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尋韻:在山水與漢魂間觸摸徐州
初到徐州,便被這座城市的雙重氣質(zhì)打動。它既有 “一城青山半城湖” 的靈秀,又藏著 “兩漢文化看徐州” 的厚重。有人說徐州是 “粗糲的北方水鄉(xiāng)”,可當(dāng)我沿著云龍湖的木棧道漫步,在漢畫像石的紋路里駐足,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山水早與千年漢魂交織在一起,每一處景點都是時光打磨的琥珀,藏著不為人知的細(xì)膩與深情。
云龍湖:山水織就的彭城畫卷
清晨六點的云龍湖還浸在薄霧里,從濱湖公園東門走進來,六十三級石階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頂端的三讓亭藏在香樟林里,隱約可見飛檐的輪廓。“這臺階是紀(jì)念陶謙三讓徐州牧呢?!?一位晨練的老人擦著汗說,他腳下的石板被磨得發(fā)亮,露水里混著青草的氣息。臺階下的劉備泉正汩汩冒泡,泉水清冽,伸手一觸,涼意順著指尖竄進胳膊,瞬間驅(qū)散了晨寒。
沿著湖中路往前走,湖面漸漸開闊起來。7.5 平方公里的湖水比想象中更顯壯闊,遠處的蘇公塔披著淡金色的晨光,五層八角的塔身覆著琉璃瓦,在湖水中投下清晰的倒影。我順著旋轉(zhuǎn)樓梯爬上塔頂,風(fēng)從湖面吹來,帶著水汽拂過臉頰,腳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銀。塔下的蘇軾紀(jì)念館里,講解員正指著一幅治水圖介紹:“蘇軾在徐州任上修堤抗洪,這塔就是后人為紀(jì)念他建的?!?陽光透過窗欞落在展板上,那些關(guān)于 “為官一任” 的文字,竟與窗外的湖光山色有了奇妙的呼應(yīng)。
午后的沉水廊道藏著另一種驚喜。148 米長的玻璃長廊浸在湖水中,廊壁上偶爾有鯉魚游過,鱗片在陽光下閃著光。雖然部分玻璃上沾著水痕,但透過潔凈的區(qū)域望去,水草在水下輕輕搖曳,仿佛置身透明的龍宮。不遠處的音樂橋很是別致,鋼化玻璃上的磨砂音符排成五線譜,東側(cè)是《咱們的工人有力量》,西側(cè)是《南泥灣》,腳步踩在上面,竟像在彈奏無聲的旋律。
傍晚時分,我租了輛單車沿湖騎行。13.14 公里的環(huán)湖路上,情侶們并肩慢騎,孩子們在萬人游泳場的沙灘上堆沙堡,遠處的音樂廳亮起暖黃的燈光,與天師嶺瀑布的水霧相映。騎到索道站時,索性乘纜車登上云龍山觀景臺。暮色中的徐州盡收眼底,云龍湖如一塊巨大的碧玉鋪在城中,電視塔的燈光與湖面的波光連成一片,真應(yīng)了 “一城青山半城湖” 的美譽。
漢畫像石館:石頭上的漢代風(fēng)華
從云龍湖往南走不遠,就到了漢畫像石館。這座藏在綠蔭里的博物館,藏著漢代的 “三絕” 之一,推開厚重的木門,仿佛穿越回兩千年前的彭城。展廳里的石板靜靜矗立,表面的紋路雖已斑駁,卻依然能看清那些鮮活的場景?!澳憧催@幅燒烤圖,” 工作人員指著一塊畫像石說,“這可是徐州是燒烤發(fā)源地的證據(jù)呢?!?石板上的古人屈膝而坐,手里拿著串好的食物,炭火的紋路清晰可見,讓人不禁想起如今徐州街頭的煙火氣。
最讓我動容的是一幅 “車馬出行圖”。畫像石上的馬車昂首前行,車輪的輻條、馬匹的鬃毛都刻畫得極為精細(xì),連車夫的衣袖都帶著飄逸的動感。陽光透過展廳的高窗落在石板上,光影在紋路間流動,那些靜止的車馬仿佛瞬間活了過來,耳邊似乎響起了馬蹄聲與車鈴聲。不遠處的 “樂舞百戲圖” 更顯熱鬧,舞女長袖翻飛,樂師擊鼓奏樂,連雜技演員的騰空姿態(tài)都栩栩如生,讓人窺見漢代貴族的生活盛景。
在館藏的 “孔子見老子” 畫像石前,我遇見了一位研究漢文化的學(xué)者?!皾h畫像石是漢代人的‘石質(zhì)史書’,” 他指著石板上的人物說,“你看孔子手上的贄禮,老子的拱手姿態(tài),都是當(dāng)時禮儀的真實寫照?!?我湊近細(xì)看,石板的邊緣有細(xì)微的鑿痕,那是兩千年前工匠一錘一鑿留下的痕跡,粗糙的觸感里藏著最細(xì)膩的匠心。臨走時回頭望去,夕陽正透過窗欞照在 “伏羲女媧圖” 上,兩條纏繞的蛇身仿佛在光影中蠕動,帶著遠古的神秘與莊嚴(yán)。
