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記:在長春的雪與光里穿行
長春于我,是一場藏在凈月潭松雪與雕塑園晨光里的北國之約。這座被稱作 “北國春城” 的城市,既有冬日林海雪原的壯闊,又有秋日南湖碧波的溫柔,更有偽滿建筑群的歷史厚重與雕塑藝術的靈動氣息。七日漫游中,我踏凈月潭雪道尋幽,探偽滿皇宮讀史,賞雕塑園作品品藝,逛南湖公園觀秋,那些松枝的雪痕、宮殿的廊柱、雕塑的線條、湖面的波光,都成了刻在記憶里的鮮活片段。
凈月潭:林海雪原里的冬日詩篇
清晨六點的凈月潭,天還未亮透,我已裹著厚羽絨服站在景區(qū)門口。寒風裹著雪粒撲面而來,帶著松木的清冽,遠處的林海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倒真有幾分 “林海雪原” 的靜謐。這座面積大 96.38 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因形似彎月的湖泊得名,冬日里松枝覆雪、湖面結冰,成了長春最具代表性的冬日盛景。
沿著雪道往潭邊走去,腳下的積雪發(fā)出 “咯吱咯吱” 的聲響,兩側的樟子松、落葉松掛滿了雪,像一個個穿著白裙的衛(wèi)士。行至 “瓦薩博物館” 附近,一片開闊的雪地豁然開朗,幾位滑雪愛好者正踩著雪板飛馳,雪沫在身后飛濺,留下一道白色的軌跡。一位當?shù)卮笫鍫恐┣寥愤^,笑著說:“要趕在九點前到潭心島,太陽出來時,雪光映著松枝,美得很。” 果然,行至潭邊時,朝陽恰好躍出地平線,金色的光芒灑在雪地上,將松枝上的積雪染成了金色,湖面的冰層泛著微光,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
登上潭邊的觀景臺,凈月潭的全貌盡收眼底 —— 彎月形的湖泊被林海環(huán)繞,雪道像一條條白色的絲帶穿梭在林間,遠處的 “凈月女神” 雕塑在晨光中泛著銀輝。同行的攝影大哥支起三腳架,說去年雪后初晴,他曾在此拍到霧凇,“松枝上掛著冰晶,像綴滿了鉆石,風一吹還會掉落,美得不真實”。雖未得見霧凇,但陽光穿過松枝灑下的光斑,落在雪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倒也有幾分 “雪落松林” 的詩意。
午后陽光漸暖,我坐在 “森林咖啡館” 里,點了一杯熱可可。透過玻璃窗望去,雪地上的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孩子們的笑聲在林間回蕩??Х瑞^老板是位本地人,他說:“凈月潭的美不止在冬天,春天有野花、夏天有綠蔭、秋天有彩葉,不過冬天的林海雪原,才最有長春的味道。” 臨走時,我買了一串凍梨,咬一口冰涼清甜,帶著冬日獨有的滋味。
傍晚離開時,夕陽為林海鍍上金邊?;赝麅粼绿?,雪地上的腳印漸漸被新雪覆蓋,只有遠處的 “凈月女神” 雕塑還在余暉中矗立。這一刻突然明白,凈月潭的冬日之美,從不在刻意的景致里,而在林海的壯闊、雪光的靈動,以及冬日里人們的歡聲笑語中。
偽滿皇宮博物院:歷史塵埃里的建筑密碼
從凈月潭乘車一小時到市區(qū),我直奔偽滿皇宮博物院。這座由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的宮殿改建而成的博物院,藏著長春最特殊的歷史記憶。清晨的博物院格外安靜,沿著石板路往 “緝熙樓” 走去,灰色的宮殿建筑群在晨光中透著莊重,廊柱上的浮雕、屋頂?shù)耐咂?,都保留著當年的模樣?/p>
走進 “緝熙樓”,溥儀的臥室、書房、會客廳依次展開。臥室里的歐式床、書房里的舊書桌、會客廳里的沙發(fā),都帶著歲月的痕跡。講解員輕聲介紹:“這座樓是溥儀日常起居的地方,當年他在這里簽署了不少賣國條約,如今成了警示后人的歷史見證?!?行至 “勤民樓”,溥儀 “登基” 的大殿格外醒目,紅色的地毯、金色的寶座,雖已沒有當年的威嚴,卻仍能讓人感受到那段屈辱歷史的沉重。
后院的 “東御花園” 倒是多了幾分生機,冬日里的假山覆著雪,池塘結著冰,幾株臘梅在寒風中綻放,透著淡淡的幽香。一位白發(fā)老人站在 “植秀軒” 前,指著墻上的老照片說:“我小時候常來這附近玩,那時這里還是禁區(qū),只能遠遠看著,如今成了博物院,能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花園里的 “防空洞” 保存完好,狹窄的通道、簡陋的設施,讓人不禁想起當年戰(zhàn)爭時期的緊張局勢。
