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傾傾
【新智元導讀】短視頻的游戲規(guī)則,徹底被改寫了!9月25日,Meta突然扔出一張新牌——Vibes。刷到的不是別人拍的,而是一條條AI秒生的視頻:熊貓騎摩托、貓咪打籃球,你看完還能一鍵remix,立刻變成你的版本,再發(fā)到全網。創(chuàng)作門檻被拉到最低,人人都能拍大片。但這股狂潮,是全民狂歡,還是混亂的開始?
9月25日,Meta宣布推出全新功能Vibes——一個嵌入在Meta AI應用里的AI視頻流。
它不僅能讓用戶瀏覽AI生成的短視頻,還能一鍵二創(chuàng):加音樂、換風格,甚至直接 Remix別人作品,再分享到Instagram和Facebook。
這意味著,短視頻的玩法正在被徹底改寫。
過去一年,AI視頻工具層出不窮,但大多還停留在小眾創(chuàng)作者的實驗。
Meta的動作,第一次把這類「高門檻」的創(chuàng)作拉進主流社交場景。
從工具到平臺,從個體到社區(qū),Vibes想打造的是一個新的內容循環(huán)。
Vibes是什么?
在Meta最新的公告里,Vibes被定位為「AI視頻流」——它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媒體與創(chuàng)作合體的內容入口。
我們正在推出Vibes——一個位于Meta AI應用中心的AI視頻流。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工具變成視頻,或remix已有視頻,加入音樂、改風格,讓它成為你的作品。
更直白地說,Vibes將瀏覽、創(chuàng)作、分享三個環(huán)節(jié)打通了。
打開Vibes,你看到的是由AI生成、社區(qū)投稿或remix后的視頻流,主題多樣、風格迥異。
你既可以從空白頁開始生成視頻,也可以在別人視頻基礎上remix —— 加音樂、改視覺風格、替換畫面元素。
做好之后,分享也很方便——既能發(fā)到Vibes里讓更多人刷到,也能私信給朋友,或者一鍵同步到Instagram、Facebook的Reels和Stories。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IG上刷到一條Vibes視頻,還能直接跳回Meta AI應用繼續(xù)remix。
這種設計,其實已經透露出Meta的野心:它不滿足于給你一個工具,而是想把AI視頻變成一種新的日常內容循環(huán)。
Meta的野心:在AI視頻時代搶回主動權
過去幾年,短視頻已經成為全球社交平臺的必爭之地。
TikTok靠著算法推薦和無盡的創(chuàng)意霸占了年輕人的注意力,YouTube也在用Shorts強勢追趕,而Meta則把Instagram的Reels推到臺前,想要守住陣地。
在Meta自己的戰(zhàn)略里,AI從來不是一個邊緣實驗,而是公司的核心驅動力。
正如扎克伯格在過去的一次訪談中所說:
我們會看到更多AI生成內容進入社交平臺,內容不再只是朋友、紅人在我們的feed中出現,下一階段的自然形態(tài),是「由你創(chuàng)作」的內容占據主導。
除此之外,Meta在AI研究層面也動作頻頻。
旗下團隊曾推出名為MovieGen的模型,能生成逼真的視頻片段、音頻同步,以及在已有視頻里做定向修改(比如換背景、加物件)——這套能力正是Vibes所需的技術支撐。
一個由提示詞生成的AI視頻
這些技術不只停留在研究室,還被快速融入產品。
Vibes被設計成「刷+改+發(fā)」的閉環(huán)體驗,而不是一個孤立的AI視頻工具。
Meta把創(chuàng)作門檻拉低,讓普通用戶也能觸碰AI視頻的能力,一旦用戶習慣這種玩法,它就可能從工具變成日常。
此外,Meta本身掌握Instagram、Facebook等強大的內容分發(fā)網絡。
把AI視頻入口植入它的生態(tài),意味著Meta不必把創(chuàng)作者帶到其他平臺,而是直接在自己家門口完成流量閉環(huán)。
這種布局,讓Vibes不僅是一個創(chuàng)作入口,也是一張策略王牌。
當人人都能「拍大片」,原創(chuàng)與二創(chuàng)的邊界還在嗎?
