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率十萬鐵騎橫掃漠北,匈奴遠(yuǎn)遁。
六十多年后,一個叫呼韓邪的匈奴單于,帶著部下走進(jìn)長安城,跪在漢宣帝面前,自稱臣子。
從此,匈奴威脅徹底解除,這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壹》——
衛(wèi)霍打贏了,但沒贏夠
公元前121年春天,十九歲的霍去病帶著一萬騎兵殺進(jìn)河西走廊,六天時間,斬首八千九百六十級,渾邪王的兒子,相國都尉全被抓了。
這仗打得漂亮,但有個問題,匈奴主力跑了。
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擊,這次殺得更狠,斬首三萬余級,渾邪王扛不住了,帶著四萬部眾投降,河西走廊從此姓漢,可匈奴呢?退回漠北,繼續(xù)放羊。
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發(fā)動漠北決戰(zhàn)。
漢軍出動騎兵十四萬,步兵數(shù)十萬,民夫轉(zhuǎn)運(yùn)糧草的有幾十萬,這是漢武帝傾全國之力發(fā)動的一場戰(zhàn)爭,結(jié)果?衛(wèi)青部斬首一萬九千級,霍去病部斬殺七萬余人。
但匈奴單于還是跑了。
《漢書》記載:"漢馬死者十余萬。"光戰(zhàn)馬就死了十幾萬匹,士兵傷亡數(shù)字史書沒寫,但能想象有多慘烈,漢武帝把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全砸進(jìn)去了。
國庫空了,百姓窮了,可匈奴問題解決了嗎?沒有。
他們只是退到更遠(yuǎn)的地方,等著恢復(fù)元?dú)?,等著漢朝露出破綻,這就是衛(wèi)霍時代的真相,贏了戰(zhàn)役,輸了戰(zhàn)略,因?yàn)橛文撩褡逵袀€特點(diǎn),你打不死他們。
草原那么大,隨便找個地方躲起來,過幾年人口就恢復(fù)了。
農(nóng)耕帝國打游牧民族,就像拳擊手打拳擊臺外的人,你再猛,也夠不著,公元前99年,又一支漢軍出征了,主將叫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
靠著這層關(guān)系,李廣利當(dāng)上了貳師將軍。
這次出征,漢軍被匈奴包圍,斷糧好幾天,士兵餓得啃樹皮,匈奴騎兵圍了一層又一層,箭如雨下,就在這時,一個三十多歲的中下級軍官站了出來。
他叫趙充國,趙充國召集了一百多個不怕死的,半夜突圍。
他沖在最前面,身上中了二十多箭,血把戰(zhàn)袍都染透了,但他沒倒下,硬是撕開了一道口子,大軍跟著沖出去,撿回一條命。
漢武帝聽說這事,專門召見了趙充國。
看著這個渾身是傷的年輕人,老皇帝嘆了口氣,升他做中郎,可惜,當(dāng)時的趙充國還只是個小人物,真正能調(diào)動資源,制定戰(zhàn)略的,還是李廣利這種外戚。
——《貳》——
宣帝的狠招
公元前90年,李廣利又一次出征,這次更慘,李廣利家里出事了,他想立功自保,結(jié)果孤軍深入,被匈奴圍困,最后全軍覆沒,自己也投降了匈奴。
七萬漢軍,就這么沒了,漢武帝聽到消息,吐了血。
第二年,漢武帝死了,臨死前他下了個"罪己詔",承認(rèn)自己對外戰(zhàn)爭打得太多,拖垮了國家,衛(wèi)青霍去病打了一輩子,匈奴還在,而且漢朝已經(jīng)打不動了。
公元前74年,一個在監(jiān)獄里長大的少年登基了。
他叫劉病已,后來改名劉詢,就是漢宣帝,這個皇帝不一樣,他從小在民間長大,知道老百姓有多苦,他也知道,要解決匈奴問題光靠打是不行的。
得用腦子,公元前72年,宣帝憋了個大招。
他派出五路大軍,總兵力十六萬,從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壓向匈奴,同時,宣帝派使者去了西域,找到烏孫國,許諾給好處,讓他們從背后捅匈奴一刀。
烏孫王一想,這買賣劃算,派出五萬騎兵,從西面殺過去。
匈奴懵了,他們沒想到漢朝能拉來幫手,這一仗,漢朝和烏孫聯(lián)軍斬殺匈奴三萬九千多人,俘獲牛馬羊駱駝七十多萬頭,匈奴壺衍鞮單于氣壞了。
冬天,他帶著幾萬騎兵去報(bào)復(fù)烏孫,結(jié)果剛打完,天上下起了大雪。
史書記載:"一日深丈余。"一天之內(nèi),雪下了一丈多深,人凍死了,牲畜凍死了,能活著回去的,不到十分之一,更慘的還在后面。
北面的丁令人聽說匈奴吃了敗仗,帶兵南下打劫。
東面的烏桓也來了,西面的烏孫又殺了個回馬槍,三面夾擊,《漢書》記載:"人民死者十之三,畜產(chǎn)十之五。"三成人口死了,五成牲畜沒了。
這對游牧民族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崩潰。
公元前68年,匈奴又遇到饑荒,"人民畜產(chǎn)死十六七。"草原上開始出現(xiàn)"人相食"的慘狀,到了公元前60年,匈奴徹底撐不住了。
內(nèi)部開始爭權(quán)奪利,今天你自立為單于,明天我也自立為單于,五個單于,互相殺。
——《叁》——
成不了氣候
這時候,有個叫趙充國的老頭,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他一直在邊境駐守,看著匈奴一天天衰弱下去,他等這一天,等了快四十年。
公元前62年冬天,匈奴單于集結(jié)十萬騎兵,想南下?lián)埔还P。
漢宣帝問誰能去守邊,趙充國站了出來,他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但身板還硬朗,宣帝派他帶四萬騎兵,駐守邊境九個郡,結(jié)果匈奴單于聽說趙充國來了,直接撤了。
仗都沒打,為什么?
