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學”納入安徽省30項民生實事以來,六安市持續(xù)推進“老有所學”行動,打造覆蓋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的多元課堂,讓銀發(fā)群體在家門口就能解鎖知識新體驗、擁抱多彩新生活。
在六安老年大學智慧書法課上,觸屏投影映著學員專注臨摹的身影;霍邱老年大學康養(yǎng)課中,江淮名醫(yī)手把手指導八段錦招式;社區(qū)活動室里,黃梅戲興趣班的唱腔與掌聲交織,奏響“敬老揚美德,共敘夕陽情”的樂章……從校園專業(yè)課堂到社區(qū)興趣陣地,六安“銀發(fā)課堂”正以豐富形態(tài),將“老有所學”的日常,釀成“老有所樂”的滋味,書寫“老有所為”的幸福答卷。
四級網(wǎng)絡織密教育網(wǎng):
家門口圓了“上學夢”
“走路十分鐘就能到老年大學,現(xiàn)在上學比年輕時還方便!”63歲的張紅霞是六安老年大學民族舞班的“老學員”,每周跟著陶莉老師練舞,成了她最期待的事。“和老姐妹們唱唱跳跳,不僅身體舒坦,心里更敞亮?!?/strong>
這樣的便利,源于六安市持續(xù)推進的“四級老年教育網(wǎng)絡”建設。
在望城街道東苑社區(qū)老年學校,80歲的陳世芳專注地制作扎花“鮮花盆景”,棉線在她手中穿梭,不一會兒便綻放出色彩鮮艷的“牡丹”。“在社區(qū)學扎花5年,現(xiàn)在不僅能自己做,還能通過老師幫忙售賣,一朵26片花瓣的牡丹花能賣100多元,既能貼補家用,更活出了成就感?!?/strong>她的臉上滿是自豪。
豐泰社區(qū)老年學校副校長梁秀滄則感慨,社區(qū)老年學校成了老年人的“樂園”:“在這里能學文化、學音樂、學書法,最實用的是學智能——現(xiàn)在我能用智能手機掛號、繳費,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strong>
而在金寨老年大學,建校35年來更是見證了無數(shù)老年人的“蛻變”:75歲的余道鳳從家庭主婦成長為非遺剪紙傳承人,帶領團隊3次登上縣級春晚;76歲的王恩良用五年時間克服“電腦恐懼癥”,變身“剪紙繪畫達人”;72歲的農民熊德武為學架子鼓,輾轉百公里求學,在鼓點中重燃青春激情。
截至目前,六安市已實現(xiàn)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老年教育體系全面建成,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上好學”的愿景照進現(xiàn)實。
特色課程精準供給:
學得會、用得上、有溫度
“好球!”10月15日上午10時許,六安老年大學乒乓球館內,76歲的學員馬榮揮拍擊球,汗水浸濕了運動服,卻難掩臉上的笑容。“我在這學乒乓球10年了,不僅身體練得倍兒棒,還和隊友們一起拿過不少比賽獎項?!?/strong>馬榮說,老年大學讓她找到了“老有所學”的樂趣,更收獲了友誼。
同一時間,72歲的學員李衛(wèi)東準時坐在電腦DeepSeek課堂上,認真記錄著操作步驟,指尖輕點間滿是新奇。“老年人不能掉隊,得跟著時代學新鮮事物?!?/strong>從只會用手機接打電話,到能熟練操作智能手機、電腦,李衛(wèi)東的轉變,正是六安老年教育“精準滴灌”的生動寫照。
六安老年大學薩克斯教室里《今天是個好日子》旋律悠揚,廬劇班的唱腔韻味十足,太極扇、柔力球、琵琶等課程教室里,學員們專注投入……“教出特色,讓老年人都喜歡”,這是老年大學太極扇課程教師徐登芬的教學理念,也是六安老年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的核心密碼。
在推進“老有所學”行動中,六安市立足地域特色,重點打造了一批“聽得懂、用得上、有溫度”的精品課程。其中,皖西傳統(tǒng)剪紙、油紙傘制作、黃大茶品鑒等課程,既讓老年人深度感受本土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又能在動手實踐與體驗中收獲樂趣,讓學習成為一種輕松愉悅的享受。
為進一步拓寬學習渠道,我市還依托六安開放大學開發(fā)老年教育課程資源平臺,全面推進各縣(區(qū))線上教學工作。通過組織老年人完成線上注冊學習,成功構建起“學校學、家庭學、村社學”的全景式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模式,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學習更便捷。
豐富的課程與多元的學習渠道,吸引了眾多老年人參與其中。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六安市已建成老年學校2118所,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31.47萬人,其中線下學習人數(shù)22.07萬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特色課程與便捷學習模式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夕陽樂趣”,實現(xiàn)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多措并舉強根基:
品質辦學擦亮“銀齡教育”品牌
老年教育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堅實的政策保障與資源支撐。為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六安市教體局聯(lián)合市發(fā)改委于2023年6月出臺《六安市“十四五”老年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發(fā)展目標、工作重點與保障舉措。通過盤活存量設施資源,改建、新建一批老年學校,擴大學位供給——2024年計劃新建97所老年學校,實際建成116所,完成率119.6%;計劃改建350所,實際完成350所,完成率100%,有效緩解了老年人“上學難”問題。
師資隊伍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引擎”。目前,全市共有老年教育專職管理人員1098人、兼職管理人員2578人,各級老年教育平臺師資庫吸納6071人參與教學;通過舉辦“老有所學”師資專項培訓,累計培訓教師1000余人;選拔熱心老年教育的退休干部擔任校長,壓實業(yè)務副校長責任,同時開發(fā)公益性崗位,2024年面向高校畢業(yè)生招聘46名老年學校工作人員,為老年教育注入新鮮血液。
在提升辦學品質方面,六安更注重示范引領。2024年,全市遴選市級“百姓學習之星”20人、“終身學習品牌項目”3個,表彰“老有所學”行動先進單位14個、先進個人9人、優(yōu)秀學員6名;霍邱老年大學在首屆“全國老年大學體育類統(tǒng)編教材教學研討會”上榮獲“創(chuàng)新發(fā)展”獎;六安老年大學、霍邱老年大學、霍山縣老年大學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全國老年大學標準示范校驗收;金安老年大學獲評“第十一批全國老年遠程教育實驗區(qū)”,其打造的《老年影友輕松學后期》《廬劇教學》視頻課程,更是斬獲“全國老年遠程教育特色視頻課程”獎,讓六安老年教育品牌走向全國。
如今,六安的“老有所學”行動仍在持續(xù)推進。2025年,全市計劃擴建老年學校368所、新增學員2.21萬人(其中線上8800人、線下1.33萬人)。截至目前,已改擴建老年學校88所,新增學員1.26萬人,各項任務按序時穩(wěn)步推進。從“有處學”到“上好學”,從“學知識”到“享生活”,六安正以扎實的行動,讓“銀發(fā)課堂”成為老年人綻放夕陽芳華的廣闊舞臺。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 皮正莉 張孟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