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最近不少車主都在抱怨顆粒捕捉器堵塞的問題,故障燈一亮,油耗飆升,清理一次少則五百多則幾千,確實讓人頭疼。
國六B標準實施之后,這玩意兒幾乎成了燃油車的標配,雖說本意是為了環(huán)保,但落到實際用車過程中,真沒少給大家添麻煩。而我覺得與其出了問題再修,不如從一開始就學會怎么避開這個坑。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shù)顆粒捕捉器堵塞,其實都跟用車習慣和前期選擇有關系。
并不是所有車都容易堵,有些品牌和機型在設計時就已經(jīng)考慮到了再生需求,比如把GPF布置在發(fā)動機艙內(nèi)、靠近渦輪的位置,排氣溫度夠高,基本不會積碳。
而有些車型為了省成本,把它放在底盤中部,冷車短途行駛溫度上不去,就容易反復堵塞。
所以第一件事兒,就是在選車時多留心眼兒,別光聽銷售說動力強、配置高,趴下來看一眼排氣管布局,能省下日后不少麻煩。具體來說,我覺得有幾點特別關鍵。
第一是盡量選無GPF或采用緊耦合設計的車型,比如部分自吸發(fā)動機或某些歐系品牌,從根源上降低堵塞概率。
第二是養(yǎng)成好的駕駛習慣,避免長期低溫短途行駛,每周最好跑一跑快速路或高速,讓排氣系統(tǒng)達到工作溫度,完成自我清潔。
第三是用對機油和燃油,低灰分機油和正規(guī)加油站的高標號汽油,雖然單次成本略高,但長期來看反而更省錢。
第四點我倒覺得很多人忽略,就是故障燈剛亮時的處理方式。其實系統(tǒng)提示清潔時,根本不用立刻去4S店,只要保持60公里以上時速跑二十分鐘,很多時候就能自行恢復。而如果等到動力下降、油耗翻倍再處理,可能就得換總成,那價格可就天上地下去了。
所以我建議各位車主,平時多留意車況,定期保養(yǎng)時請師傅讀一下壓差數(shù)據(jù),提前預防比事后維修劃算得多。
說到底,顆粒捕捉器不是質量問題,而是當前排放政策下的技術應對。咱們既然繞不開,那就學會怎么和它相處。通過合理的車型選擇、駕駛習慣和保養(yǎng)方式,完全可以把堵塞風險壓到最低。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銀和來回跑修車廠的時間。
反正我自己覺得,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供著的。了解一點基本原理,調整幾個小習慣,就能開得省心、用得踏實,這筆賬怎么算都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