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漂楠溪江:竹筏上的山水詩行
清晨七點的楠溪江小港碼頭,晨霧還未散盡,碧綠的江水像一塊流動的翡翠。老林背著裝滿茶水的布包,指著岸邊整齊排列的竹筏說:“這楠溪江可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謝靈運、孟浩然都曾乘筏漂流,現(xiàn)在咱們坐的竹筏,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p>
撐筏的陳師傅已經(jīng)年過六旬,他熟練地將 13 根楠竹捆扎的竹筏推下水,竹梢翹起的筏頭在晨光中泛著淺黃?!斑@竹筏講究得很,粗端做頭,細端做尾,吃水淺浮力大,再淺的灘都能過?!?陳師傅說著,竹篙一點,筏子便悠悠漂向江心。剛行出不遠,就看見水下的鵝卵石清晰可數(shù),幾尾小魚穿梭其間,老林笑著說:“楠溪江的水常年能直接飲用,這可是浙江的‘大水缸’?!?/p>
竹筏順流而下,兩岸的灘林漸漸展開,樟樹、楓樹的枝葉垂到水面,偶爾有白鷺從林間飛起,掠過江面。老林指著岸邊的村落說:“那是芙蓉村,整個村子按‘七星八斗’布局,鵝卵石寨墻還保存著宋代模樣。” 說話間,遠處傳來婉轉(zhuǎn)的唱腔,陳師傅說那是永昆藝人在江邊練聲,“現(xiàn)在還有實景《牡丹亭》在江上演出,晚上乘筏聽?wèi)颍沤姓鎼芤狻!?/p>
行至一處淺灘,水流突然加急,竹筏像箭一樣竄出,濺起的水花打濕了鞋尖。陳師傅穩(wěn)穩(wěn)撐住竹篙,笑著說:“這叫‘浪里鉆’,老一輩運貨時最愛走這兒?!?歇腳時,他從竹簍里摸出幾個麥餅,“這是永嘉特產(chǎn),梅干菜肉餡的,配江水最解乏?!?咬一口麥餅,外酥里香,再看兩岸青山如黛,江水悠悠,終于懂了莫言筆下 “青山巍巍綠水長” 的意境。
二、午探雁蕩山:奇峰間的地質(zhì)傳奇
中午十一點,驅(qū)車前往雁蕩山靈峰景區(qū)。車子剛進山門,就看見連綿的山峰如屏風(fēng)般展開,老林說:“雁蕩山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這些奇峰怪石都是流紋巖,在全世界都少見。”
沿著石徑往 “合掌峰” 走,路邊的灌木上掛著水珠,空氣里滿是濕潤的草木香。行至觀景臺,眼前的兩座山峰緊緊相依,形如雙手合十,老林指著峰間的縫隙說:“你看那道‘一線天’,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是雨水沖刷出來的?!?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陽光從縫隙中灑下,在石階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穿過 “一線天”,來到 “雙筍峰” 下。兩座圓柱形的山峰拔地而起,直指藍天,老林說:“這是流紋巖冷卻時形成的柱狀節(jié)理,像兩根石筍守著山門?!?峰下的石凳上,幾位畫家正支著畫板寫生,顏料盤里的青綠色與山景融為一體?!昂芏嚯娪岸紒磉@兒取景,《神雕俠侶》的絕情谷就是在這兒拍的?!?老林補充道。
午后的陽光漸烈,我們來到 “大龍湫” 瀑布下。水流從 190 米高的崖壁上傾瀉而下,旱季雖不似雨季磅礴,卻如輕紗般飄逸,落在潭中泛起細碎的水花。老林指著崖壁上的刻痕說:“這些都是歷代文人題的詩,最有名的是袁枚寫的‘龍湫山高勢絕天’?!?潭邊的巖石被水流沖刷得光滑如玉,赤腳踩上去,清涼的觸感從腳底蔓延開來。
三、暮登江心嶼:雙塔下的古城記憶
