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文物局)
轉自:國家文物局
紅墻黃瓦間,異域面孔與故宮學者并肩同行。故宮博物院這座600年的宮殿正以開放包容的學術交流新姿態(tài)走向世界。
“太和學者”項目于2022年8月由故宮博物院啟動。這一學術交流計劃以紫禁城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殿宇“太和殿”命名,寓意萬物和合、文明互鑒,旨在打造國際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研究領域的學術高地。3年來,故宮博物院以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推動中外文明對話為使命,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學術交流機制,架起了文化傳播、民心相通的橋梁。近日,故宮博物院“‘太和學者’以學術賦能文明交流互鑒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獲評2024年度文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十佳案例。
“太和”取自太和殿
以“太和”之名搭建平臺,打造學術交流新范式
“太和學者”項目秉持文化互鑒的平等性與多樣性,確立“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雙向交流機制,將項目管理全過程納入故宮博物院質量管理體系,保障學術自由并規(guī)范推進成果轉化。
截至2024年底,“太和學者”項目累計資助12位國外學者來訪、15位故宮學者赴海外交流,足跡遍及亞洲、歐洲、北美及大洋洲等多國文化與學術機構。2025年度,來自國外的4位太和學者正在訪學,故宮博物院選派5人出訪,逐步構建起涵蓋不同文化圈層、富有延展性的國際學術合作網(wǎng)絡,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供持久動力。
以合作研究促進成果共享,拓展文物保護全球視野
2024年,6個國家的學者通過“太和學者”項目來華研究。其中,伊朗學者圍繞故宮博物院藏波斯和阿拉伯相關文物展開研究;英國和法國學者鉆研中西方天文儀器、歷法的發(fā)展脈絡及文化交流歷史;巴基斯坦學者的來訪,促進了故宮博物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chǎn)的聯(lián)合研究;希臘學者與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合作建立石質文物激光清洗的技術參數(shù)等文物保護國際標準。
太和學者在美國修復唐卡
與此同時,故宮博物院的學者們也帶著中華文明走向世界。在日本,中國古代玉器與日本早期玉文化的交互影響研究,拓展了中日玉文化交流的歷史脈絡;漆器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實地考察,推動傳統(tǒng)工藝的跨國對話與合作。在英國,針對人工智能在藏品信息知識服務中的應用調研,助力博物館數(shù)字化建設;中國方志與古地圖在英國藏館中的調查,從版本視角入手對相關古籍進行身份認定。在美國,圍繞唐卡文物保護與修復方法的廣泛交流,促進宗教藝術遺產(chǎn)的國際合作與保護;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國際機制進行調研,探索遺產(chǎn)共享與傳播的新模式,推動中外文化遺產(chǎn)保護理念的互學互鑒。在希臘,聚焦激光清洗技術在石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實地考察新興的科技手段,為提升文物保護的科學化、標準化水平提供經(jīng)驗借鑒……
太和學者觀摩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天文儀器
以文化共鳴溝通民心,從學術合作到心靈對話
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因“太和學者”項目走進故宮、走進中國。他們不僅是學術研究者,更成為中華文明的講述者與傳播者,回國后,他們在高校開設中國文化課程、舉辦文明互鑒講座、發(fā)表相關論文和專著,將“中國故事”帶入國際課堂和學術平臺。英國李約瑟研究所榮譽所長、中國古代科學史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古克禮教授表示:“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應被全世界看見,我希望用專業(yè)而有趣的方式,讓更多人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科學智慧?!?/p>
太和學者觀摩“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來訪學者深入?yún)⑴c各相關領域的研究、展覽、教育和文物修復工作,通過觀摩考察、走訪調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圖景,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歷史深度與開放包容,建立起更深層次的文化共鳴。意大利學者瓦倫蒂娜用中文手寫了一封致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信:“通過太和學者計劃,故宮博物院展現(xiàn)了藝術、考古與歷史的中西方交流深度,這讓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盼……這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段經(jīng)歷?!?/p>
靜立六百年的古老宮墻內(nèi),“太和學者”項目架起了一座連接世界的文明之橋——分享著知識與技術,積淀著資源與經(jīng)驗,傳遞著尊重與溫暖,鋪展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畫卷。未來,故宮博物院將繼續(xù)拓展項目的廣度和深度,讓更多的國際學者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也讓中國學者更好地參與全球文明對話交流。
(王東、陳瑞、陳秋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