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藺時工
山河之為系列,水為系,山為列。
石為云根。泰山之云,觸石而起,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山脈廣袤的植被涵養(yǎng)了豐富的水源。由此而發(fā)源的大汶河水系,五汶(牟汶、柴汶、瀛汶、石汶、泮汶)匯聚山前,浩浩湯湯的流水,像一位執(zhí)拗的獨行俠,孤注一擲,奪路高歌西去,不舍晝夜。
她身后的沉淀,便是上接北辛,下迄龍山,東夷海岱區(qū)域核心文化發(fā)祥地——大汶口文化。在這里曾可以隨手撿起石斧、玉鏟、紡輪、骨針……逐水而居的先人,手捧薄如蛋殼的黑陶罐,吮吸著汶水的甘泉,跪拜著泰山的神靈,演繹了古老的農(nóng)耕文化和農(nóng)業(yè)文明。
如今,站在汶河古渡的遺址上,拜謁5000年的朝霞夕暉,燦爛依舊。當高鐵凌空馳過,京滬、京福高速公路的喧嘩接踵而至,上下數(shù)千年的輪回,其日新月異令人慨嘆不已:“逝者如斯夫?!?/p>
沿著酈道元的足跡走進帛書中的《水經(jīng)》,泰山山脈另有玉符河、大沙河北去匯入濟水,滋養(yǎng)泉城。省會濟南府,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鵲華山下,芙蕖映日;山左海右,一片大明。
梳洗河是個美麗的名字,在山名為中溪,《山海經(jīng)》里她被稱作環(huán)水。中溪自泰山中天門沿山勢而下,經(jīng)石峪上,清流誦讀半部經(jīng)文之后,留下的功德便是漱洗石經(jīng)一塵不染。再后迭瀑三潭,繞經(jīng)斗母宮依依惜別,至王母行宮小憩。待王母臨波梳妝,玉照瑤池之后,迤邐出城入汶。一路風(fēng)塵,一路遐思。
發(fā)源于泰山南天門的通天河,至山麓大眾橋進入城里易名渿河。渿河是民俗里至關(guān)重要的界河,它把泰安山城分成了三重天:天界—人間—地府。固然,大德曰生。而葉落歸根,魂歸泰山,體現(xiàn)了人們對泰山的神圣向往,體現(xiàn)了泰山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渿河流淌的安魂曲,令人怦然心動。她為汶水注入了莊嚴的浪花和音符。
仁者靜而智者動。水滋潤了泰山,水空靈了泰山,水睿智了泰山。如果說遍山縱橫交織的汶河支流,是泰山汩汩的血脈。那么,星羅棋布的山泉,則是泰山的脈搏。潺潺的凸涌,淙淙的細流,叮咚的韻律,活潑的跳躍,一下子歡騰了澗谷,通靈了泰山。
山下紅門王母娘娘的行宮內(nèi),還有一泉王母池,《水經(jīng)注》載:“古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泉水甘洌,清澈見底。雅號曰:瑤池。池邊有臘梅一株,為四百余年老物。隆冬奇葩吐丹砂,濡染王母鬢角添香,馥郁氤氳梳洗河岸。汶水里,自然飄逸著寒梅的冷香。
泰山西麓桃花源,危峰直刺青冥,斷峽一線觀天,人跡罕至,原生態(tài)的陰柔之美,直令五柳先生筆下的武陵春光黯然失色。桃花源的幽美在于水。諸多的泉源,像低吟淺唱的歌者,自石罅中魚貫而出。出世的瀟灑,使之悠悠哉從容淡定,與世無爭,遇阻繞道迂回,逢高順勢低開;入世的執(zhí)著,又使之毅毅乎百折不撓,水滴石穿,涓涓細流匯聚成溪入汶,高歌歸海。泉水擠擠鬧鬧,蹦蹦跳跳,水聲由叮咚而潺湲,由淙淙而喧喧,領(lǐng)唱松風(fēng)鳥語,空谷足音,一派天籟。
