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連載51,點擊此處查看上篇。
卻說韋皇后毒死唐中宗后,偷偷隱瞞死訊,召集宰相們進宮,調集五萬府兵駐守京城,派駙馬都尉韋捷、韋濯,衛(wèi)尉卿韋璿,左千牛中郎將韋锜,長安縣令韋播等人分別統(tǒng)領。令中書舍人韋元徼在長安六條大街巡邏,左監(jiān)門大將軍兼內(nèi)侍薛思簡等人,率領五百士兵去駐守均州,防備譙王李重福。
韋后又任命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任東都留守。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都為同平章事。
同時與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商量起草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小兒子,后宮所生,才十六歲。由韋皇后主持朝政,相王李旦參與政務。詔書頒布后才發(fā)喪。
宗楚客嫉妒相王,便對韋氏說:“皇后和相王是叔嫂關系,按古禮叔嫂不能隨便來往,將來上朝聽政,這算什么禮數(shù)?”
韋氏說:“遺詔已經(jīng)頒布了,怎么辦?”
宗楚客說:“皇后放心,我自有辦法。”第二天,就聯(lián)合百官奏請皇后臨朝聽政,取消相王參政資格。
韋氏立即批準,讓相王李旦當太子太師,自己臨朝攝政,改年號為唐隆,大赦天下,命韋溫總管內(nèi)外兵馬。
韋溫是韋皇后的堂哥,所以韋氏把他當作心腹。
又過了三天,才讓太子李重茂即位,尊韋皇后為皇太后,立妃子陸氏為皇后。
宗楚客與武延秀、趙履溫、葉靜能等人,以及韋家親戚,都勸韋氏效仿武則天先例,讓韋家子弟統(tǒng)領南北禁軍。
宗楚客還引用預言書,暗中說韋氏應該改朝換代,慫恿韋氏謀害小皇帝,而且特別忌憚相王和太平公主,整天與韋溫、安樂公主商量要除掉這兩人。
哪知道天意難違,人心還是向著李唐,大唐天下不該落到韋氏手中,這就讓皇族正宗起兵討逆,把韋家、武家以及那些淫亂作惡的男女全部處死,才讓宮廷恢復平靜,重見天日。
你猜這人是誰?就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
相王李旦有六個兒子,長子是李成器,曾經(jīng)被立為太子,相王恢復爵位后,李成器也降封為壽春王;次子叫李成義,封衡陽王;四子叫李隆范,封巴陵王;五子叫李隆業(yè),封彭城王;小兒子叫李隆悌,封汝南王,早年就死了。
李隆基排行第三,是相王妾室竇氏所生,性格英武,擅長騎馬射箭,通曉音律歷法等學問,最初封楚王,后改封臨淄王,任潞州別駕。景龍四年回朝,被留在京城。他知道韋家武家專權,必定危害國家,就暗中結交豪杰,準備復興李唐。
當初唐太宗時,曾挑選官戶和外族勇猛士兵擔任羽林軍,穿虎紋衣,騎豹紋鞍,共一百人,叫百騎。武則天時增加到千騎,中宗時又添到萬騎。李隆基暗中與他們聯(lián)絡,作為自己的武裝力量。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與宗楚客來往,知道宗楚客的陰謀,怕自己受牽連,就轉告李隆基。李隆基立即與太平公主,以及公主的兒子薛宗暕、內(nèi)苑總監(jiān)鐘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朝邑尉劉幽求、折沖麻嗣宗等人,決定先發(fā)制人,商議討逆。
正好長安令韋播虐待萬騎士兵,經(jīng)常鞭打他們,萬騎都很怨恨。果毅校尉葛福順、陳元禮去找李隆基訴苦,李隆基又和他們商量討逆事宜,大家都踴躍愿意效力。葛福順還對李隆基說:“賢王起事,應該先稟報相王?!?/p>
李隆基卻說:“我們起兵討逆,是為了國家,成功了歸功于父王,失敗了我們自己赴死,免得連累父王。如果今天先告訴他,萬一父王不同意,反而壞事,不如不說?!庇谑歉膿Q衣服,暗中率領劉幽求等人進入禁苑。
當時已是黃昏,忽然看見天上星星紛紛墜落,像下雨似的。劉幽求說:“天意如此,時機不可錯過!”
