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你別管了,好多同學都學到11點半!我這么早睡,心里發(fā)慌!”面對媽媽“快洗澡”“快睡覺”的催促,正讀初二的小婷煩躁地關(guān)上了房門。
最近,不少初二初三學生的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陷入了“熬夜怪圈”。
有的孩子受到“卷王”同伴的影響,每晚回家“表演努力”,耗到深夜卻效率低下;有的孩子晚自習回家后作業(yè)沒寫完,卻不斷磨蹭拖延,在極度疲憊中低質(zhì)量寫作業(yè)。
看著孩子用犧牲睡眠換取“我努力了”的心理安慰,爸媽們既焦慮又心疼,這種“內(nèi)耗”式學習,不僅損害健康,也絕不是良性的學習方式。
被“卷”出來的熬夜
“娃以前對學習不上心,我發(fā)愁,現(xiàn)在突然熬夜學習,我更發(fā)愁了!”這幾天,家長徐女士一直為女兒小婷憂心,原因竟是“女兒變‘卷’了,但‘卷’得不對路”。
晚上9點半,原本是小婷雷打不動的入睡時間。但最近,這個規(guī)矩形同虛設。
這學期,小婷升入初二。前不久的一次小測后,她信誓旦旦地向爸媽宣布,自己要停止“擺爛”,開始努力。
“我和她爸當時還覺得好笑,心想娃是不是受啥刺激了,難道真‘開竅’了?”
小婷說到做到。這幾天每天晚自習回家,她少了抱怨,也不急著洗澡,而是鉆進房間,打開臺燈,鋪開教輔,或埋頭做題,或朗讀背誦。
“這么拼,重高有希望了!”徐女士一度覺得做夢都會笑醒,“晚自習回家8點多,能再學半小時到40分鐘就很好了。原本9點半睡,推遲到10點問題也不大?!?/p>
可沒過幾天,她發(fā)現(xiàn)女兒越熬越晚,有時甚至到10點半、11點才上床。
“早上起來哈欠連天,整個人都蔫了。”徐女士覺得這樣打疲勞戰(zhàn)效果并不好。有幾次她送水果進房間,發(fā)現(xiàn)女兒半小時也沒做幾道題,磨蹭的時間遠比學習時間長。
“我怕打擊她積極性,不敢直接說她效率低,只勸她別做了,早點洗澡睡覺。結(jié)果娃還生氣了!”徐女士既無奈又心疼,“女兒委屈地說,班里好多同學都非常努力——同桌每天刷題到11點,后排同學連后面幾天的作業(yè)都提前寫完了。她說,大家都在熬夜,如果自己9點半就睡,會顯得很不求上進,會有負罪感!”
徐女士從女兒語氣中聽出了許多焦慮?!暗Σ恍枰@樣‘表演’啊。她根本不適合熬夜,效果沒見到,身體先搞壞了?!彼_始懷念以前那個沒心沒肺,卻總是精神飽滿、臉蛋紅撲撲的女兒。
在徐女士看來,女兒是為了尋求一種“我在努力”的心理安慰,才用象征性地多做幾頁作業(yè)來“表演”勤奮。
“她覺得只要人還坐在書桌前,就能證明自己用功,就能抵消那份‘落后’的負罪感,融入‘卷王’們的行列了?!毙炫繃@氣,如今自己任何勸她休息的話,都被女兒視為“阻礙她進步”的干擾。
“耗”出來的晚睡
相比小婷被“卷”著熬夜,初三男生小哲的晚睡,更像是一種精力耗盡后的“消極抵抗”。
晚上8點半晚自習結(jié)束,小哲的書包里總會剩下一兩項未完成的作業(yè)。然而他并不急于繼續(xù)奮戰(zhàn),而是先進行一場漫長的“心理建設”。
“娃一回家就喊餓,說餓得沒力氣寫作業(yè)!”媽媽陳女士嘆氣。
一碗熱騰騰的夜宵下肚后,他會要求“看15分鐘手機放松一下”,隨即癱在沙發(fā)上,點開音樂,刷刷短視頻,看看游戲分析,美其名曰“必要的充電”。之后,他再慢悠悠地洗個澡,試圖讓熱水沖走一日的疲憊。
整套“放松流程”走完,時間已悄然逼近十點。這時,他才終于坐回書桌前,面對那些如“殘羹冷炙”般的作業(yè)。
“我看著都著急!催他,他就說‘太累了,不放松根本學不進去’?!标惻克懔艘还P賬,“等他磨蹭蹭寫完,都快11點了,再刷個牙,睡著都11點半了。滿打滿算睡不足8小時,早上6點半又得起床,完全是惡性循環(huán)?!?/p>
她最焦慮的是,這種“先舒服夠了再寫”的模式,不僅擠壓了寶貴的睡眠,更讓學習本身淪為精力最不濟時完成的苦役,效率可想而知。而小哲卻不以為然,反駁說很多同學都這樣,普遍睡眠不足,有人甚至靠喝咖啡提神。
打破“熬夜”誤區(qū),
追求真正有效的學習
“有些孩子用熬夜來‘表現(xiàn)努力’,其實是在同伴影響和壓力下,對‘努力’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币晃怀踔邪嘀魅畏治?,部分學生容易將“努力”的形式,如伏案學習的時長,等同于努力本身的價值。
她表示,長期睡眠不足會損害青少年的認知能力。缺覺的孩子上課時容易精神恍惚,學習內(nèi)容也難以消化,課后往往需要花費數(shù)倍時間來彌補,陷入“越熬越差,越差越熬”的惡性循環(huán)。
如何幫助初中生走出“熬夜怪圈”?
這位班主任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好好溝通,重新定義“努力”的標準,關(guān)鍵在于提升學習效率、達成學習成果,而非單純堆砌時間。要讓孩子意識到,保持充足的睡眠,其實是對高效學習的一種投資。
在時間管理上,可以嘗試“番茄工作法”等方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減少無意義的磨蹭。此外,家長也要多關(guān)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昂⒆拥摹涎印汀硌菔脚Α?,很多時候源于內(nèi)心的壓力與無助。父母應多一份理解與共情,少一些指責與說教,幫助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激發(fā)內(nèi)驅(qū)力。”
潮新聞記者 金丹丹
(來源: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