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這是趁火打劫嗎?”
在中美貿易戰(zhàn)北京下,美國用大豆卡我們脖子,我們轉身選擇了巴西、阿根廷等國的便宜大豆。
可不知道怎么的,近日,巴西大豆的報價越來越高,甚至比美國都高出一截!
中國買家見狀集體不買了!
作為咱們第一大豆進口來源國,巴西為啥突然抬高價格?中國買家停購的背后,又藏著怎樣的應對策略?
2025 年七八月份,巴西大豆的報價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沖,到了 9 月,部分 11 月船期的大豆到岸價,每噸居然比美國大豆貴了 20-30 美元。
要知道,咱們當時就是因為巴西大豆比美國大豆便宜才買的,但沒想到巴西竟也跟著坐地起價。
事情還要從今年年初說起,中美貿易一直都有,今年更是進一步升級,直接擾亂了全球大豆市場。
美國把對中國賣到美國的商品稅率直接從10%加到了60%,甚至還要高,而中國做出的反擊則是將美國的農產品加到了超90%的關稅。
說起來,中國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美國更是有一半的大豆要賣到中國,當時是因為美國的大豆性價比高,但加了稅后就不一樣了。
美國大豆每噸成本變成了509美元,而差不多品質的巴西大豆則是每噸420美元,相比之下,我們自然就選擇了巴西大豆。
這一行為對于美國農產業(yè)來說可以說是降維打擊,美國大豆種植戶直接丟了全球近10%的市場份額,從5月我們不再購買美國大豆后,使其大概損失了260億美元。
而巴西呢,這幾個月中國每月進口的大豆里最高一次占到了86.6%,中國又成了巴西最大的買家。
本以為能這么一直互贏互利下去,誰知他們也突然漲價了,每一蒲式耳要貴2.8到2.9美元,那時美國大豆才比期貨合約價貴1.7,這之間整整相差了1美元多,這么突然的漲價誰也受不了。
中國買家的反應很直接:不談了。
國內好幾家做大豆加工的大廠、貿易商干脆暫停了和巴西出口商的新訂單談判,9 到 10 月新簽的巴西大豆單子,比上個月少了六成還多,12 月之后的遠期訂單更是直接清零。
巴西人敢漲價,不是憑空坐地起價,確實有幾分 "硬底氣"。
最核心的是貨少了,2025 年南美大豆收獲季一結束,巴西的大豆庫存就降到了近三年同期最低,前三大出口商手里攥著 60% 的庫存,等于短期內把供應攥在了手里,形成了階段性壟斷。
還有些巴西糧商在 "賭心態(tài)",他們覺得中國短期找不到替代貨源,就集體看漲后市,說白了就是想試試中國買家的底線,誰知我們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面對巴西的漲價,中國買家敢停購,不是硬扛,是早有準備。
頭部的糧油企業(yè)上半年就看透了市場風險,趁著價格還穩(wěn)的時候提前囤了貨。
中儲糧的倉庫里躺著 4500 萬噸大豆,沿海的商業(yè)倉庫還有 1800 萬噸,單算頭部企業(yè)的庫存,就夠開 2 到 3 個月的工,短期根本不用急著補貨。
10 月中旬中儲糧還拿了 4.3 萬噸庫存大豆出來拍賣,成交均價 3900 元 / 噸,就是為了穩(wěn)住國內市場。
更關鍵的是,中國早開始找 "備胎" 了,巴西一漲價,好幾家企業(yè)的采購團隊直接飛阿根廷、烏拉圭,帶著現金談生意。
正好阿根廷當時為了賺外匯,取消了 26% 的大豆出口稅,豆價比美國還便宜 3 美元 / 蒲式耳,中國買家抓住機會,48 小時就敲定了 227 萬噸訂單,相當于 20 艘貨輪的量。
9 月阿根廷對華大豆訂單量一下子漲了 80%,創(chuàng)下 2018 年以來的單月新高。
雖然阿根廷后來又恢復了出口預征稅,沒能徹底解決問題,但這一下已經讓巴西看到了中國的備選方案,而且不止阿根廷,烏拉圭的大豆也在談長期合同。
再者就是美國這張“底牌”,自中國不再購買美國大豆后,美國農民早就開始抗議了。
今年美國大豆主產區(qū)豐收,可庫存卻堆得滿滿的,農場主們急得不行,為了把豆子賣出去,不少人愿意打折,價格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報價還低 5% 到 8%。
顯然,美國大豆想 “重新入場”,美國大豆協(xié)會主席也給白宮寫信,想讓其和中國重新談判,如果能達成協(xié)議,那美國大豆的優(yōu)勢又回來了,到時候市場價格也就穩(wěn)定了。
其次巴西農業(yè)部早有預測,2026 年度的大豆種植面積會增加 5%,要是天氣給力,明年新豆上市后,供應量一上來,價格大概率會回落。
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中國買家才寧愿 “持幣觀望”,不想現在花高價進貨,等明年價格降了再補庫存也不遲。
還有個重要變化是替代品越來越吃香,這兩年國內一直在推豆粕減量替代,飼料廠早就練出了 “換配方” 的本事。
2025 年三季度,菜籽粕、棉籽粕這些雜粕在飼料蛋白里的占比已經升到 20%,比去年多了 8 個百分點。
有飼料廠算過,用發(fā)酵棉籽粕替代一部分豆粕,每噸飼料能省幾十塊成本,還不影響?zhàn)B殖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就是國產大豆也迎來了機會,東北新季大豆開秤價 3600-3700 元 / 噸,比巴西到岸價便宜近 400 元,以前油廠很少用國產豆壓榨,現在單月消耗量從 20 多萬噸漲到 110 萬噸,算是給國內豆農幫了忙。
要說這場大豆價格博弈啥時候結束,短期來看恐怕還得拉鋸一陣子。
但最主要的還是,不管是誰都別想再用漲價卡中國脖子了!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