葛福順拔刀當先沖入羽林營,韋璿、韋播來不及防備,被葛福順帶人沖進去亂砍,當場殺死,砍下頭顱示眾說:“韋氏毒死先帝,謀害國家,今晚要共同誅殺韋家人,另立相王安定天下。如果有人三心二意,幫助逆黨,罪連三族,別后悔!”
羽林軍本就心向李隆基,當然聽從命令,就把韋璿等人的首級派人送給李隆基。李隆基拿火照看,確認無誤,就和劉幽求等人出南苑門??偙O(jiān)鐘紹京召集工匠二百多人,各拿斧頭鋸子跟隨。
葛福順率左萬騎攻玄德門,另派羽林將李仙鳧率右萬騎攻白獸門,約定在凌煙閣前會師。
李隆基帶兵守在玄武門外,靜候消息。三更后聽到里面喧鬧聲,就與鐘紹京等人破門直入,沖到太極殿。殿中停放著中宗靈柩,有衛(wèi)兵守著,一聽到外面喧嘩,也披甲出來。
韋氏正睡在殿中,突然驚醒,只穿著內(nèi)衣單衫,逃出后門。正好遇見楊均、馬秦客,韋氏急忙呼救,兩人左右攙扶,逃進飛騎營,希望得到保護。不料營中將士沖出營門,先把楊均、馬秦客一刀一個砍死在地。
韋氏嚇得渾身發(fā)抖,淚流滿面,哀求饒命。眾人一齊嚷道:“弒君淫婦,人人憤恨,今天還想活嗎?”說著就有人手起刀落,把韋氏砍成兩段,將首級獻給李隆基。
李隆基聽說韋氏已死,傳令肅清宮廷。于是駙馬武延秀、尚宮賀婁氏都被搜出,一并斬首。
這時天已黎明,劉幽求等人沖進宮中。安樂公主住在別院,還不知道外面變故,剛早起梳洗,對著鏡子畫眉,突然聽到后面一聲響,正要回頭,就遭到重擊,只叫得一聲“哎呀”,已經(jīng)頭破腦裂,當場死亡。
劉幽求殺了安樂公主,又去搜捕上官婉兒。婉兒是個聰明人,竟帶著宮女,手持蠟燭出來迎接。見到劉幽求后,把前幾天起草的讓相王參政的詔書草稿從袖中取出,給劉幽求看,并托他轉告李隆基,饒自己一命。
劉幽求見她聲音婉轉,楚楚可憐,就滿口答應。正好李隆基進宮,劉幽求就把草稿呈上,替婉兒說情。
李隆基說:“這女人妖艷淫蕩,擾亂宮廷,怎能輕饒?今天不殺,后悔莫及!”命令左右去取上官婉兒首級。不到一刻鐘,就把一個紅顏綠鬢的腦袋提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驗明后,又搜捕所有韋氏黨羽,以及向來依附韋氏的宮門守衛(wèi)和官吏,全部處死。
內(nèi)外平定后,李隆基去見相王,解釋沒有事先稟報的原因,叩頭請罪。相王抱著他哭道:“國家宗廟靠你才得以保全,有什么罪呢?”
