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 (記者 任軍)在繁忙的都市節(jié)奏中,那些深植于一方水土的傳統美食,宛如一部活色生香的民間史書,記錄著最地道的文化與生活。漢中,這片物華天寶之地,不僅人杰地靈,更孕育了種類豐富的美食,它們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本地多元而獨特的文化底蘊。當非遺與美食碰撞,能激發(fā)出多少令人驚喜的花樣?今天,就讓我們開啟南鄭的美食之旅,在酸辣與鮮麻的交響中,探尋舌尖上的美食密碼。
南鄭非遺美食:酸辣鮮香的泡姜雞
作為“南鄭泡姜雞制作技藝”這一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陳三娃泡姜雞”、“王幺妹泡姜雞”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張美食名片。其靈魂在于那壇歷經時光沉淀的泡姜,與本地土雞一同烹制,成就了湯色鮮亮、肉嫩湯美的獨特風味。一口下去,泡姜的酸爽微辣瞬間打開味蕾,雞肉的鮮嫩與湯汁的醇厚緊隨其后,讓人食之難忘,完美詮釋了非遺技藝在味覺上的傳承與魅力。
陳三娃泡姜雞的創(chuàng)始人陳瑜告訴記者,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南鄭這里都有吃泡姜和雞的習慣,2002年開始,我就通過自己的融合,把泡姜跟泡椒和雞融合成湯鍋的形式,又能吃肉又能喝湯,吃完之后還可以涮菜。目前在全國有73家加盟店,最遠的到了新疆、河北、上海等地方。
距離漢中市區(qū)40多公里的紅廟鎮(zhèn)喜神壩,在這里,做了快二十的年“王幺妹泡姜雞”同樣承載著這項非遺技藝,成為當地有口皆碑的美食地標。它不僅是一張閃亮的鄉(xiāng)鎮(zhèn)美食名片,更讓我們看到,同一種非遺技藝在不同風土的滋養(yǎng)下,所展現出的獨特生命力。品嘗王幺妹泡姜雞,仿佛能感受到秦巴山野間更質樸、更純粹的農家風味,與城區(qū)的版本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南鄭泡姜雞非遺技藝的完整拼圖。
王幺妹泡姜雞創(chuàng)始人王敏告訴記者,我們選用的公雞都是周邊百姓雜糧喂養(yǎng)的10到12個月的土雞,活雞現殺配上我們自己制作的泡姜,整體口感酸辣爽口,雞肉吃起來非常細膩,很有嚼頭。我們做的泡姜雞在2024年成功申請了南鄭區(qū)非遺美食。
河鮮盛宴:一桌品盡巴山蜀水風味
然而,南鄭的美食版圖遠不止于泡姜雞。得益于優(yōu)質的水源,這里的河鮮烹飪同樣大放異彩,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河鮮風味體系”。如果說泡姜雞是酸辣的代表,那么鮮花椒風味的鮮魚火鍋則帶來了全新的“麻香”體驗。
位于南鄭大道的麻麻魚府便是其中代表,據其負責人明三鳳介紹,該店主要經營鮮青花椒鍋底的椒麻魚,與以往的椒麻魚不同的是,我們鍋底的特色是辣的過癮,麻的舒服,讓你的味蕾有一個停頓,更有一個跳躍。主打的是烏魚,切成很薄很薄的片,在鍋里涮七八秒,就可食用,口感特別軟糯。
相對于新派的鮮青花椒魚火鍋,經典的麻辣魚與干燒黃辣丁則是一位深厚的“老生”。聚源春魚莊這家已經開了23年的魚莊,便是其中代表。“我們店主要經營黃辣丁,花鰱和黑魚,三個品種,口味有麻辣和干燒。菜豆腐黃辣丁是我們店的特色,菜豆腐是我們用黃豆自己點的,巧妙地將漢中特有的菜豆腐與鮮美的黃辣丁結合。菜豆腐既能中和魚腥,又能吸收湯汁精華?!敝鲝N劉璐說。
一桌南鄭宴,半部風味志。從泡姜雞到一魚多吃,南鄭的美食以其無比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地方性,向每一位到訪者展示著這片土地的慷慨與智慧。它們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活著的、呼吸著的文化傳承。下次來到南鄭,不妨循著這份非遺美食地圖,用味蕾開啟一段深度文化之旅,讓這些傳承至今的老味道,為你講述最生動的南鄭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