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边@是宋代曾幾在《大暑》詩中的開言,意為大暑節(jié)氣,酷熱無比。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大暑正值“三伏天”里中伏前后。那么,2025大暑是幾月幾日幾時幾分幾秒,2025大暑的準確時間是什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大暑
2025大暑是幾月幾日幾時幾分幾秒
?2025年大暑的時間為公歷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八),具體交節(jié)時刻為7月22日21時29分11秒。作為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暑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將進入高溫濕熱模式,并伴隨極端天氣風險。?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和小暑相比,此時的天氣更加濕熱難耐?!豆茏印吩唬骸按笫钪?,萬物榮華?!彼渍Z也有云,“大暑不暑,五谷不鼓。”高溫和多雨帶來的還有農作物的奮力生長,萬物的繁盛。
以五天為一候,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贝藭r節(jié),枯草上的螢火蟲卵化蟲而飛,點點微光閃爍夏夜;土地變得潮濕,悶熱大地仿佛一個蒸籠;雨量充沛,濕氣漸漸聚集,天氣開始向秋天過渡。
大暑
大暑過后還要熱多久
大暑過后高溫天氣一般還會持續(xù)15-30天左右,具體時長因地區(qū)差異而略有不同。
一、大暑后高溫持續(xù)的主要原因?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通常出現在7月22日前后,此時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階段,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氣溫最高的時期。高溫的延續(xù)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
1、三伏天的持續(xù)?:三伏天包含初伏、中伏和末伏,大暑后一般在中伏前后,高溫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2、秋老虎現象?:末伏結束后,部分地區(qū)會迎來“秋老虎”,特點是早晚溫差增大,但白天依舊酷熱,這一過程會延長炎熱期。??
二、不同地區(qū)高溫持續(xù)時間差異?
根據氣候規(guī)律和地域特點,高溫消退時間存在明顯差異:
1、華南地區(qū)?:高溫持續(xù)約15-20天,熱度平穩(wěn)下降,通常在8月上旬緩和。??
2、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炎熱期較長,約20-30天(至8月中下旬),且濕度高,悶熱感顯著。??
3?、華北地區(qū)?:高溫持續(xù)15-25天,但“秋老虎”過后氣溫下降較快,8月中旬起明顯轉涼。??
三、科學應對高溫的建議?
為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安排起居?:避免正午外出,室內保持通風,空調溫度建議設定在26°C左右以防“空調病”。
?2、飲食與補水?:多食用綠豆、冬瓜等祛濕食材,每日飲水不少于1.5升,避免過量冷飲。??
3、關注體質差異?:老年人和兒童需重點防暑,外出時佩戴遮陽帽,并隨身攜帶防暑藥品。
大暑
大暑節(jié)氣的特點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少雨,許多地區(qū)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縱逢戰(zhàn)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比绻笫钋昂蟪霈F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qū)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大暑
大暑諺語品味
1、小暑大暑無君子。
寓意:小暑、大暑這兩個節(jié)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因為熱得受不了,就顧不上面子而把衣服脫掉。
2、大暑大暑,當心中暑。
寓意:一般來說,大暑時節(ji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已進入最熱的時候,若不注意采取防暑措施,人們很容易中暑。
3、大暑大雨,百日見霜。
寓意:大暑日下雨,預示著一百天之后會出現霜。
4、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
寓意: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5、稻在田里熱了笑,人在屋里熱了跳。
寓意:大暑時節(jié),較高的氣溫有利于農作物揚花灌漿,但對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卻有著明顯的不良影響。在高溫的日子里,如果不注意采取防暑降溫措施,就容易出現中暑。但實際上,氣溫過高,農作物的生長反而會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會有明顯下降。
關于大暑的諺語
1、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2、熱在大小暑,好有雷陣雨。
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4、大暑三十天,蒸桑葉自早。
5、小暑捋,大暑割。
6、大暑蟾聲落,此乃三伏天。
7、大暑大雨,百日見霜。
8、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9、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10、大暑到,無藥醫(yī);鹽水浴,挺好辦。
11、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12、小暑收大麥,大暑收小麥。
13、大暑前后,衣裳濕透。
14、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
15、大暑起,夏正濃。
16、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
17、大暑不雨秋邊旱。
18、暑至亂人居,堅決不出門。
19、大暑不割禾,一天丟一籮。
20、大暑來,種芥菜。
大暑
關于大暑的古詩詞
1、《晚夏》(南朝)徐勉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
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
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2、《銷暑》(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3、《大暑》(南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4、《消暑》(清)江堤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5、《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6、《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7、《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8、《大暑》(宋)孔平仲
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炙床爐燄熾,薰野水波搖。
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蓱z花葉好,憔悴苦霜凋。
9、《大暑》(宋)黃裳
輕輕絲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見靈。安得此生長不老,豈能今日便忘形。
謾搖紈扇終嫌倦,欲倒金罍卻恐醒。赤腳踏冰疑未穩(wěn),且尋林下泛清泠。
10、《和晁應之大暑書事》(宋)劉子翚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颯,碧鱸銀膾意何如。
11、《乙未六月大暑》(元)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須無欲,于斯患不能。
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
12、《大暑戲贈希古》(宋)張耒
去年揮汗對淮流,寒暑那知復一周。
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鬢須總白難相笑,觀廟俱閑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揮百盞不言休。
大暑
大暑三候
在古人看來,大暑的標志性物候有三個。
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產卵在落葉與枯草之間,在盛夏孵化而出。仲夏之夜,林間熒光閃爍,仿若仙境,是難得一見的絕妙景象。
二候土潤溽暑:此時土壤內濕氣潮潤,天氣也濕熱難耐。在這個時節(jié),來一份清熱解暑的綠豆湯,是最愜意的享受。
三候大雨時行:大暑節(jié)氣,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勢大,但下雨的時間不長,雨后可以稍稍緩解一些暑氣?!拔L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說的就是暑天大雨的情景。
大暑為啥最悶熱?
大暑之所以令人難耐,在于它不是干熱,而是濕熱交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桑拿天”。
濕為長夏主氣,濕氣與夏天的熱氣相加,這種暑氣就特別使人感到疲乏。夏打盹就是暑氣傷人的第一步。如果再嚴重,就會苦夏,有些體質弱的人,年年逢暑必發(fā)。
酷暑時期,人們很注重飲食,北方將之稱為“貼伏膘”。正所謂“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贝藭r,北方人有吃餃子、面條、雞蛋等的習慣。大暑時節(jié),宜養(yǎng)陽扶正氣。身體若有寒疾,如易感到寒涼、體虛乏力,可趁早晚曬曬太陽,適量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