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云潭
一家新成立的中央企業(yè),國資委第100位新成員,未來10年計劃砸下2000億的汽車巨頭,將為世界汽車產業(yè)帶來怎樣的變革?
這是新長安掌門人朱華榮和14.5萬名員工面臨的時代命題。
當前,汽車產業(yè)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zhàn)與機遇共存,落后與反超共演。這家160多年歷史的老牌車企,在風云際會中,迎來了它的新征程。
9月24日-26日,國資委“走進新國企——解析《國家工業(yè)密碼》”首場活動“新長安路上的搖滾”在重慶舉行,華商韜略也借此機會深度走訪了這家新央企。
【01 最年輕,也最年長】
剛剛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安),是最年輕的央企,也是最年長的央企。
說他“年輕”,成立至今也才63天;說他“年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比招商局還早10年。
▲參觀洋炮局1862
經歷洋務運動、近代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再到新中國成立后三次轉型,長安在163年的時代變遷和淬煉中,造就了倔強自強、自主求變的基因。
上世紀80年代,長安啟動“軍轉民”,主動蹚入市場經濟大河,解決生存問題,甚至自己拆解樣車,達成與日本鈴木合作微型車;2003年,緊跟私家車普及大潮,啟動二次“創(chuàng)業(yè)”,從商用車轉向乘用車;
來到2017年,長安敏銳地察覺到汽車產業(yè)的深刻變化,率先提出“香格里拉”計劃、“北斗天樞”計劃,分別對應新能源化和聚焦智能化。
新長安誕生后,我國形成了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中國長安三大央企汽車集團,以及上汽、廣汽、北汽、廣西汽車(控股五菱)等國有汽車集團并立的格局。
但仔細觀察,中國長安與其他國有車企都有所不同,中國長安的自主品牌銷量和占比尤為突出,比例高達85%,為三家汽車央企中最高。
而2024年,東風汽車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占比為55.32%,一汽集團為25.6%,均低于長安。
中國長安汽車黨委副書記、董事譚本宏就在座談會上坦言,和其他車企相比,中國長安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是在高臺轉結構。其他品牌可能是從0到1,但長安要在保持200萬臺(年)以上銷售規(guī)模的基礎上,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轉型。”
既要保規(guī)模,又要調結構,這對中國長安來說,既有壓力,又需要智慧。
自“三次創(chuàng)業(yè)”以來,長安展現(xiàn)出央企機制內少有的速度、靈活與魄力。
今年9月,長安汽車銷量26.6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汽車10.3萬輛,同比增長87%,不僅速度遠超傳統(tǒng)燃油車,銷量規(guī)模也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面對激烈的新能源賽道競爭,中國長安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孵化出三個新能源品牌——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且都能具備一定的銷量規(guī)模和辨識度。
這讓長安成為央企序列中新能源轉型最快的車企,也是唯一一家實現(xiàn)多品牌月銷穩(wěn)定破萬的央國企。
很多打法上,長安的思維和市場化程度甚至更像民企,長安為三大子品牌提供了充足的決策自主權,股權上,引入外部投資與合作伙伴,推行員工持股和市場化激勵機制;經營層面,鼓勵子品牌“放手去做”。
長安并未全資持股深藍和阿維塔,當某些車企因所謂的“靈魂論”,對華為的合作猶豫不決時,長安是最早一批選擇加入華為Hi模式的企業(yè),阿維塔+寧德時代+華為的“安為德”合作也成為業(yè)內典范;深藍選擇多種動力形式,并最早將華為高階輔助駕駛帶入20萬以下市場,抓住智駕下沉的紅利。
與此同時,在出海、高管年輕化方面,中國長安也走在央企前列,長安汽車現(xiàn)任11位執(zhí)行副總裁和副總裁中,就有7位是80后。
可以說,晉升至央企序列,是對中國長安身份和上述能力的雙重確認,但更代表著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期許。
承載163年榮光,中國長安又翻開新的一頁。
【02 富裕之杖】
