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边@句膾炙人口的話,道盡人才難得。曹操也曾為此感嘆:“山不厭高,水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笨梢姡R才、用才、養(yǎng)才、護才、留才乃古今皆重視。
辦好一所學校,教師是關鍵。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如今教師的流動性大,公辦學校、民辦學校乃至教育培訓機構要找到好教師,用好好教師,留住好教師,都不容易。前不久,某民辦學校骨干教師辭職的事情在教育界引發(fā)小小波瀾,大家紛紛探討,面對技術浪潮襲來,教師的未來在哪里?民辦學校要如何留住老師?
在老師辭職信上,寫下“祝賀”而非“同意”
上學期結束時,有幾位學校的骨干教師為了所謂的“編制”,考入公辦學校,他們來向我提交辭職報告時都落淚了。作為校長,我雖十分不舍,但知道不能強留,也留不住。
我沒有在他們的辭職信上寫“同意”,而是寫上了“祝賀”,并非祝賀他們去了公辦學校,而是祝賀他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這么寫也為讓他們心安。
當下,雖然有部分教師不在乎編制,但很在乎編制的教師數(shù)量可能更多。在我們學校,也有幾位放棄公務員編制或教師編制而加入的教師。
從教育史上看,民國時期的教師并沒有“編制”一說。學校教師來去自愿,實行聘用制,這樣就少了很多形式的禁錮。著名作家魯迅在北京呆待不下去了,就跑到廈門從教,拿著每個月四百大洋的“高薪”。在廈門大學呆了135天,又突然辭職,去了廣州中山大學從教,拿月薪五百大洋。沒過幾天,再辭職,從此他與教育界無緣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人對編制也漸漸看淡。如今,很多人都覺教育太“卷”,多變、折騰、功利……其實,“卷”的不僅僅是學生和家長,還有教師。對每一個人來說,人生重要的是幸福、快樂,活出價值,修煉成人,“成全”自己。我認為,要留住教師,學校需要營造祥和的教育氛圍,提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空間,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修為,支持他們創(chuàng)新的探索,盡可能關心并滿足教師的實際需求。
當然,要走的還是會走。舍不得的骨干教師辭職了,新一輪招聘又開始了。教師很多,要找到好教師,難!
即便有了“鐵飯碗”,提升向心力依舊重要
教育內部人士都知道,一批好老師成就一所好學校。如何管理好教師隊伍?我曾請教一家教育機構的負責人,該如何留住人才。他的回答發(fā)人深思:招人難,主要是招優(yōu)秀的老師難。相比學校,社會機構用人機制比較靈活,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平庸者、懶散者,可隨時辭退。而且,社會機構在獎勵人才和福利分配等方面也可自主決策安排,不受干擾。教師的待遇看起來只是與經濟有關,實則體現(xiàn)了辦學者的情感、胸懷、氣度和格局。當然,最重要的是文化,要能做到“情感留人,利益留人,文化留人,發(fā)展留人”。
這位負責人還談到,在多年的招聘中,他也感受到,如今年輕人對從教崗位都是充滿預期的。比如,他們在乎從教單位的發(fā)展前景,在乎從教的歸屬感。因此,在招聘過程中,校長要給年輕優(yōu)秀的應聘者分享學校的發(fā)展藍圖,包括一步步走來的發(fā)展歷程和取得的成果。不僅如此,去年開始,他所在的機構開始評“名優(yōu)教師”,為他們每月頒發(fā)津貼,最近又開始分批次安排老師體檢,明年還考慮國內療休養(yǎng)……一系列“組合拳”下去還算有點成效,教員的獲得感和歸屬感一下子就起來了。目前該機構人員隊伍總體穩(wěn)定,趨勢向上、向好。
還有一位公辦學校的校長,也曾跟我分享過他的經驗之談:公辦學校的教職是所謂的“鐵飯碗”,師資隊伍比較穩(wěn)定,流動流失少。但正因為是“鐵飯碗”,怎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則顯得更為重要。所以,作為校長,就要用心抓好凝聚力,提升向心力,增強教師的自豪感。
為提升老師的內驅力和修業(yè)境界,這所學校搭建了各種展示培訓平臺,讓更多教師實現(xiàn)卓越追求的自我需求,用身邊榜樣引領、感召和激勵,不斷形成優(yōu)質教育的勢能。可見,要辦好一所學校,就教學管理來說,干群之間、師師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都要爭取更多心心相印、和融共生。
大膽啟用年輕人,用好活動讓老師“卷”起來
都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人物”,既然是一校之長,就要不斷以身垂范,智慧經營,通過大量的溝通協(xié)調,幫助共建生生不息。特別重要的是,還要大膽啟用年輕教師。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學校的管理者要善于識才用才,果敢大膽,不懼非議。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也不能逃避,而是要幫助他們解決。要知道,如今的大量青年教師,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會面臨各種困難,或許會沖擊到工作安排與日常教學質量。
對此,校長要悅納理解,給以寬容,不能“一刀切”,更不要給教師過分的壓力。校長要用心分析學校所需,分析各團隊現(xiàn)狀,通過好的活動把老師“卷”起來。在看到成效后,老師們是會激動、會自省并改變的。
就我的從教經驗來說,有一點體會是:無論哪種形式的辦學,辦教育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首先是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沒有好的理念,即使招聘到再好的教師也不能相容。就像一潭死水,惡臭難聞,是不會有好的教育的。其次,要關心尊重教師,引導他們讀書學習、持續(xù)提高專業(yè)水平。要給他們搭建發(fā)展平臺,關心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看到學校發(fā)展的前景,尤其是要感到學校如家,這都是應有之義。
識之、任之、惜之、護之、育之、提升之、發(fā)展之,這便是當下中小學校的留人之道。至于因特殊原因離去也很正常。有進有出,有來有去,一潭活水,永遠“清如許”。(作者為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
原標題:《名校長在骨干員工請辭信上寫“祝賀”,好教師為何難留?》
欄目主編:姜澎 文字編輯:張鵬 儲舒婷
來源:作者:黃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