李隆基迎接相王入宮,關閉宮門和京城城門,分派萬騎收捕韋氏親黨,先把韋溫抓獲斬首。
中書令宗楚客穿著孝服,騎青驢逃出,剛到通化門,被守門士兵攔住,笑道:“你是宗尚書,怎么到這來了?”一面說,一面把宗楚客拖下驢,摘掉布帽,一刀砍死。那個冒冒失失的宗晉卿,也隨后跑來,同樣做了刀下鬼。兄弟同死,也算親密。
相王帶著少帝李重茂駕臨安福門,安撫百姓。司農(nóng)卿趙履溫,以前在安樂公主門下奔走奉承,這時急忙跑到安福樓下,跳舞喊萬歲;聲音還沒落,相王已派人出來,取了他的腦袋,剩下無頭尸體被扔在地上,百姓爭相聚集,拔刀割肉,一會兒就割光了。
韋巨源正要入朝,有家人報告發(fā)生變故,勸他逃跑。巨源說:“我身為朝廷重臣,怎能聽說有難不去?”說著就走,剛到街市,就被亂兵殺死。
其他如韋捷、韋濯、韋元徼,以及紀處訥、葉靜能、張嘉福等人,統(tǒng)統(tǒng)被抓到安福門前,一刀一個,兩刀一雙,都成了無頭鬼。
秘書監(jiān)王邕,是韋后妹妹崇國夫人的丈夫,他怕受親黨牽連,殺了妻子自首。最可笑的是那個“皇后阿?”竇從一,也把他老妻莒國夫人的頭砍下獻上。兩人總算免于一死。
韋后被廢為庶人,尸體陳列街市。所有韋氏宗族,都由崔日用帶兵搜捕誅殺,連嬰兒也殺得一個不剩。武氏家族,重罪處死,輕罪流放。于是下詔大赦,封李成器為宋王,李隆基為平王,統(tǒng)轄左右?guī)f騎。
薛崇暕晉封立節(jié)王,鐘紹京任中書侍郎,劉幽求任中書舍人,參與機密事務,麻嗣宗任左金吾衛(wèi)中郎將,其余功臣都有賞賜。李隆基的兩個奴仆王毛仲、李守德,也破格提拔為將軍。
不久太平公主傳達少帝旨意,愿意讓位給相王,相王堅決推辭。劉幽求對宋王李成器和平王李隆基說:“以前相王曾當過皇帝,眾望所歸,現(xiàn)在人心未定,國家剛度過危難,相王怎能拘泥小節(jié)?請早日即位以安定天下。”
李隆基說:“父王性情淡泊,從沒有心思想當皇帝,就算擁有天下也要讓給別人。何況少帝是親侄子,怎肯奪他位子?”
劉幽求說:“民心不可違,相王雖然想清高獨善,恐怕也難以如愿,況且社稷為重,君王為輕,二位也應該勸諫才是。”
李成器、李隆基于是去見相王,極力說明人心所向,事關國家安危,不如早登皇位等等。相王還不肯答應,經(jīng)二人再三勸說,才同意。
當晚頒布詔書,命宋王李成器為左衛(wèi)大將軍,衡陽王李成義為右衛(wèi)大將軍,巴陵王李隆范為左羽林大將軍,彭城王李隆業(yè)為右羽林大將軍。晉升平王李隆基為殿中監(jiān),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鐘紹京,黃門侍郎李日知,都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平公主次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wèi)。貶竇從一為濠州司馬,王邕為沁州刺史,楊慎交為巴州刺史,蕭至忠為許州刺史,韋嗣立為宋州刺史,趙彥昭為絳州刺史,崔湜為華州刺史,鄭愔為汴州刺史。
安排妥當后,第二天在太極殿辦理皇位交接。這個茫然無知的少帝李重茂,貿(mào)然出殿,走到東邊角落,面西而坐,相王也上殿到棺材旁,太平公主早已在殿中,等眾大臣都進來后,才當眾宣布:“皇帝想把皇位讓給叔父,各位認為可以嗎?”
劉幽求立即跪下回答:“國家多難,應立年長君主,皇上仁孝,效法堯舜,實在十分公道。相王替他擔當重任,慈愛更深,這事應該盡快辦理。”說到這里,大家都齊聲贊成。
太平公主就走到少帝座前,高聲對他說:“人心都已歸向相王,這位子已經(jīng)不是你的了,快下來吧。”
少帝還呆呆坐著不動,被太平公主一把拉下來,只好含著眼淚,站在下首。相王慢慢走過來,在少帝坐過的位置坦然坐下。群臣都跪拜高呼萬歲。
朝拜祝賀完畢,又簇擁相王出殿,駕臨承天門,大赦天下,這就是睿宗皇帝。仍封少帝李重茂為溫王,晉升鐘紹京為中書令,賞賜內(nèi)外官員爵位不等,加封太平公主食邑萬戶。
只是立太子一事,睿宗考慮了很久,因為立長子還是立有功之子這兩個問題,一直拿不定主意。
宋王李成器看出父親心意,就對睿宗說:“國家太平時應該立嫡長子,國家危難時應該立有功之子,如果安排不當,就會違背眾望。我寧可死,也不敢位居平王之上?!?/p>
睿宗還有疑慮,召問群臣。劉幽求進言說:“能消除天下大禍的人,應該享受天下大福。平王使國家安定,救護君親,功勞最大,德行也最賢明。況且宋王已經(jīng)推讓,理應立平王為太子,請陛下不要懷疑!”
