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方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特朗普隨即表態(tài),計劃對中國加征100%關稅,中美貿易領域的緊張局勢再度升級。
美方起初反應強烈,不過僅六天后,其盟友便陸續(xù)集結完畢,還敲定了具體時間,打算聯(lián)合對華“下戰(zhàn)書”。
中方出棋
很多人以為,中方這次收緊稀土出口,只是一次常規(guī)的資源保護措施,可仔細拆解新規(guī)內容才發(fā)現(xiàn),背后藏著更深的戰(zhàn)略考量。
10月9日發(fā)布的新規(guī),最關鍵的突破在于首次把管控范圍延伸到了境外。
不管產品是在哪個國家生產的,只要含有0.1%以上中國稀土原料或技術,出口前都必須拿到中國的審批。
這一下就堵死了很多國家想通過“第三國加工”規(guī)避管制的路子。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規(guī)管控的不只是稀土原礦或金屬,而是整個產業(yè)鏈的“隱性含量”,從冶煉、磁材制造到提純回收,全流程技術都被納入了管控清單。
這可不是簡單的“卡脖子”,而是構建了一套“能進不能出”的技術壁壘。
中方明確表示,這么做不是要禁止出口,而是依法履行防擴散義務,還特意保留了合規(guī)民用貿易的審批通道和通用許可機制。
甚至在政策發(fā)布前,就通過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提前通報了相關國家,程序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為什么要在稀土上做文章?答案藏在全球地緣局勢里。
現(xiàn)在高科技、軍工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稀土作為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早已不只是經濟工具,更是國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比如美國F-35戰(zhàn)機的永磁發(fā)電機,用的重稀土幾乎全靠中國供應;歐洲的風力發(fā)電機、醫(yī)療影像儀器,核心部件也離不開中國稀土。
中方這步棋,既是對自身資源的合理保護,更是在全球產業(yè)博弈中,從“世界工廠”“資源倉庫”向“技術守門人”轉型的關鍵一步。
美西方反應
中方新規(guī)剛落地,美國的反應堪稱冰火兩重天。
10月10日,特朗普一邊放狠話,說要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追加100%關稅,還考慮限制中國軟件出口,要求相關企業(yè)申請?zhí)卦S許可證。
一邊又在社交平臺上改口,聲稱不想傷害中國,而是幫助中國。
這種前后矛盾的表態(tài),說白了就是想試探市場反應、制造輿論壓力。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跟著喊冤,說對中方新規(guī)感到意外,抱怨沒提前溝通。
可這說法很快就被中方打臉,商務部明確表示,新規(guī)發(fā)布前早就通過正規(guī)渠道通報了美國。
其實美方心里比誰都清楚,真正讓他們慌的,是多年布局的稀土供應鏈要崩盤。
之前美國一直想通過“友岸外包”、扶持本土企業(yè)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甚至推出了10億美元的礦產采購計劃,規(guī)模接近全球年消費量的五分之一,可實際情況呢?
美國本土只有MPMaterials一家企業(yè)試圖打造完整稀土供應鏈,可這家公司長期以來都是把稀土礦出口到中國加工,再把成品買回去,連自己挖的礦都煉不了。
更棘手的是,美國早就停了對華出口稀土精礦,因為自己加工都不夠用,典型的“有礦無技”“有需無鏈”。
美國的焦慮還沒緩解,歐盟的反應更激烈。
新規(guī)出臺六天,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就公開說,新規(guī)已經導致部分歐盟企業(yè)停產,造成了“切膚之痛”,他們怕的不是軍備斷供,而是制造業(yè)鏈條斷裂。
歐洲企業(yè)用的雖然不是中國稀土本體,可高端設備里的核心部件離不開中國稀土技術,原材料一收緊,整個上游都卡殼了。
為了應對,歐盟一邊跟美國商量著要開G7視頻會,計劃參考美國的強硬做法聯(lián)合施壓;一邊又悄悄找澳大利亞、加拿大求新供貨渠道。
可繞來繞去發(fā)現(xiàn),就算找到替代礦源,最后還是得送到中國做分離提純。
全球90%的稀土加工份額、93%的稀土磁體制造份額都在中國手里,其他國家根本沒這個技術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歐盟內部其實是各管各的。
雖然丹麥作為輪值主席國,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喊著歐盟是全球最大貿易集團,要展現(xiàn)實力,可很多歐洲國家根本不愿意在本土開礦:怕污染、怕民眾抗議、怕成本太高。
歐盟之前出臺的《關鍵原材料法案》,表示2030年要實現(xiàn)“10%本土開采、40%本土加工”,可大多項目都停留在紙面上,連稀土冶煉廠都建不起來。
因為沒經驗、沒人才,更沒技術。
中國的稀土分離成本比美國低一半還多,這種差距不是靠喊口號就能補上的。
美國內憂先爆發(fā)
這場稀土博弈,還沒等美西方形成真正的合力,美國內部就先出了問題。
特朗普10月10日宣布加稅后,美股當天就崩了。
標普500指數(shù)跌了2.7%,納斯達克指數(shù)跌了3.56%,創(chuàng)2025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fā)數(shù)千億美元。
后來特朗普又提了一次加稅,美國七大科技公司市值直接縮水7700億美元,投資者慌得不行。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政府停擺的影響還在擴大,財長貝森特都公開承認,停擺已經開始影響實體經濟。
美國大豆協(xié)會會長直言,連續(xù)的貿易摩擦已經對美國農業(yè)出口造成了長期傷害。
可這些聲音根本影響不了決策層,畢竟在他們眼里,遏制中國比解決國內問題更重要。
反觀中方,自始至終都保持著穩(wěn)扎穩(wěn)打的節(jié)奏。
面對美西方的集體施壓,中方沒有封閉出口渠道,而是通過通用許可和豁免機制,既保障了全球產業(yè)鏈的基本運轉,又把主動權牢牢握在手里。
這種不惹事、不怕事的態(tài)度,讓越來越多國家看清,美西方喊的擺脫中國依賴只是虛張聲勢。
西方國家就算技術攻關成功,要建立完整的稀土供應鏈至少得十年八年,可美國換總統(tǒng)像翻書,歐盟政策周期又短,誰能保證十年不變的投入?
結語
美西方六天集結三十國施壓,看似聲勢浩大,卻難掩“有礦無技”“內部松散”的短板;中方一紙新規(guī),不僅守住了資源底線,更展現(xiàn)了從“世界工廠”向“規(guī)則制定者”轉型的決心。
這場博弈還沒結束,未來美西方可能還會推出更多限制措施,中國也會繼續(xù)完善稀土管控體系。
但可以肯定的是,誰能在稀土技術、加工能力上占據(jù)優(yōu)勢,誰就能在未來的科技和經濟競爭中掌握主動。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歐盟想與G7沆瀣一氣:咱們加一塊,對中國施壓才有力》,2025-10-15
喜歡本期節(jié)目,請您點擊“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