這是中國汽車產業(y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亂”的時代。
在世界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換道超車,無論銷量規(guī)模、新車滲透率、還是鋰電池全產業(yè)鏈亦或者智能駕駛技術,中國都已是遙遙領先。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黃金賽道;
但另一方面,強敵環(huán)伺,新勢力噴涌,掀桌子的價格戰(zhàn)、無休止的流量戰(zhàn)、無下限的公關戰(zhàn)等等亂象叢生。
汽車行業(yè)亟需正本清源,滌濁揚清。
中國長安的成立,正處于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
如何老樹發(fā)新芽,煥發(fā)新活力,并能在慘烈的廝殺中突出重圍?這是擺在每一個長安人案頭的大命題。
正式掛牌成立后,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感慨頗多,他公開表示:“從來沒有打過這么富裕的仗”,“長安面臨的這片天地太廣大了,我看到的全是滿滿的機會。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strong>
譚本宏則表示:“無論是資金的流量、品牌的流量,還是資源的流量,只要有流量的企業(yè),都是要去合作的重點?!?/p>
成為新央企,長安在資源合作和戰(zhàn)略協(xié)同方面步子邁得更大了。
過去僅僅兩個多月,中國長安先后與重慶市、中國國新、中國農業(yè)銀行等達成戰(zhàn)略合作,還和中遠海運探索“渝車出海”新路徑。
民企方面,新長安繼續(xù)攜手華為、寧德時代攻堅固態(tài)電池,還協(xié)同海爾集團等共建生態(tài)圈,繼續(xù)“強鏈補鏈”。
對于一家轉型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大型企業(yè)來說,合作必不可少;而對于一家新成立的央企來說,技術自主可控也不能缺位。
如何平衡內部自研和外部合作,中國長安獨家回復華商韜略:在不確定的發(fā)展時代,需要做適度的資源冗余的策略,始終堅持“自研+合作”兩條腿走路。
過去十年,長安在新能源砸下了400億,在智能化投入600億,還拿出100億布局前瞻技術,未來十年計劃再投入2000億元,并新增1萬人規(guī)模的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
飽和式投資成效顯著,打造了領先的中央環(huán)網架構SDA,且SDA平臺2.0也已立項,新一代電池技術(金鐘罩全固態(tài)電池),攻克了“端到端交互式智駕”等30余項關鍵技術。
今年9月5日,長安汽車發(fā)布“天樞”智能化品牌,并借助天樞智能打造了啟源A06等多款車型。不僅如此,長安智駕技術已經開始賦能長安馬自達等新車產品。
相比其他初創(chuàng)企業(yè),中國長安集團具備強大技術底氣和資源量。長安是首個產銷突破2000萬輛的中國品牌,今年將超過3000萬輛,基于如此龐大的數(shù)據資產,加上主導感知、決策、控制算法和仿真訓練,鑄造了智能駕駛量產應用的底線和信任基石。
長安擁有行業(yè)唯一的智能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下設全球領先的智能網聯(lián)測試中心“天樞智能實驗中心”,還擁有全國目前唯一一個主被動融合的碰撞實驗室,以及西部汽車試驗場(墊江)。
在碰撞試驗室,長安一個車型要進行40-50次的常規(guī)正面碰撞試驗,僅此一項每次成本將近30萬(10萬車型估算),還會進行其他測試,甚至會從流水線進行隨機抽檢;
在長安智能工廠,借助5G數(shù)智AI柔性生產模式,可以通過C2M滿足個性化訂單需求,這里52秒(極限速度)就可以下線一臺車,解決車主的交付焦慮。
▲長安汽車數(shù)智工廠
這些歷史底蘊和儲備,是任何一家新勢力都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
另一方面,長安認為目前新能源與智能化還處于非穩(wěn)態(tài)競爭過程中。
因此,“雙軌并行”十分必要。比如,阿維塔一方面既深化與華為、寧德時代的三方合作,鞏固稀缺的“鐵三角”優(yōu)勢,也要依托長安自主打造的SDA平臺等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而且,阿維塔還是最早一批采用“HI模式”的車企,也是目前唯一進化為“HI PLUS”的品牌,還是第一家入股華為引望的車企。雙方未來將在產品定義、品牌營銷、設計、核心技術、用戶服務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協(xié)同。
▲引望股權結構,來源:天眼查
