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信報手筆)
編按:鄧傳鏘為《信報》及《信報月刊》總編輯,其專欄<老總平常談>逢周一及周五刊登。
本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之一、美國西北大學學者莫濟里(Joel Mokyr)最近在接受采訪時,猛烈抨擊特朗普政府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政策,形容這或許是自中國明朝以來最嚴重的“擺烏龍”行為,批評具有自我破壞性,且完全由無關的政治因素驅動。他贊揚中國政府支持增長與創(chuàng)新,而另一些政府則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
科技創(chuàng)新是推動經(jīng)濟增長的原動力,身為著名經(jīng)濟學家的莫濟里教授當然了然于胸,所以才直言不諱批評特朗普政府倒行逆施。莫濟里對于中西方文化是有深入研究的,并非信口開河,筆者曾經(jīng)閱讀過他的著作《增長的文化: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起源》,對于曾經(jīng)擁有“四大發(fā)明”的中國,他在書中這樣深情地指出:“在一些情況下,偉大的開端并不一定意味著全部潛能的開發(fā)。在世界的統(tǒng)治范圍之內,中國曾經(jīng)那樣的鼎盛,但最后卻退步了。到了1600年,他們的技術落后,對于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顯而易見。到了十九世紀,中國人自己才感到這種落后已經(jīng)達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p>
無獨有偶,英國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耗費半世紀編纂的巨著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曾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贊嘆的同時,他同時提出一個“千古之謎”,為何這個這么了不起的東方文明,十五世紀前技術遠超歐洲,卻未發(fā)展出近代科學。
要回答這個謎團,眾說紛紜,有些人會說中國文化注重實際應用,沒有科學求真的精神;有些人會說中國是農耕文化,與西方的海洋文化不相同……但有一點大家都同意的是,明朝是一個分水嶺,中國與西方文明從此分道揚鑣,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從此乏善足陳。
明朝究竟發(fā)生什么事呢?當時朝廷以東南沿海不堪倭寇侵擾為由,從洪武年間(1368年)到隆慶年間(1567年),長達200年實施“海禁”這一鎖國性質的基本國策,嚴格禁止臣民對外通商貿易,限制外國人到中國進行貿易。在中國歷史上,海禁橫跨元、明、清三代,以明朝最嚴厲。元代四次實施海禁,每次持續(xù)時間都比較短,共約11年,對海外貿易并未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清兵入關(1644年)后,曾以防范臺灣的鄭成功等抗清勢力作為理由,延續(xù)明朝的海禁政策,直至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后,才不情不愿地全面開放通商貿易。
與明清朝代截然相反,從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在西方歷史上是大航海時代,歐洲船隊頻繁出海,探索新航線和貿易伙伴,意外發(fā)現(xiàn)廣闊的新大陸。這段黃金時期極大地拓展了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促進了全球貿易與文化交流,開啟了殖民時代。此外,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起,工業(yè)革命率先在英國發(fā)生,隨后擴展至歐洲大陸,各個海權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既找到廉價原材料,也找到廣大市場。貿易往來、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那時,中國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仍以天朝自居,懵然不知世界格局已變了!由于閉關鎖國,中國錯失從小農社會至工業(yè)社會的轉型時機,也錯失了在交往中學習先進科技的機會。中華大地沒有誕生賽先生(Science)有很多原因,但筆者覺得海禁是其中一個罪魁禍首。中國在航海技術上的成就是顯著的,約西元960年發(fā)明了指南針,在船的設計與建造方面,中國領先歐洲幾百年。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鄭和曾經(jīng)進行7場連續(xù)的大規(guī)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qū)、東南亞地區(qū)、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以及東非各地,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項目??上У氖牵?次遠航很快都成過眼云煙,沒有留下影響歷史進程的遺產。
如果說,明朝的科技完全停滯,也是不公允的。當時,在軍事技術及火器制造有進步,也接納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引進了傳教士的西方天文觀測技術,更有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tǒng)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等科學著作。不過,這些都是黑暗夜空中稍縱即逝的稀微星光,沒有形成氛圍。
住在紫禁城內的明清帝王們,自我感覺良好,不理會西方工業(yè)革命正如火如荼,商船戰(zhàn)艦正忙碌地穿梭七大洲五大洋。今日特朗普國王的心態(tài)恍如封建王朝帝王,癡迷美國仍是超級大國,夢想美國再次偉大,但忘了美國以往成功的因素,是兼收并蓄的種族大熔爐。貿易保護主義、限制移民的排外措施、削弱高等院校自主性、中斷科學技術交流、退出國際組織……這一切恍如當年元明清的海禁。
已故新儒家代表人物勞思光教授曾在《歷史之懲罰》一書中探討了當代中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危機,并從思想、信念和行為的錯誤分析了幻想、迷信和欺詐的根源,是造成苦難的根本原因。他提出“歷史債務”的概念,叫我們先要承認自己的錯,反省中國文化存在的問題,不應事事諉過于人,并以集體的自覺、集體的努力,修改流弊。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百多年來中國人要承受屈辱,其實也是歷史的懲罰。
今日美國仍有很多科技創(chuàng)新,經(jīng)濟規(guī)模仍是世界第一,清朝的乾隆盛世不也是如此嗎?但由于閉關鎖國、自高自大的心態(tài),窒礙創(chuàng)新,國勢江河日下,隨后甚至被譏為“東亞病夫”。正如勞思光先生所說,中國要反省自己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其實,今日的美國也需要文化的自我救贖。
美國不需要國王!可惜,莫濟里這些理性聲音,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噪音面前被掩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