因?yàn)橼w充國在邊境混了幾十年,匈奴人都知道這老頭的厲害,跟他打,占不到便宜,趙充國不止會打仗,他還會分化敵人。
趙充國向漢宣帝提了個建議:別著急打匈奴,讓他們自己打去。
宣帝聽了,于是漢朝開始用計(jì),給這個部落好處,給那個單于封賞,挑撥他們互相仇殺,果然,匈奴越打越亂,到公元前54年。
形成了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南北對峙的局面。
呼韓邪打不過郅支,怎么辦?投降漢朝,公元前52年,呼韓邪帶著部下南遷,向漢朝稱臣,第二年正月,他親自來到長安,跪在漢宣帝面前。
這是匈奴單于第一次向漢朝皇帝下跪。
從此,匈奴分裂了,一部分跟著呼韓邪投降漢朝,成了南匈奴,一部分跟著郅支繼續(xù)對抗,成了北匈奴,但北匈奴已經(jīng)成不了氣候了。
公元前36年,漢朝派甘延壽和陳湯率軍遠(yuǎn)征西域,在康居城下射死了郅支單于。
公元前61年春天,邊境又出事了,羌人造反了,漢宣帝召集大臣商議,朝堂上吵成一團(tuán),吵了半天,宣帝問了句:"誰能去?"這時候,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站了出來。
"無逾于老臣者矣!"沒人比我更合適。
這老頭就是趙充國,宣帝看著他問:"你覺得羌人實(shí)力如何?要帶多少兵?"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得去現(xiàn)場看看,才能定方略。"宣帝批了。
趙充國帶著一萬多騎兵,往金城郡趕去。
后來抓到了幾個羌人俘虜,趙充國沒殺他們,反而好酒好肉招待,然后問:"你們?yōu)槭裁匆旆?"俘虜說:"我們也不想反,是先零羌的人逼的。"
趙充國說:"那就回去告訴你們的人,漢朝只誅殺罪魁禍?zhǔn)?,不會牽連無辜。"
然后把人放了,這些俘虜回去一傳,很多羌人部落開始動搖。
——《肆》——
屯田
七月,趙充國覺得時機(jī)成熟了,帶兵往先零羌的地盤推進(jìn),羌人一看漢軍真來了,慌了,他們已經(jīng)在那里駐扎了好幾個月,防備松懈。
現(xiàn)在漢軍突然壓境,根本來不及反應(yīng)。
這一戰(zhàn),漢軍斬殺俘虜五百多人,繳獲牛羊十萬多頭,車輛四千輛,而且沒多久,又有一萬多羌人投降,戰(zhàn)事暫時平息了,但趙充國知道,事情還沒完。
他想了個辦法,屯田,什么意思?
讓士兵一邊種地,一邊守邊,這招太狠了,首先,解決了軍糧問題,以前打仗,糧食要從內(nèi)地千里迢迢運(yùn)過來,路上消耗巨大,現(xiàn)在就地生產(chǎn),省了大筆開支。
其次,震懾羌人,漢軍常駐在這里,羌人不敢輕舉妄動。
最關(guān)鍵的是,占了羌人的好地,湟水谷地,水草豐美,是放牧的好地方,漢軍在這里種田,羌人就回不來了,沒了好地,羌人的實(shí)力自然就削弱了。
公元前60年秋天,羌人內(nèi)部分裂了。
有人殺了先零羌首領(lǐng)猶非和楊玉,帶著部眾投降漢朝,至此,羌亂徹底平定,漢朝前后斬殺羌人七千六百人,溺死餓死的有五六千人,投降的有三萬一千二百人。
而漢軍傷亡很小,趙充國凱旋回京,立刻提出退休。
他說:"臣老了,該回家了。"漢宣帝不舍得,但還是批準(zhǔn)了,不過每次邊境有情況,宣帝還是會派人去問趙充國的意見。
公元前52年,趙充國去世,享年八十六歲。
漢宣帝追謚他為"壯侯",把他的畫像掛在未央宮的麒麟閣里,這是漢朝給功臣的最高榮譽(yù),同年冬天,呼韓邪單于南下,向漢朝稱臣。
匈奴問題,終于畫上了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