當前,華為朋友圈不斷擴大,“鴻蒙智行”在重慶就有深度合作的賽力斯,與奇瑞、北汽、江淮、上汽的合作也在向前邁進。
而借助自身技術賦能,加上與華為、寧德時代的深度合作,差異化優(yōu)勢,將會讓新長安在慘烈的競爭中更有可能性與主動性。
【03 全球化野心】
對于立志打造世界一流車企的中國長安集團來說,全球化不是選擇項,而是必修課。
長安“2030愿景”提出,集團宣布將投入超100億美元加速全球化進程,2030年整車產銷規(guī)模奮斗500萬輛(新能源300萬輛、海外150萬輛),躋身全球汽車TOP10。
公司還發(fā)布了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喊出了“無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長安”的口號,一同構建了出海的總體原則。
2024年,中國長安汽車累計銷售近270萬輛,今年預計突破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0萬輛;也就是說,未來五年還有200萬的任務空間。
這一重任無疑落在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三大數(shù)智電動品牌肩上。
三者各有分工,阿維塔定位高端豪華,尋求向上突破;深藍定位“科技運動潮牌”,主打15萬-30萬元區(qū)間;長安啟源則聚焦主流家庭用戶。
阿維塔是“新央企新豪華”代表,深藍是所有央企新能源品牌中的銷量冠軍,啟源則承擔著長安集團銷量規(guī)模的角色。
重組后,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定位更清晰,協(xié)同更緊密。同時還可共享制造、物流、采購以及集團的品牌背書。
不僅放權開放,新長安更是全力托舉。朱華榮曾不避諱地說道,深藍、阿維塔與啟源都是“親兒子”,長安會不遺余力支持,“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資源給資源”。
如今,這一方針又加上了兩條——“要制度給制度,要生態(tài)給生態(tài)”。
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激發(fā)了各品牌的市場表現(xiàn)。剛剛過去的9月,阿維塔銷量達11028輛,同比強增143%,連續(xù)7個月銷量破萬;深藍汽車交付33626輛,同比增長48%;長安啟源交付41205輛,同比增長79%;
今年9月20日,阿維塔科技正式發(fā)布了“戰(zhàn)略2.0”,計劃2027年全球銷量40萬輛,躋身千億營收陣營;2030年全球銷量80萬輛;2035年挑戰(zhàn)150萬輛。
朱華榮對此充滿信心:“阿維塔在世界上是可以自己定自己的價,它無需看別人的臉色。”
據說,在海外的參展活動中,新加坡一位富豪豪擲150萬購入一臺阿維塔11限量款,中東某土豪一口氣買下25臺阿維塔12,每輛價格高達70萬元。這些都彰顯出阿維塔獨特的魅力和全球議價能力。
三大品牌帶動下,長安出海勢頭正猛。2024年,長安海外銷量53.6萬輛,同比增長近50%,位居國內車企出口第3名。今年9月,海外銷量6萬輛,同比增長23%;前9月出海46.5萬輛,保持穩(wěn)健增長態(tài)勢。
與過往單純賣產品不同,長安的全球化正從“產品出?!毕颉爱a業(yè)生態(tài)出海”深刻轉變。集團共計規(guī)劃20個海外整車及KD工廠,目前已投產9個KD工廠、1個整車工廠。
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泰國羅勇工廠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產,預計年底海外總產能達46萬輛,可輻射海外優(yōu)先級最高的東南亞市場;
動力選擇方面,長安并不盲目地全面轉向電動化,由于各國能源結構、政策和市場需求具有多樣性,預計2030年新能源滲透率提升至40%。長安預判,同時擁有ICE(內燃機)、新能源動力的汽車企業(yè)優(yōu)勢更明顯。
豐田2025財年凈利潤高達2300億元,單車凈利潤2.2萬/輛,遠超中國車企,韓國起亞2024財年銷量、銷售額、營業(yè)利潤率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些表現(xiàn)都印證了這一觀點。
基于以上判斷,長安對全球策略進行了調整,堅持“先立后破”、“油電并舉”,加速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根據不同市場需求,投放不同產品、動力選擇。
只有敢于站上全球舞臺,與全球巨頭同臺競技,才能顯示出一家車企真正的底色。
擁有上百年的歷史積淀,借助龐大的資源和戰(zhàn)略合作,領先的全球化布局,新長安注定將在全球汽車產業(yè)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