǐng)導(dǎo)送禮” 還講究門道。
居延漢簡里,佐史李忠(類似辦公室科員)的日記簡,記滿了 “給上司送禮” 的焦慮。
他的上司是 “候官”(管邊塞烽火臺的官員),每到 “節(jié)氣”(比如冬至、臘日),都得送 “應(yīng)季土特產(chǎn)”:
冬天送 “冬葵(蔬菜)+ 腌肉”,春天送 “新麥 + 雞蛋”,秋天送 “栗子 + 野棗”。
有次臘日,李忠沒錢買好東西,只送了 “粟米二石 + 咸菜一壇”(值 200 錢),上司臉色當(dāng)場就不好了。
沒過多久,李忠就被 “穿小鞋”—— 本該輪到他休的假期,被換成了 “值夜班”,還被派去 “偏遠(yuǎn)烽火臺巡查”(來回要走五十里路)。
李忠在簡里寫:“送少了被刁難,送多了沒錢,這官當(dāng)?shù)帽确N地還累!”。
這不就是現(xiàn)在 “職場上想維護(hù)關(guān)系,卻又負(fù)擔(dān)不起,怕得罪領(lǐng)導(dǎo)被針對” 的真實寫照?
只是漢代人連 “躺平” 的選擇都沒有,丟了工作就沒飯吃。
這還是有記載的,那些沒有記載的怕是還會更多。
既然底層的人,都擺脫不了“紅色炸彈”的轟炸,上層的人會不會變本加厲呢?
都說古代的貪官多,可貪官又為什么會這么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