眾泉出源頭不遠,漸行漸闊,名曰:彩石溪。青松夾岸,柳絲掛簾,桃花蘸水,夭夭灼灼。十里山澗,泰山彩石平鋪溪底,或黑白相間,或紅綠相濡,或如竹蘭疏影,或如百獸肖形,色彩絢爛斑駁離奇。十八億年造山運動的印記——彩石地質(zhì)地貌結(jié)構(gòu),顯示在咫尺之間,故稱“五世同堂”。溪流清淺其上,落紅逐浪隨波,錦鱗嬉戲逆水,天光云影漣漪,恍若動畫。
水漉漉的桃花源是一個清涼世界,飽和了意趣盎然的江南蘊致。從喧囂的塵世置身其間,每個毛孔都呼吸著自然的清爽。入游的人不再避秦,而是親和大自然的恩賜。春風(fēng)里的人面桃花,不再是書壁的悲情,而終究成為美滿眷屬。倒是桃花潭邊的踏歌,依舊蕩漾著淡淡離愁和綿綿情誼。作桃花源一日逍遙游,說不定夢中彩蝶翩翩,羽化成莊周。泰山汶水之韻律,于斯可窺其堂奧。
清泉匯集成溪,溪流順勢而下,九曲連環(huán),如蛟龍搏浪翻飛。遂有“云龍三現(xiàn)”,號“泰山八景”之一。激流至陡澗跌落生瀑,泰山瀑布遂蔚為大觀。西溪長壽橋下懸崖危聳。溪流由懸崖俯沖而下,勢如天河倒瀉,形如白練凌空,聲如雷公出巡,云煙空濛,雨簾搖風(fēng)。瀑下而潭生焉,黑龍?zhí)渡畈豢蓽y,直通龍穴。
又有三潭迭瀑,位于斗母宮聽瀑樓下。瀑布分三個臺級依次倒掛,隔窗憑欄聆聽,大音訇然。瀑瀉又生三潭,潭而發(fā)云。斗母宮東側(cè)遂筑寄云樓,終日云繞檐際,霧敲風(fēng)鈴。
《老殘游記》中的逸云,羈身寄云樓,禪機聰悟,向紅塵娓娓傾訴她從清泉中生出的愛心:“愛心怎能沒有?只是不分男女,卻分輕重。譬如見了一個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卻是從欽敬上生出來的愛心;見了尋常人卻與我親近的,便是從交感上生出來的愛心;見了些愚蠢的人,又從悲憫上生出來的愛心??傊?,無不愛之人,只是不管他是男是女?!?/p>
清泉蘊涵了愛心。愛心一如清泉。而汶水,則是一條不息的愛心河。
在山泉水清。進山汲水,屬于泰山的《清明上河圖》。一年四季,相伴晨鐘暮鼓,攜大桶小瓢,老幼相扶,愛侶相依,三五成群,接踵比肩,取水者晝夜絡(luò)繹于途。既強身健體,又得飲美泉。外地游客往往駐足觀此景致,品味泰山人得天獨厚的甘甜,艷羨不已。
走進山里,人們持瓢恭候泉邊。泉如團瓢,一泓汪汪,絲絲縷縷,跳珠吐玉。一瓢復(fù)一瓢,汩汩復(fù)汩汩。弱水三千,取一瓢飲。泰山人進山取回了清泉,也取回了哲理。
“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清澈的溪流中,生長著泰山獨有的物種——螭霖魚。與富春江鰣魚、青海湖湟魚、洱海弓魚、油魚,并列國內(nèi)五大名魚,亦有“中國八珍”之稱謂。螭霖魚生活在海拔300——800米的山澗溪流,金鱗閃爍,鰭尾猩紅,如游動的火苗,熠熠倏爾。水至清則活魚。清流中的螭霖魚,潔身自好,不飲濁水,不食穢物,通體晶瑩剔透,一片玉壺冰心?!叭朔囚~,亦知魚之樂”。螭霖魚是泰山汶水的精靈。一尾螭霖魚,足以靈動一座大山、一條大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