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棄雷諾找比亞迪?歐洲碳排放"拼團"藏門道
最近歐洲車圈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日產要和比亞迪組隊共享碳排放額度,把合作多年的雷諾、三菱給換了。剛開始我還納悶這操作啥意思,查了下才懂,全是為了躲歐盟的巨額罰款,這背后其實是車企們的生存博弈。
先給不了解的朋友科普下,歐盟給車企劃了碳排放紅線,2025年起乘用車平均排放量得降到93.6克/公里,超了就按95歐元/克乘以銷量罰款,動輒幾十億歐元。那沒達標咋辦?規(guī)則允許"拼團",把排放低的車企和高的綁一起算平均值,說白了就是排放達標的企業(yè)賣額度給不達標的。
日產之前一直和雷諾、三菱組隊,但這三家新能源轉型都不算快,湊一起還是難達標。反觀比亞迪,在歐洲基本只賣純電和插混,手里額度根本用不完??唇M數(shù)據(jù)就明白差距:今年前8個月,日產在歐洲純電只賣了1.31萬輛,占總銷量的6.5%,就靠艾睿雅撐場面;而比亞迪同期賣了9.55萬輛,六成是純電。換隊友也就順理成章了,畢竟誰也不想交罰款。
其實現(xiàn)在歐洲車企都在搞這種"排放聯(lián)盟"。特斯拉牽頭了最大的團,豐田、福特、馬自達都在里面,據(jù)說特斯拉光賣額度就能賺10億美元;奔馳也拉著沃爾沃、極星組隊。除了日產和比亞迪,小鵬也和韓國雙龍合作了,中國車企成了香餑餑。不過寶馬、大眾這些巨頭還沒動靜,估計還在觀望。
有人說這是"治標不治本",我覺得挺有道理。歐盟的排放紅線只會越收越緊,2035年就要全零排放了?,F(xiàn)在靠買額度躲罰款沒問題,但長期來看,還是得自己造好新能源車。就像大眾、雷諾,一邊觀望聯(lián)盟,一邊趕緊推1.5萬歐元的低價電動車,就是想靠自身銷量達標。
日產換隊友這事兒,也能看出點行業(yè)變化: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競爭力是真打出來了,不然傳統(tǒng)巨頭也不會舍近求遠。但對咱們消費者來說,車企內卷搞新能源研發(fā),最終能買到更劃算的電動車,倒是件好事。
至于沒組隊的大眾、寶馬這些巨頭,離2025年大考越來越近,后續(xù)肯定還會有大動作。你們覺得這些車企最后會組隊,還是靠自己硬扛達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