下午三點,從溫州碼頭乘渡輪前往江心嶼。船行在甌江上,江風(fēng)帶著水汽撲面而來,老林指著遠處的雙塔說:“那是東塔和西塔,唐朝就有了,是溫州的城標(biāo)?!?/p>
登島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江心寺” 的山門,紅墻黛瓦在綠樹中格外醒目。寺門前的對聯(lián)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引得游人駐足,老林笑著解讀:“這是利用疊字寫潮云變幻,溫州話讀起來更有韻味?!?走進寺內(nèi),庭院里的古柏已有千年樹齡,樹干上的紋路像老人的皺紋,陽光透過枝葉灑在青石板上,光影斑駁。
沿著江岸往 “東塔” 走,路邊的 “謝公亭” 里,幾位老人正拉著二胡唱溫州鼓詞。老林說:“謝靈運當(dāng)年任永嘉太守時,常來這兒觀景寫詩,這亭子就是為紀(jì)念他建的。” 東塔雖只剩塔身,沒有塔檐,卻更顯蒼勁,塔壁上的佛龕還能看見殘存的壁畫,老林說:“以前塔上有棵榕樹,樹根從塔縫里鉆出來,成了‘塔樹共生’的奇景。”
登上 “西塔”,俯瞰整個江心嶼。甌江如一條碧綠的綢帶環(huán)繞著小島,遠處的溫州城高樓林立,與島上的古寺古塔形成奇妙對比。老林指著江面上的航船說:“以前這是溫州的渡口,現(xiàn)在成了公園,島上還保留著英國領(lǐng)事館舊址,藏著老溫州的開埠記憶?!?塔下的 “盆景園” 里,幾百盆甌繡盆景造型別致,松枝虬曲,梅枝疏朗,透著江南的雅致。
傍晚時分,夕陽為雙塔鍍上一層金色。坐在江邊的石凳上,老林泡了一壺溫州黃湯,茶香混著江風(fēng)的氣息格外醇厚。“江心嶼以前叫‘孤嶼’,李白、杜甫都寫過詩,現(xiàn)在每年還辦詩歌節(jié),算是把文脈傳下來了?!?說話間,江面上的渡輪亮起了燈,與塔影、月影一同映在水中,分不清哪是燈光哪是月光。
四、晨逛五馬街:老街里的市井煙火
第四天清晨七點,來到鹿城區(qū)的五馬街。剛走進街口,就聞到了陣陣香氣,老林笑著說:“這是溫州最老的商業(yè)街,南宋時就有了,現(xiàn)在還藏著不少老字號?!?/p>
街道兩旁的騎樓保留著時期的風(fēng)貌,木窗欞雕花精致,青石板路被行人踩得發(fā)亮?!伴L人餛飩鋪” 的門口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老板操著地道的溫州話招呼客人:“魚肉餛飩要不要加蛋絲?” 老林拉著我排隊,“這家餛飩皮薄如紙,餡是鮮魚肉做的,乾隆年間就有了?!?剛出鍋的餛飩浮在碗里,像一朵朵白花,喝一口湯,鮮得人舌尖發(fā)顫。
五馬街的中段有一座 “五味和” 醬園,門口的大缸里泡著醬油和醋,香氣濃郁。老林說:“這家醬園有 170 多年歷史了,溫州人做魚生、腌菜都用這兒的醬油?!?醬園旁邊的 “老香山” 藥鋪,木質(zhì)柜臺擦得锃亮,店員正用戥子稱藥材,讓人想起老溫州的市井時光。
臨近十點,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幾位老人坐著 “五馬雕塑” 旁聊天,雕塑上的五匹駿馬栩栩如生,老林說:“傳說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時,乘五馬馬車巡街,這雕塑就是為了紀(jì)念他。” 街邊的文創(chuàng)店里,擺放著甌繡、黃楊木雕等手工藝品,一位姑娘正專注地繡著甌繡手帕,絲線在布上開出朵朵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