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無窮,學(xué)無止境。在生活中,只要留意觀察學(xué)習(xí),常能填補知識點空白。近來,筆者前往萊西市山里吳家村游覽,就因此熟悉了“復(fù)壯”這一詞匯。
山里吳家村地處萊西市的西北部,與平度市九里夼村只有一山之隔(周家大山)。該村屬于河里吳家鄉(xiāng),后合并至南墅鎮(zhèn)。按照地名資料的說法,山里吳家和河里吳家兩村為古時吳姓同宗分別所建,一村居于山下(周家大山),一村居于河邊(小沽河),就各自以地形和姓氏命名。
筆者初次到訪山里吳家村,是在2018年。當(dāng)時,有熱心朋友告知該村生長一棵國槐古樹,我們便按圖索驥,驅(qū)車來此。
這棵古槐的位置并不難找,進村之后有一十字路口,在路口處環(huán)視,便可望見古槐。行至樹下,還可看到一座古樸的院落。
按照保護牌的介紹,山里吳家這棵國槐有300余年樹齡,被列為二級古樹。大凡國槐,總體生命力可謂頑強,但樹齡一久就容易樹干中空,該村之槐也不例外。初次參觀時,其長勢已衰,外觀上并無“大樹”的震撼感。因此,筆者此行的初衷雖是參觀古槐,但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村旁的周家大山??上М?dāng)次行程匆匆,只能遠遠感嘆其連綿壯觀,而未能登山一覽。
(▲周家大山風(fēng)光)
為彌補上述缺憾,2021年時,筆者和朋友曾專門趕來登山,并在山頂親眼望見百余里開外的棲霞牙山輪廓,誠然不虛此行。但該次只是登山,并未涉足山里吳家村內(nèi)。
說來也巧,筆者初次來此,只進村而未登山;二次來此,只登山而未進村;直到今年第三次來此,方才既上山又進村——當(dāng)時有位萊西當(dāng)?shù)嘏笥雅c筆者同行,起初就是帶他感受其家鄉(xiāng)海拔最高點(萊西總體平坦,主峰標(biāo)高427.8米的周家大山即該市海拔最高點),交談期間得知其對古樹亦感興趣,于是下山之后我們便踏入山里吳家村。
(▲在半山坡上眺望山里吳家村)
故地重游,輕車熟路,筆者很快來到古樹之下。目光粗略一掃,便感覺其外觀比印象中茂盛不少。下車仔細觀察,在側(cè)面看到一塊新保護牌。按其介紹,為加強保護,林業(yè)部門對這棵古樹采取了“復(fù)壯”措施。
“復(fù)壯”,并非常用詞匯,但意思不難理解,大體即字面解釋(重新強壯)。該詞多用于生物學(xué)領(lǐng)域,古樹名木即包含在內(nèi)。
(▲山里吳家村古槐近景,因拍攝位置靠前,樹冠頂部沒有拍全)
查詢資料可知,如今科技發(fā)達,古樹“復(fù)壯”方法頗多,雖不能稱“化腐朽為神奇”,但至少可延緩衰老。山里吳家村這棵古槐經(jīng)過“復(fù)壯”之后,長勢明顯轉(zhuǎn)盛。此番重逢,見之心喜。
心喜過后,筆者忽又心生感慨:從2018年至今,已過七年,七年光陰,對古樹而言不足稱道,對人來說卻不可謂短。七年之前,筆者剛過而立;七年之后,已近不惑。回望七年,觸動萬千。(本文作者:隋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