群臣也大多贊同劉幽求的意見,立太子的事就這么定了。過了幾天,就立平王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又上表推讓給李成器,睿宗不準。李隆基于是入居東宮,命宋王李成器為雍州牧,兼太子太師。追削武三思、武崇訓的爵位和謚號,劈開棺材暴尸,鏟平墳墓,把越州長史宋之問、饒州長史冉祖雍流放嶺南。取消則天大圣皇后的名號,仍稱天后。追謚雍王李賢為章懷太子,封李賢的兒子李守禮為豳王,恢復已故太子李重俊的爵位,贈謚號節(jié)愍。追還張柬之等五人的王爵,所有因得罪韋氏、武氏而被殺被流放處死的官員,都恢復官階。
召許州刺史姚崇為兵部尚書,洛州長史宋璟為吏部尚書,都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封李成義為申王,李隆范為岐王,李隆業(yè)為薛王,改年號為景云,再次大赦天下。所有韋氏余黨,沒有查出來治罪的,一概免予追究。
又派使者安撫譙王李重福,調任集州刺史。李重福整理行裝準備出發(fā),正好洛陽人張靈均送信給李重福說:“大王您是嫡長子,應當做皇帝,相王雖然有功,不該繼承大統(tǒng)。東都百姓都盼望大王到來,您如果暗中進入洛陽,調發(fā)左右屯營兵,襲殺留守。攻取東都易如反掌,然后向西攻取陜州,向東掃蕩黃河南北,天下就可以輕易平定了?!?/p>
李重福信以為妙計,回信答應。恰巧鄭愔被貶到汴州,路過洛陽,張靈均攔路請他留下,告訴他秘密計劃。鄭愔正怨恨朝廷,遇到這個機會,樂得順水推舟,當即與張靈均勾結,聚集黨徒幾十人,預先替李重福起草詔書,立李重福為皇帝,改年號為中元克復,尊睿宗為皇季叔,李重茂為皇太弟,鄭愔為左丞相,主管內(nèi)外文事,張靈均為右丞相,兼天柱大將軍,主管軍事,右散騎常侍嚴善思為禮部尚書,主管吏部事。一面派張靈均去迎接李重福。鄭愔留在洛陽,借駙馬都尉裴巽的舊宅,暗中準備接待事宜,專等李重福到來。
洛陽縣官稍微聽到些風聲,偵查了好幾天,越發(fā)覺得事出有因,就帶了幾十個差役,直接到裴宅查問。剛到門口,迎面碰上李重福,與張靈均帶著幾個壯漢,魚貫而來。縣官急忙退回,報告留守。官員們聽說變故,相繼逃跑躲藏,只有洛州長史崔日知奮然而起,召集士兵,準備前往討伐。
留臺侍御史李邕,在天津橋遇到李重福,料想他必有陰謀,也急忙騎馬沖入屯營,對大家說:“譙王得罪先帝,現(xiàn)在無故進入東都,必定要作亂,諸位正可借此立功,博取富貴?!睜I兵齊聲答應。
李邕又通知皇城使趕緊關閉各處城門,嚴防意外。
李重福趕到左右屯營,營兵張弓連射,箭如飛蝗,嚇得李重福連忙回頭,轉到左掖門,想劫持留守部隊,偏偏城門已經(jīng)緊閉,不由懊惱起來,就命手下放火燒門。火還沒燒起來,左右屯營兵從兩路殺到,李重福哪里抵擋得?。繘]辦法只好騎馬逃跑,躲進山谷。留守兵四處搜捕,追進山谷,李重福無路可走,跳進漕渠,立刻淹死。又抓到張靈均,押到獄中,只有鄭愔下落不明。
隨后崔日知親自督捕,到處搜查,突然看見一輛小車,車里載著一個女人,梳著高髻,臉上卻用巾遮住,由車夫急忙推著前行,形跡可疑,崔日知就命令士兵追問這輛車,并把婦人的面巾揭去,一露臉,卻是個滿臉大胡子的丑男人。各位不必細問,就知道是逃犯鄭愔。
鄭愔相貌丑陋,胡子多,一時無法逃脫,就改穿女裝,梳髻扮成婦人,想借此混出城外。怎奈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竟被崔日知識破,捆綁回來,隨即從獄中拉出張靈均,一同審問。
鄭愔渾身發(fā)抖,已嚇得說不出話。張靈均卻神色自如,直接供認不諱,而且瞪著眼對鄭愔說:“我和這種人同謀,怪不得要失敗?!庇谑莾扇吮焕浇质校瑫r處死。
