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講一講中藥白術(shù)。
白術(shù)去脾胃濕。
中醫(yī)認為脾主濕,《黃帝內(nèi)經(jīng)》病機十九條里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所以脾虛的人水濕會泛濫。中醫(yī)又把脾比喻成河壩堤防,如果河壩堤防不固,河水就制約不了,制約不了就會泛濫成災(zāi),所以周身水濕泛濫要從脾論治。
人體有哪些水濕泛濫的疾患呢?
第一,口中流清水;第二,咳吐清稀樣痰飲;第三,皮膚濕疹,起水皰;第四,身體水腫,腿腳沉;第五,大便不成形,稀爛如泥;第六,婦人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第七,男子腰痛,腰中酸重,如帶五千錢……這些情況―般都可以直接用蒼術(shù)、白術(shù)這組藥對來健脾除濕,蒼術(shù)、白術(shù)連用,是去脾胃濕的黃金搭檔。
有個婦人白帶量多清稀,數(shù)月不止,舌苔水滑,脈濡緩。
這都是一派濕邪內(nèi)盛的表象。大家見到濕,就要想到脾胃,如果脾胃堤防牢固,濕邪斷無泛濫之理。如果河堤出現(xiàn)漏洞,不牢固,下游就到處都是水泱泱的。
所以中醫(yī)見到水,一定要想到土,看到下游泛濫,一定要治理中游的堤壩。所以你見到一個下焦白帶異常、清稀如水的病人,不要單純想到腎的問題,一定尋到脾胃中去治,方可治愈。
給她開了五劑的完帶湯,吃完三劑,她就反映白帶收住了。
大家看完帶湯,沒有用特別補腎的藥,都是蒼白術(shù)連用,健脾除濕。脾胃才是水濕的大本營。治療白帶,懂得去調(diào)脾胃,就是治病必求于本。
《串雅》里有個分水神丹,我們前面講到過,專治療水瀉不止,就用白術(shù)一兩,車前子五錢,煎湯服用,立效。
這也是用白術(shù)在源頭上除脾胃濕,鞏固脾胃堤防,用車前子利小便,實大便,給腸道中的水濕分流,那么大便自干,水瀉自除。
大家可以去看,下雨過后,道路坑坑洼洼,非常泥濘,這時只需要干兩件事,道路就很快干爽了。
就是把道路兩旁的溝渠疏通,使多余的水濕能夠從兩邊分流,這就是為何很多公路兩旁都要挖排水溝的道理。
第二,要在坑洼的地方填上泥土,培土才能治水,不填上泥土,這水坑濕漉漉的,很難徹底干爽。
大家看,如果說把車前子比喻成導溝渠、分流水濕的藥,那么白術(shù)就是填土,把坑給填平的藥,兩者并用,一邊填土,一邊利水。這樣坑洼之處被填好,水濕被利走,很快道路就干爽了,車輛、行人通行更順暢了。
大家要把分水神丹放到大自然中去領(lǐng)悟,古人創(chuàng)造方子都是道法自然、妙合天機的。如果你懂得觀物取象,你就可以讀懂很多神驗的古方。
《傅青主男科》里說,腰痛,凡痛而不折者,腎經(jīng)之病,乃脾濕之故,方用白術(shù)四兩,薏仁三兩,芡實二兩,水六碗,煎一碗,頓服之。此方治夢遺之病,亦甚效。
大家看這個腰痛方,怎么沒有特別去治腰腎呢?純粹是━派健脾除濕之品!原來中醫(yī)認為腰部最容易被濕邪所侵害,因為濕性重濁,易襲陰位,這些寒濕之氣最容易囤積在腰腳,故中老年人容易腰酸腿沉,容易出現(xiàn)腰椎間盤突出。這些所謂的突出,不過是骨頭周圍的銹跡而已,就像鐵放在低洼水濕之處,容易生銹,人體濕邪偏盛,骨關(guān)節(jié)也容易“銹跡斑斑”。
純粹去除銹,把銹刮掉了,不改變寒濕的環(huán)境,那銹還是會再長。所以中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一定要懂得治濕,如果不懂得治濕,很難從根源上去緩解這種病痛,所以要從來龍去脈上把脾、腎為什么會有濕的思路理順。
大家看,這三味藥就從來龍去脈上治療腰周圍的濕濁。
脾主濕,脾主肌肉。腰周圍的肌肉酸痛,也是脾主濕功能下降的表現(xiàn)。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喊腰肌勞損,腰伸不直。其實在根源上是因為多方面原因:一是飽食傷脾;二是思慮傷脾;三是久坐傷肉,脾主肌肉,故久坐也傷脾;四是脾主四肢,四肢缺乏活動,脾功能就會退化;五是飲食生冷瓜果、涼飲,寒涼直接傷中焦脾陽氣。
大家可以展開思維去分析,只要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致病原因所在,再去糾正它,那么你就可以從根源上去減少脾虛濕盛。而在用藥上,中醫(yī)用白術(shù)配芡實,一個健脾,一個斂脾,能夠在源頭上加強脾功能,這是治其本、治其源的。
(文中配圖為中藥材白術(shù)植株 公眾號中草藥知識大全)
前面我們跟大家講過本末源流論,治病既要正本清源,也要降本流末,給邪以出路,所以腰部寒濕痛,用白術(shù)、芡實正本清源,補益脾虛;用薏苡仁降本流末,除濕下行,給水濕邪氣以出路。
這時大家再回過來看《傅青主男科》的這個效驗方,就可以領(lǐng)悟當時設(shè)計處方者的深意了。后面還提到此方治夢遺之病甚效,如果你懂得中醫(yī)異病同治的道理,不僅可以用此方治夢遺,還可以用此方治白帶異常,或口泛清水,脾虛濕盛。
不同的疾病,在名相上是不同的,但它們都是脾虛濕盛,都源于共同的大病機,那就可以用相同的方藥,中醫(yī)叫異病同治。只不過它們同出而異名而已。
大家學一個去脾胃濕,就可以學到靈活運用白術(shù)治療各種水濕泛濫之象。只要抓住病人舌苔白膩,脈濡緩,或者周身有水濕泛濫、外溢之象的,你就可以健運脾土,加強脾主濕的功能。故古人說,非白術(shù)不能祛濕。這句話真是一語中的之論啊!不管濕在腰、濕在脾、濕在腸,皆可用之。
《本草新篇》中記載,治療腰痛往往用一味藥可以成功,世人未知也,吾今泄天地之奇,用白術(shù)二三兩,水煎服,一劑而痛減半,再劑而痛如釋。
何以用熟地黃、山茱萸補水而未效,用杜仲、補骨脂補火而未效,卻用白術(shù)一味藥卻能取效。白術(shù)最善于利腰臍間濕濁死血,這樣濕去而痛自失。
這也是單方一味、氣煞名醫(yī)啊!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標我,又沒點贊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統(tǒng)會默認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藥知識的相關(guān)資訊,最后就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贊"和"在看"吧~
來源:中草藥知識匯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