龜山漢墓:地下宮殿的千年之謎
乘車往北走二十分鐘,就到了龜山漢墓。這座開鑿在山體中的地下宮殿,是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站在墓道口,一股清涼的氣息撲面而來,與外面的燥熱形成鮮明對比。墓道的石壁打磨得極為平整,導(dǎo)游說誤差不超過一毫米,“兩千年前沒有精密儀器,全靠工匠憑經(jīng)驗開鑿?!?我伸手觸摸石壁,冰涼的石頭上有細(xì)密的鑿痕,指尖劃過那些深淺不一的印記,仿佛能感受到當(dāng)年工匠的呼吸。
穿過長長的墓道,就到了主墓室。穹頂?shù)幕⌒尉€條流暢自然,像天空的弧度,角落里的排水系統(tǒng)至今仍能使用,雨水順著石壁的凹槽流入暗溝,悄無聲息。最神奇的是 “楚王迎賓” 奇觀,站在墓道盡頭望去,墓室的石門恰好組成了楚王拱手迎賓的剪影,光線從墓道入口照進來,剪影在石壁上忽明忽暗,仿佛真有古人在此等候?!斑€有更絕的呢,” 導(dǎo)游打開手電筒,光束直射穹頂,“你看那幾個石孔,正好對著天上的北斗七星?!?抬頭望去,黑暗中的石孔透著微光,讓人驚嘆古人的天文智慧。
在側(cè)墓室的石壁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處模糊的刻字?!斑@是劉注的兒子留下的‘塞石銘’,” 導(dǎo)游解釋道,“大意是說父親薄葬,希望盜墓者手下留情。” 可墓室里曾經(jīng)的陪葬品早已不見蹤影,只剩下空蕩蕩的石壁,刻字的痕跡被歲月磨得模糊,卻依然能讀出那份無奈與期許。走出墓道時,陽光有些刺眼,回頭望著龜山的輪廓,這座沉默的山體里,藏著多少漢代的秘密,怕是永遠也解不完了。
戶部山古民居:市井間的明清余韻
從龜山漢墓返回市區(qū),夕陽已經(jīng)西斜,我沿著步行街走到了戶部山。這座因楚漢爭霸時百姓藏糧得名的小山,如今還保留著大片明清民居,青石板路蜿蜒向上,兩側(cè)的院落粉墻黛瓦,透著江南的溫婉,卻又比江南多了幾分北方的厚重?!耙郧靶熘萦小F北關(guān),富南關(guān),有錢都住戶部山’的說法?!?一位守院的老人說,他推開一扇斑駁的木門,“進來看看吧,這院子可有三百年歷史了?!?/p>
院子里的石榴樹正開得熱烈,鮮紅的花朵落在青石板上。正房的木雕門窗極為精美,牡丹、蓮花的紋樣栩栩如生,花心的紋路都清晰可見。穿過天井走到廂房,墻上掛著當(dāng)年主人使用的舊物,銅制的燭臺、瓷質(zhì)的茶碗,都帶著時光的痕跡。老人指著房梁上的木雕說:“你看這‘五子登科’的圖案,是當(dāng)年主人盼子成才的心愿?!?陽光從天井照進來,在木雕上投下細(xì)碎的光影,那些木質(zhì)的紋路仿佛活了過來。
沿著石板路往上走,就到了崔燾故居。這座始建于明代的院落更為氣派,三進三出的格局,走馬樓的欄桿雕刻著繁復(fù)的花紋,樓梯的木質(zhì)臺階被磨得發(fā)亮,踩上去發(fā)出輕微的 “咯吱” 聲。院子里的古井還能汲水,老人用木桶打上來一桶水,清冽的井水帶著泥土的氣息。站在二樓的觀景臺遠眺,戶部山的屋頂連成一片,黛瓦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遠處的云龍湖隱約可見,山水與古民居在此刻完美交融。
離開戶部山時,夜色已經(jīng)降臨。徐州的街頭亮起了燈火,遠處傳來燒烤的香氣,這座城市的古老與鮮活在此刻交織。云龍湖的水波、漢畫像石的紋路、龜山漢墓的石壁、戶部山的黛瓦,都在夜色中沉淀下來,變成了最動人的彭城記憶。原來徐州的美,從不是單一的山水或歷史,而是山水為骨、漢魂為韻,在時光里慢慢釀成的醇厚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