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顧 箏
往年的這個時間點,上海人的朋友圈里,一定已經(jīng)發(fā)過這個關(guān)鍵詞了 ——桂花。 但今年……
有市民爆料,中秋的時候小區(qū)里有淡淡的桂花香,后來馬上就沒有了。她的嗅覺很敏銳, 10 月 7 日,上海植物園的早銀桂零星開放??上?,先天不良,不僅數(shù)量少得可憐,壽命也不長久,沒幾天就凋謝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桂花開放有自己的節(jié)奏。
首先要讓它感到冷,先要滿足氣溫在21℃以下的條件,花芽才能轉(zhuǎn)變?yōu)榛ɡ伲?/p>
再要讓它感覺暖和,四五天的積溫要達到150℃以上,花蕾才能膨大。
今年的上海夏天,超長待機,截至10月6日,共有54個高溫日(日最高氣溫≥35.0℃),刷新了歷史紀錄。
在此條件下,同時刷新的就是桂花的最晚開花紀錄。
所謂紀錄,就是不斷被打破的。
2022年9月20日,榮登了史上最晚桂花開花日。
位子沒坐穩(wěn)2年,2024年,9月29日又是史上最晚開花紀錄。
而今年,又又是史上最晚了。
作為城中不容忽視的植物,桂花有專業(yè)研究者,還有一個“小本本”,專門記錄著它的開花時間。
而當(dāng)我們翻遍了30年來關(guān)于桂花的報道,發(fā)現(xiàn)專家們頻率最高的情緒表達,就是“哇,罕見”。
和今年的晚開不同,桂花是最會自己和自己卷起來的植物,有時它會拼命早開。
2014年的桂花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8月就開放了。
那曾是園林專家鄔志星做植物“物候”觀察記錄35年來,觀察到的上海桂花最早花期。
但就像你以為自己趕了個早班,一到辦公室,發(fā)現(xiàn)早有同事已經(jīng)打開電腦干活了。
就在第二年,臺風(fēng)“燦鴻”過后,氣溫爬高又轉(zhuǎn)涼,使得桂花有點懵:
既有了桂花蒸,又有了開花“后勁”所需的涼快、雨水,我開放的時間不就到了?
當(dāng)時還只是7月中旬,有讀者忍不住打電話到媒體表達驚奇:“怎么剛到7月小暑,入伏沒幾天(桂花)就開了呢?”
《新民晚報》的報道評價就是:“這次比去年的記錄提早了1個多月,實屬罕見?!?/p>
晚的記錄被打破,早的記錄也不斷被打破。
到了2020年7月20日左右,早銀桂又一次反季早開,應(yīng)該比2015年的還早了幾天。
因為《文匯報》在報道中提到那是“有記錄以來最早的開花日期”。
上海市民對桂花很關(guān)心,在“八月桂花香”的認知常識下,上海人,永遠走在不是問“桂花怎么還沒開”,就是在驚訝“咦,你怎么還開著”的路上。一有這些異象,就紛紛給媒體或植物園打電話,要探究出個所以然來,專家們只能一遍遍解釋分析著這些“罕見”、“少見”的現(xiàn)象。
這種重視也說明了上海人對桂花的“愛之深,責(zé)之切”,曾經(jīng),還專門為它設(shè)立了一個節(jié)日。
1989年9月28日到10月4日,以桂林公園為中心,舉辦了融游園賞花、文藝演出和商品展銷于一體的徐匯桂花節(jié)。
第二年,它就升級了,成為上海桂花節(jié)。
桂花節(jié)很熱鬧,可以賞桂,也可以欣賞民俗表演,吃各種小吃。
環(huán)繞漕寶路、習(xí)勤路、康健路形成的環(huán)形的桂花節(jié)大型購物市場,總長度達2000余米,一路看著新奇的小商品,一路買美食吃。
有很多桂花元素的美食,桂花糕、桂花血糯蓮心、桂花花生湯、桂花芝麻糊、桂花酒……
而這也應(yīng)和了知乎上大家關(guān)心的問題:“上海為什么有那么多桂花樹?”
有一個回答很簡單,但應(yīng)該是很多人的共識:沒有為什么啊,因為又香又能吃。
只是今年的上海人有點胸悶,我錯失的只是桂花嗎,我錯失的是整整一個秋天啊。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顧 箏/
編稿子:小泥巴/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nèi)容授權(qu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