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李夢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她可以在《隱秘的角落》中哭到讓人心碎,也能在《墨雨云間》里瘋得讓人發(fā)抖。
一個鏡頭、一個眼神,她就能讓觀眾記住她的臉。
但同樣,她的脾氣、她的倔強、她那些年在劇組“作妖”的往事,也讓她被貼上了“難合作”的標簽。
她演技真,情緒真,可她的真性情,也曾讓無數導演崩潰。
如今靠“瘋癲公主”再度翻紅的她,似乎找回了掌聲。
但網友們也不禁好奇:喜歡耍大牌的李夢,她如今的戲路,還能走多遠?
李夢的名字最近又火了一次。
憑《墨雨云間》里那位悲情又瘋癲的婉寧公主,她重新闖進了觀眾的視野。
那種又狠又美、又瘋又哀的感覺,讓人看完久久回不過神來。
許多人說:“她天生就是為角色而生的。”
但其實,這并不是李夢第一次靠演技爆紅。
早在2020年,《隱秘的角落》熱播時,她飾演的繼母王瑤就讓人印象深刻。
那場雪地痛哭的戲,哭到幾乎沒有表演痕跡。
一個母親失去女兒的崩潰,她演得撕心裂肺。
那一刻,觀眾看到了一個真正有靈魂的演員。
可惜的是,這樣的李夢,其實早就該紅了。
她有天賦、有臉、有作品,卻沒能趁勢成一線明星,原因也簡單,她太難搞了,喜歡耍大牌。
在業(yè)內,不止一個導演說過“和她合作太累”。
拍戲遲到、情緒不穩(wěn)、臨時改戲……她幾乎踩遍了所有職業(yè)紅線。
有人說她是“戲癡”,也有人說她是“癲婆”,但無論怎么看,她的性格都讓自己吃了太多虧。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耍大牌”的爭議,她或許早已躋身一線女星。
但現(xiàn)實是,她一次次被換角、被刪戲,連好不容易走紅的機會都被自己親手打碎。
李夢的起點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天賦型選手。
她出生在湖南,從小生活優(yōu)越,但父母忙于事業(yè),幾乎沒時間陪伴。
長期被爺爺奶奶溺愛,卻又缺乏安全感,這種“愛得太多又太少”的童年,讓她變得倔強又敏感。
11歲那年,她被送去加拿大念書,掛著“無人陪伴兒童”的牌子,一個人漂在異鄉(xiāng)。
孤獨、壓抑、語言不通,她靠看電影打發(fā)時間。
那時的她就暗暗發(fā)誓——“我也要演戲?!?/p>
回國后,她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那時的李夢,幾乎一心撲在表演上。
20歲那年,她被賈樟柯選中出演《天注定》,飾演一個被生活摧殘的風塵女子。
為了角色,她不顧反對接下了大尺度戲份,拍得投入又徹底。
這部電影讓她一舉登上戛納紅毯,成為第一位登上戛納的90后中國女星。
那年,她意氣風發(fā),媒體稱她“天才少女”。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連環(huán)的“翻車”。
在電影版《白鹿原》中,她被導演王全安選中飾演“白靈”,角色光環(huán)極大,甚至被原著作者陳忠實稱為“最像白靈的人”。
然而拍攝沒多久,她就和劇組鬧翻。
有人說她太愛提意見,也有人說她完全不聽指揮。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拍了2個月,李夢的戲竟然被全部剪掉。
后來,電視劇版《白鹿原》再次找她出演同一角色,原以為能“再戰(zhàn)江湖”,結果又被換角。
導演寧愿承擔巨大損失,也要請新人重拍。
這在業(yè)內幾乎是“史無前例”的處理,足以看出她的耍大牌行為有多影響她的事業(yè)。
此外,她還在《老腔》劇組鬧過。
當時,簽完合同又失聯(lián)、遲到、要求加戲,惹得導演在發(fā)布會上當眾哭訴:“整個劇組都在忍她?!?/strong>
不少導演直言再也不會合作。
那幾年,她幾乎成了“劇組噩夢”的代名詞。
這一連串風波,讓李夢的職業(yè)生涯一度陷入冰點。
圈里人見她躲著走,媒體提到她總帶著“耍大牌”的前綴。
她自己卻始終不服氣,認為自己只是太認真。
可事實是,再好的演技,也抵不過壞脾氣。
她的戲路從主角滑落成配角,原本能輕松爆紅的路,被自己親手堵死。
不過,命運有時也會給人第二次機會。
2020年的《隱秘的角落》,像是她的重生。
張頌文飾演她的丈夫,兩人合作時發(fā)生了一個后來被廣泛討論的“蘋果事件”。
在一場即興表演里,她為了保持前后鏡頭的連貫,要求用同一顆蘋果重拍,道具組找了一晚上都找不到一模一樣的。
張頌文解釋說,那是她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可郝蕾卻一句話戳破:“認真不是折磨別人?!?/p>
這件事,成了李夢“瘋癲式敬業(yè)”的特點,你可以說她認真,也可以說她軸。
爭議歸爭議,觀眾卻不得不承認:李夢是真有演技的。
她能演出“瘋”的層次,也能演出“痛”的深度。
《隱秘的角落》之后,她再次憑《墨雨云間》走紅。
劇中那個癲狂又可憐的公主,恰好成了她性格的投射——敏感、偏執(zhí)、脆弱又倔強。
每一個表情、每一次崩潰,都像她的人生縮影。
網友調侃:“她不用演瘋,只要做自己就夠了”,但也正因為那份真,她成了“瘋批美人”的代表人物。
經歷風波之后的李夢,似乎確實變了。
她在節(jié)目中痛哭道歉,說自己“并不是壞人,只是不太會相處”。
她在社交平臺上曬素顏、分享生活,試著與人保持溫度。
拍戲時不再動輒發(fā)脾氣,甚至開始主動幫助新人。
她依然有鋒芒,但那種鋒芒被她收進了角色,而不是發(fā)泄在現(xiàn)實中。
導演于正也公開力挺她:“難搞的演員多了去了,但她戲好,我愿意忍?!?/strong>
這句話某種程度上,給她爭取到了“回歸”的機會。
如今的李夢站在一個轉折點上。
她終于憑實力重新贏回了觀眾的目光,但過去的那些事,依舊像一面鏡子,提醒她別再重蹈覆轍。
觀眾可以原諒個性,卻不會永遠容忍“耍大牌”。
娛樂圈不缺有才華的人,缺的是既能演好戲,又能和人好好合作的人。
李夢有天賦、有故事,也有過教訓。
她的未來會怎樣?也許仍不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能讓她長久留在這個行業(yè)的,不是她那股“瘋勁”,而是她在表演里的真誠與反思。
只要她愿意繼續(xù)沉下心,用作品說話,那么哪怕經歷過再多爭議,她也終有機會被記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