午后陽光透過宮殿的玻璃窗灑進來,落在展柜里的舊物件上 —— 溥儀的勛章、皇后婉容的首飾、偽滿官員的文件,每一件都在訴說著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我坐在 “懷遠樓” 旁的石凳上,翻看著博物院的講解手冊,忽然明白,偽滿皇宮的價值,從不在建筑的奢華里,而在它承載的歷史教訓,提醒著每一個參觀者:銘記歷史,才能面向未來。
長春世界雕塑園:藝術光影里的靈動氣息
從偽滿皇宮驅車半小時,便到了長春世界雕塑園。這座占地 92 公頃的園區(qū),收藏了來自 216 個國家和地區(qū)的 402 位雕塑家的 454 件作品,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作品最豐富的雕塑藝術園區(qū)之一。清晨的園區(qū)格外安靜,沿著石板路往 “雕塑藝術館” 走去,兩側的雕塑在晨光中泛著不同的光澤,有的寫實、有的抽象,每一件都透著獨特的藝術氣息。
走進 “雕塑藝術館”,展廳里的作品讓人目不暇接 —— 法國雕塑家羅丹的《思想者》復制品、中國雕塑家吳為山的《孔子》、俄羅斯雕塑家涅日達諾夫的《飛翔》,每一件作品的線條、神態(tài)都極具張力。講解員介紹:“這些作品涵蓋了不同流派、不同風格,能讓參觀者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雕塑藝術魅力?!?行至 “非洲館”,一片充滿異域風情的雕塑群豁然開朗,木雕、石雕作品帶著非洲大陸的粗獷與熱情,讓人仿佛置身于非洲草原。
走出藝術館,園區(qū)的露天展區(qū)更讓人驚喜?!昂推进潯?雕塑展翅欲飛,“母愛” 雕塑溫柔動人,“奔馬” 雕塑氣勢磅礴,這些作品與周圍的草坪、樹木、湖水相映成趣。一位藝術系的學生正對著 “世紀之舟” 雕塑寫生,畫筆在紙上快速勾勒,她說:“這里的雕塑很有感染力,每次來都能找到新的靈感?!?行至 “友誼廣場”,一座巨大的 “友誼之環(huán)” 雕塑矗立在中央,象征著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午后陽光漸暖,我坐在 “湖邊長椅” 上,看著湖面的波光映著雕塑的影子,偶爾有鳥兒落在雕塑上,增添了幾分靈動。遠處的 “兒童雕塑區(qū)” 傳來孩子們的笑聲,他們圍著 “十二生肖” 雕塑奔跑嬉戲,臉上滿是歡樂。這一刻突然明白,雕塑園的美,從不在作品的名貴里,而在藝術與自然的融合,以及人們對美的熱愛與追求中。
南湖公園:秋波碧水里的溫柔時光
長春的最后一站,我留給了南湖公園。這座面積達 222 萬平方米的公園,因南湖而得名,秋日里湖面碧波蕩漾、岸邊樹木金黃,成了長春最具詩意的秋日盛景。清晨六點的南湖,天剛泛出魚肚白,我已沿著湖邊的步道漫步,微風帶著湖水的清涼,遠處的湖心島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偶爾傳來幾聲游船的汽笛聲。
沿著湖岸往 “湖心島” 走去,岸邊的柳樹、楊樹葉子已變成金黃,風吹過,落葉像一只只蝴蝶落在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漣漪。行至 “南湖大橋”,站在橋上遠眺,南湖的全貌盡收眼底 —— 碧綠的湖面被金黃的樹木環(huán)繞,游船像一片片葉子在湖面上飄蕩,遠處的 “四亭橋” 在晨光中泛著紅輝。一位晨練的老人坐在橋邊的石凳上打太極,動作緩慢而舒展,與周圍的景致格外和諧。
登上 “湖心島”,一片開闊的草坪豁然開朗,幾位攝影愛好者正對著湖面拍照,他們說:“秋日的南湖最美,湖水清澈、樹葉金黃,隨便一拍都是美景?!?島邊的 “垂釣區(qū)” 有不少人在釣魚,魚竿靜立在湖邊,偶爾有魚兒上鉤,引來陣陣歡呼。我坐在草坪上,拿出帶來的面包,喂著湖邊的鴿子,看著它們在陽光下飛舞,心里滿是愜意。
午后陽光漸暖,我租了一艘游船往湖中心劃去。船槳劃過水面,激起層層浪花,偶爾有魚兒從船邊游過,格外靈動。行至湖中心,回望岸邊,金黃的樹木、紅色的亭臺、白色的游船,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一位游船管理員說:“南湖的美不止在秋天,夏天有荷花、冬天有冰雪,不過秋天的湖光山色,最能讓人靜下心來?!?/p>
離開時,夕陽為南湖鍍上金邊。我站在湖邊回望,湖面的波光漸漸模糊,只有遠處的 “四亭橋” 還在余暉中矗立。這一刻突然明白,南湖的美,從不在刻意的景致里,而在秋日的溫柔、湖水的清澈,以及人們在此享受時光的愜意中。
長春的美,從不在單一的季節(jié)里,而在凈月潭冬日的林海雪原、偽滿皇宮的歷史厚重、雕塑園的藝術靈動、南湖公園的秋日溫柔中。這座城用四季的變換與時光的沉淀,告訴每個來訪者:最美的風景,從來都是自然與人文的共生,是歷史與當下的交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