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莫口阿梨 攝影報道
“它既繼承了方志傳統(tǒng),又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城市研究的先河,對后世理解成都文化的延續(xù)與變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0月19日,“百年煙火,再讀成都”——《成都通覽(全本)》重版亮相2025天府書展,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1號活動區(qū)舉行發(fā)布與分享會。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晚清以降,西學東漸,“實業(yè)救國”“開啟民智”成為當時知識分子救國的潮流,傅崇矩就是其中之一。他創(chuàng)辦《啟蒙通俗報》《通俗日報》等報刊,致力于傳播新知識,他創(chuàng)作的《成都通覽》則對晚清成都進行了全景式的記錄。
據(jù)介紹,《成都通覽》涵蓋天文、地理、民俗、方言、物產(chǎn)、工商業(yè)、官制、飲食、娛樂等門類,被譽為“清末成都社會生活的標本”,是研究晚清城市史、社會史、民俗史的一手資料。此次由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再次點校,并核對書中內(nèi)容,將全本以上下兩冊的方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
嘉賓對談環(huán)節(jié),袁庭棟、成都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王亦歌、《成都通覽》作者傅崇矩孫女傅翠娥圍繞該作品的社會價值和重要意義進行了交流分享。
現(xiàn)場,袁庭棟以校點者的視角,追溯了傅崇矩在清末新政浪潮中“以筆為鏡”記錄成都的初心,稱贊其是位“奇人”,介紹了《成都通覽》對日常生活的細膩記錄,其中如今家喻戶曉的回鍋肉、折耳根,最早的文字記載就出自此書。
嘉賓合影
談及新書出版,傅翠娥先向多位研究者表達了誠摯謝意,“他們從不同方向研究爺爺?shù)闹鳎@份熱忱正是爺爺精神的延續(xù)。作為后代,我要在有生之年傳承爺爺?shù)木?,收集整理爺爺?shù)奈幕z產(chǎn),協(xié)助研究者做好后續(xù)工作,讓他對成都的這份熱愛與奉獻精神一直傳承下去?!?/p>
王亦歌則分享了他翻譯英文《成都通覽》的心得體會,贊揚這本書是以“年鑒學派”視角對成都進行的難得記錄,有著寶貴價值。“我堅信英文版出版后,會進入世界各大圖書館,成為海外學者研究晚清中國的重要資料?!?/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