Vibes把「刷—改—發(fā)」三步變成一個順滑的閉環(huán),結果是:創(chuàng)作門檻被壓到極低。
過去需要拍攝、剪輯才能做出一條像樣的視頻,現在只要寫幾個提示詞,點一下remix,就能把別人的靈感變成你的版本。
Meta把這一整套流程直接塞進自家App,并打通Instagram、Facebook的分發(fā)通道,相當于把AI視頻拉進了主流社交舞臺。
這種現象,在別的平臺也初見端倪。
在TikTok上,越來越多賬號背后并沒有攝影機,只有AI工具:從虛擬主播到批量生成的動漫片段,一條條內容被自動生產出來并推向流量池。
媒體甚至稱之為一種「被動收入」模式,但同時擔心會讓時間線充斥大量同質化視頻。
TikTok也在嘗試把AI引入商業(yè)場景,比如允許品牌用真人肖像的授權來生成虛擬代言人,快速產出多語言版本廣告。
與此同時,爭議也越來越尖銳。
AI帶來的「像誰」「屬于誰」的問題已經頻繁出現:電商平臺曾因推出疑似「AI擬臉」模板,引發(fā)創(chuàng)作者強烈反彈,最終不得不緊急下架。
這類事件提醒著我們,當remix成為常態(tài),版權、肖像權和創(chuàng)作歸屬都可能變成高頻沖突。
學界對此的擔憂也在增加。
多篇Science等期刊的研究一再強調:當算法推薦與生成式內容結合,虛假信息的傳播可能被進一步放大,對平臺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Science Advances發(fā)表的論文《How media competition fuels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指出媒體競爭本身會加速虛假信息傳播
Vibes打開了一扇新門:一方面,它讓「人人都能拍大片」成為可能,激活了更多創(chuàng)作靈感;另一方面,它也把平臺推到新的臨界點——創(chuàng)意和混亂、機會和風險,將會同時涌現。
下一步:從手機屏幕到眼鏡
Vibes只是Meta拼圖里的最新一塊。
還有一句話容易被忽略:MetaAI應用依然是管理AI眼鏡和調用助手的中樞。
這意味著,Vibes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功能,而是和硬件、AI助手、社交網絡互相串聯的節(jié)點。
想象一下:戴著Ray-Ban Meta智能眼鏡走在街頭,說一句「幫我拍個賽博朋克風格的短片」,鏡頭捕捉下的片段即時被Vibes轉化成視頻,還能同步發(fā)到Instagram Reels。
這就不再是「刷別人做的」,而是真正把生成式AI拉進了現實日常。
扎克伯格在一次直播中直言:
智能眼鏡會成為未來最自然的計算平臺,而AI將是它的核心。
與此同時,AI視頻生成本身還在快速迭代。
Meta自家的研究團隊今年就發(fā)布過MovieGen模型,可以在視頻中插入新物體、改背景,甚至保證人物動作和表情的連貫性 。
這些底層能力如果逐步融入Vibes,將意味著用戶手里的「魔法棒」越來越強。
當然,未來也不只是技術樂觀。伴隨而來的問題同樣值得警惕:版權歸屬怎么界定?當生成式內容和真實拍攝混雜在一起,我們還如何判斷真?zhèn)危?/p>
社交媒體已經在錯誤信息治理上承壓,如今AI視頻加入,治理難度只會更高。
可以說,Vibes是Meta在AI時代下的一次「大膽試水」。
它可能打開的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循環(huán),也可能把平臺帶到新的爭議前沿。
但不論如何,這一步已經讓我們窺見:短視頻之后,AI視頻或許正成為下一個全民入口。
短視頻之后,下一個全民入口或許真的就是AI視頻。
Vibes讓這種想象不再停留在實驗室,而是直接進入了我們的社交日常。
從「刷別人」到「改成自己的」,從手機到智能眼鏡,Meta正在推動一場新的內容循環(huán)。
它讓創(chuàng)作更容易,也讓傳播更迅速,同時也把版權、真?zhèn)魏椭卫淼碾y題推到前臺。
這是一場全民狂歡,也是一場全民考驗。
Vibes只是起點,真正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https://x.com/alexandr_wang/status/1971295156411433228
https://about.fb.com/news/2025/09/introducing-vibes-ai-video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