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川又開始抱怨了,他表示不買美國的大豆是“經濟上的敵對行為”,要對東大多加小心,但又強調中美關系是公平的,“我認為情況會沒問題”,他還稱“想要幫助中國”。
跟這樣的人周旋最怕是過度關注他怎么說,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網紅化”了,以獲取人們的關注來施加影響力。
不能不重視,也不需要太重視。前者是說畢竟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人,背后是很多美國人的意愿,后者則是說太重視不值得。
美國現在處于歷史的變革期,這樣的人能上臺也算異數,在美國的精英階層,對他的看法普遍是不信任、不欣賞、不喜歡。
比如查理·芒格生前就點評過川川,表示不希望他當總統(tǒng),他“或許會相當果斷”,但絕非“理想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因為他認為此人虛榮、夸夸其談,擅長自我營銷而非去創(chuàng)造價值,并不是什么商業(yè)天才。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這個人,比如他之前的對手希拉里就曾公開批評川川的想法不只是另類,“他的想法是危險的,語無倫次的,甚至都不算是真的想法,而只是一系列離奇的咆哮,個人恩怨,赤裸裸的謊言。他準備不足,他的脾氣、性情都決定了他不能勝任這個需要知識、穩(wěn)定性和擔負巨大責任的職位?!?/p>
所以不適合當總統(tǒng),當然兩者是互相爭斗,互相非議對方是應有之義。
而川川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還是他跟投票的人有共鳴,大眾不信任、也厭倦了那種巧舌如簧的精英人物,川川這種人則顯得跟他們沒有距離感。
因此希拉里可能更有邏輯,水平也更高,但還是輸了。
川川深得互聯網、社交媒體傳播的精髓,他是有個性的,強勢的,話語很短,充滿了情緒煽動性,唯有如此才能跟大多數人達成共識,獲取后者的力量。
要想跟這種人打交道,我們需要曉得美國人談判的套路,簡單說就是三板斧。
首先就是威逼利誘,以關稅、軍事威懾或外交孤立來獲取主動權,逼迫其他國家簽訂對自己有利的協(xié)議。
基于實力與地位是美國的一貫原則,以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為后盾,通過威脅、挑釁、施壓等手段來獲取好處,操縱別人。
在美國人看來,世界就是達爾文主義,無論社會還是人性都奉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成王敗寇,我有多少實力那就自然享受多少利益,這樣天經地義。
所以美國人大都獨立性強,只尊重強者,這里有個好處就是有符合真理的一面,敬畏強者是應該的,美國很愿意跟大國、強國搞好關系,對于弱國則是另一種態(tài)度和策略了。
如果自己很弱小還在強者面前叫囂“莫欺少年窮”,那就不明智了。畢竟人要生存是靠理性,而不是意氣。
其次,恫嚇、威脅不成就拉攏,以適度妥協(xié)來快速完成談判。
我們看美國在巴以、俄烏都是這樣的策略,它大多數時候都能達成目的,也就是在東大這里碰了壁。
老方說川川是什么人,他典型是那種“我打你,你不能還手,還要付我手痛費”的思維方式,沒有籌碼也要虛空造出個籌碼來。
所謂極限施壓,就是提出一個超難的條件嚇唬你,然后迫使你屈服,不斷讓步,最終讓他得逞。對此,川川也有真誠或可愛的一面,他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告訴你他是怎么想的:
“我喜歡好大喜功,因為我覺得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既然人們總要思考點什么,為什么不往大的方面想呢?大多數人愛打小算盤,因為他們害怕成功,害怕做出決定,害怕取勝,這就使像我這樣的人占了很大的優(yōu)勢……”
你看,他深知普通人的弱點,多數人都是害怕麻煩,內心不堅定,前怕狼后怕虎,扭扭捏捏,容易動搖,這就給了他拿捏的機會。
最后是混淆黑白,通過輿論讓你陷入被動。
他本身就是通過社交媒體來呼風喚雨,他能上位也是借助了社交平臺的力量,所以他非常看重美國的社交媒體,他自己也搞了一個,就是為了掌握話語權。
思想權是最大的管理權,影響力就意味著某種權力,他看得很透徹。
很多人把他當笑話、小丑看絕對是錯誤的,低估了這個人精明的一面,他如果真那么可笑,是不可能讓白宮那些人服服帖帖的。
戲劇性是表演的一部分,但核心是為了利益,美國人非??粗刈约旱睦?,只要拿到利益,那之前的所有做法都是好辦法,是聰明和精明的表現。
其實不光是美國人,國內也有很多人是這樣的思維和作風,簡單說就是不擇手段。不過呢,你只是為了一己之私的話,實際上還是狹隘了,最終也局限了自己,從歷史的維度看,美國這套終究是行不通的,錯誤的東西必然會被世界修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