鄭愔先依附來俊臣,后依附張易之,又依附韋氏,至此再依附譙王李重福,終于被處死。嚴善思也獲罪流放靜州。
隨后將中宗安葬在定陵,朝廷議論認為韋庶人有罪,不應合葬,就追謚已故英王妃趙氏為和思順圣皇后,但找不到尸體,于是用皇后禮服招魂,合葬定陵。
貶李嶠為懷州刺史,裴談為蒲州刺史,祝欽明、郭山惲等人,都為邊遠州長史。廢除斜封官,改變墨敕制度,姚崇、宋璟執(zhí)政,不接受私托,整頓綱紀,賞罰嚴明,朝廷內(nèi)外一致稱頌,公認有貞觀、永徽年間遺風。
只是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睿宗也很寵愛重視她,常與她商議國政。每次她入宮奏事,坐著談很久,如果幾天不來朝見,睿宗就讓宰相到她府上咨詢。
至于宰相的請示,睿宗總是問與太平公主商量過沒有?又問與三郎商量過沒有?
三郎就是太子李隆基,因他排行第三,所以叫三郎。
太平公主起初見太子年輕,不以為意,后來忌憚他英明威武,就制造謠言,說太子不是長子,不該立為太子,將來必有后患。睿宗不為所動。
到了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請立皇后,睿宗說:“已故妃子劉氏和德妃竇氏,都死于非命,尸骨無存,我怎忍心再立繼后呢?”
公主說:“劉妃是陛下正妻,而且生了宋王,應該追封。竇氏不能與劉妃相比,應有嫡庶區(qū)別,不能相同對待。”
這話明顯別有用心。睿宗默不作聲。等公主退出,竟追封劉氏、竇氏都為皇后。公主不免忿恨,又暗中指使同黨,散布流言,大致說:“宮廷內(nèi)外都歸心太子李隆基,姚崇、宋璟從旁協(xié)助,不久必有內(nèi)變?!币幻孀屌鎏茣€去邀請韋安石。
韋安石剛任侍中,不肯赴召。這事被睿宗聽說,秘密召韋安石進宮問道:“朝廷都歸心太子,你替我查訪一下,有沒有什么異常動向?”
韋安石答道:“陛下為什么相信這種謠言?這是太平公主的陰謀,想危害太子。試想太子對國家有功,仁明孝友,天下皆知,怎么唯獨宮中有流言?明顯是奸人挑撥,請不要輕信?!?/p>
睿宗恍然道:“我知道了,你不要再說!”
太平公主因計劃不成,親自坐車到光范門,召集宰相,暗示更換太子,眾人都大驚失色。宋璟直言說:“東宮太子撥亂反正,建立大功,真是國家社稷之主,怎么忽然有這種議論?”
太平公主怏怏不樂,甩袖回去了。宋璟就邀姚崇一起稟告睿宗說:“宋王是陛下長子,豳王是高宗長孫,太平公主從中挑撥,將使東宮不安,不如讓宋王、豳王都出任刺史,罷免岐王、薛王的左右羽林軍職務,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都安置到東都,這樣就不會有內(nèi)亂了?!?/p>
睿宗說:“我就這一個妹妹,怎能安置到遙遠的東都?諸王就按你們說的辦?!?/p>
姚崇、宋璟本意是想廢掉太平公主,見睿宗不聽從,只好退出。過了幾天,睿宗又對侍臣說:“最近有術士說,五天內(nèi)有急兵入宮,你們要小心預防?!?/p>
這時張說已入朝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聽睿宗這么說,就進諫道:“這是奸人想離間東宮,才有這種話,如果陛下讓太子監(jiān)國,流言自然就平息了?!?/p>
姚崇又接口說:“張說的話,是國家大計,希望陛下立即施行?!鳖W跍首?,命太子監(jiān)國,宋王李成器出任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禮出任幽州刺史,太平公主及武攸暨安置到蒲州。
詔書頒布后,太平公主氣憤不已,又想出一個別的辦法。究竟用了什么計策,且看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