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馬云那句房子會像蔥一樣便宜,當年被網友評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看現(xiàn)在的樓市,估計那些人都笑不出來了。
以河北環(huán)京區(qū)域為例,2024年當?shù)貥潜P銷售完成率僅38%,庫存去化要13年,二手房掛牌價降15%還沒人問津。
除了那幾個超一線城市,和熱門的二線城市,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
再看二手車市場,價格低的驚人,三五萬就能買輛挺好的車,新車開出4s店的門口,馬上就貶值。
以前總以為買房穩(wěn)賺,而目前全國房子夠200億人住,新生兒數(shù)量卻連年下跌,未來誰來接盤?
政策轉變的也挺快,2025年財政部允許地方用專項債收存量房當保障房,房產稅試點還在擴圍,持有多套房的成本越來越高。
有人說一線城市能扛住,這話只對了一半,深圳核心地段優(yōu)質房確實還在漲,但三四線城市平均去化周期34個月,房價橫盤都是奢望,更別提那些人口外流的小城,鶴崗、阜新、玉門都是白菜價。
汽車貶值速度更狠,新能源車成了韭菜重災區(qū),3年車齡平均貶值45%,某新勢力旗艦車三年殘值只剩28.7%,相當于每天虧200 塊。
還沒有油車保值,為啥呢,電池是硬傷,就像買了個虛標充電寶,用兩年就縮水。
技術迭代太快也坑人,2023款電車剛買,2024款就升級了續(xù)航和智能系統(tǒng),老車直接掉價。
燃油車也不好過,國產車企產能井噴,新車價格一降再降。
那馬云說的更值錢的東西到底是啥?不是黃金,也不是股票,而是這兩樣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越用越值錢。
第一樣:誰也搶不走的本事
我一哥們,五年前在傳統(tǒng)媒體做編輯,工資不高但穩(wěn)定,2023年被裁員后,慌了神,把全部積蓄拿去老家小城買了套房,想靠租金補貼生活,結果房子沒租出去,價格還跌了20%。
痛定思痛,他花了半年時間學習AI編程,現(xiàn)在轉型成為科技公司的提示詞工程師,工資翻了一番還不止。
AI替代的是崗位,但不是所有能力,那些需要人類獨特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投入的工作,機器暫時還替代不了。
比如優(yōu)秀的教師、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師、經驗豐富的手藝人。
未來五年,知識和技能的回報率將大幅提升,一門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可能比一套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更能給你安全感。
正如馬云所言,未來沒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只有穩(wěn)定的能力。
第二樣:健康的身體
以前以為房子車子是資產,現(xiàn)在才知道,健康才是真正的硬資產。
仔細想想,話糙理不糙,熬夜加班攢的錢,還不夠住兩天ICU,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社會中,一個健康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未來五年,隨著醫(yī)療成本上升和工作強度增加,健康的身體將成為最寶貴的財富。
我說這些不是雞湯,只需要進一次醫(yī)院就能體會到了。
面對這種局面,我們該怎么辦?
放下買房致富的執(zhí)念,除非是核心地段的核心資產,否則別再幻想靠買房發(fā)財,房價上漲空間有限,下跌空間卻不小。
投資自己才是硬道理,把原本準備買第二套房的錢,拿出一部分來學習新技能、提升專業(yè)能力。
未來十年,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這些領域會冒出大量機會,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把健康管理納入財富規(guī)劃,定期體檢、保持鍛煉、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去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