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慕雙周柏春臺上臺下、戲里戲外,都是有趣味的人。
提起滑稽泰斗姚慕雙,人們會想到他與胞弟周柏春的獨腳戲《英文翻譯》,他翻譯的黃鱔——“捏勿牢滑忒”;黑色鏤空皮鞋——black洞洞眼shoe;今天天氣不冷不熱——Today is very溫吞……姚慕雙鐘愛美國電影,尤其對好萊塢經典電影歌曲情有獨鐘,在高中時期便有意在英語上下功夫,身上帶著一本舊貨攤淘來的五成新的英文詞典,只要看到陌生的物品或修飾詞匯就會條件反射翻開詞典尋找答案,并通過在沙利文面包店打工實踐,口語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晚年姚慕雙喜歡“養(yǎng)蟲”——蟋蟀、叫咕咕、金鈴子。姚老曾跟我說:“我不喜歡有些人七顛八倒搬弄是非,反而我喜歡小蟲們在耳旁竊竊私語,述說情感!”有一個冬天,姚慕雙和周柏春彩排《英文翻譯》,他忘了把棉襖里的過冬蟋蟀拿出來,當他演唱美國電影歌曲《翠堤春曉》時,蟋蟀也頓然伴隨“開嗓”;周柏春即興對觀眾脫口而出:“今朝你們格算的,能聽到蟋蟀和姚慕雙兩重唱!”
周柏春年輕時就具備了養(yǎng)生“路數(shù)”,藏著幾分與舞臺上不同的雅致。晨起打太極,招式慢悠悠透著股韌勁,倒和他在臺上收放自如的勁頭暗合;閑時愛剪報紙,把有趣的段子、新鮮事都歸置得整整齊齊,說是攢著“尋開心的素材”;晚飯后常和家人玩猜字游戲,你來我往間,機靈勁兒不輸臺上抖包袱。而周柏春對評彈愛得更深,總說這藝術神奇,一兩人一臺書,能演活百樣人。他和姚慕雙合演的《救我兄》,堪稱絕活兒——阿哥掉河里,阿弟在岸上呼救,竟把“張調”的遒勁挺拔、“蔣調”的剛柔并濟、徐云志的委婉迷離巧妙融入段子里,節(jié)奏一變,包袱就來,聽得人既揪心又發(fā)笑,成了繞不開的經典。紀念徐麗仙時,周柏春唱的“麗調”更是神似,他模仿的《羅漢錢》把“麗調”的婉轉悲切配上那不急不躁的模樣,臺下笑聲就沒斷過。
最叫人樂道的是1950年姚周領銜主演的滑稽戲《紅姑娘》,周柏春反串“紅姑娘”轟動一時。為了演活角色,周柏春在表演中通過服飾(如圍絲巾、海富絨大衣)和肢體語言,將女性角色刻畫得細膩傳神。周柏春曾向我講到,當時為貼近角色,特意穿著母親的大衣和姐姐的絲巾在南京路上進行舞臺實踐,身段步態(tài)竟沒露破綻。有回被一個中年男子一路跟著,他急中生智躲進女廁所,待了許久才敢出來,這樁趣事后來成了圈內常念叨的一段笑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