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河縣城西南方不遠處便是常被外人念錯名字的鎮(zhèn):構(gòu)朳鎮(zhèn)(“朳"念成“扒”)。清淺的白石河,如一段遺忘塵世的謠曲,自西邊迤邐而來,在鎮(zhèn)前終于與構(gòu)朳河相遇。兩水相擁,輕語潺潺,水面被晨風(fēng)吻出細膩的褶皺,澄澈得能看清水底游得飛快的魚。岸邊水草豐腴,綠得幾乎要滴下汁液來,柔順地俯向水面,仿佛親昵地吻著流水。偶有白鴨或白鵝,靜立水畔,像凝然不動的素白剪影,倏忽展翅,便點破了水面幽藍的鏡子。
河上橫跨著古拙的石橋,橋面已被悠悠歲月打磨得溫潤光滑,行人踏過,似能聽見歷史在腳下低低回應(yīng)。橋下流水從容,映著兩岸人家白墻灰瓦的倒影,那灰瓦的輪廓在微波里輕輕搖晃,如同古老時光在無聲地呼吸。
白石河畔,一條寬闊的“白—界”路舒展而去,如同大地伸出的臂膀;更有一條喚作“構(gòu)—坪”的彩虹大道,宛若彩練般飄落人間,與“白—界”路恰于鎮(zhèn)口交匯。這十字交匯處,便成了構(gòu)朳人生活展開的畫卷中心。兩岸人家,就這般臨著路,傍著水,密密匝匝依偎而居。粉墻黛瓦,錯落有致,極近江南別墅的秀雅氣象。陽光遍灑之下,白墻明亮得晃眼,灰瓦則沉穩(wěn)地收斂著光暈,勾勒出山鄉(xiāng)人家干凈利落的輪廓。炊煙裊裊升起,如同系在屋脊上的柔白絲帶,向澄澈的藍天悠悠訴說著人間暖意。
日頭漸高,運送石材的重卡在”構(gòu)—坪”大道上穿梭——石料從構(gòu)扒被虔誠地請出,經(jīng)過切割、打磨,彰顯出深藏于粗糲之下的溫潤質(zhì)地,仿佛大地沉靜的力量被喚醒。街道一隅,蘇陜聯(lián)姻的毛絨玩具廠里,也是一片繁忙。廠是蘇陜合作開的,機器是江蘇來的,技術(shù)員也是,只是做活的姑娘媳婦都是本地的。她們手指靈巧,把一塊塊布料縫成小熊、小兔,再裝上進貨來的彩色禮盒,發(fā)往全國各地。"這小熊要去蘇州呢。"縫眼睛的大姐總愛念叨,仿佛那些玩具帶著她的目光,去看了山外的世界。
小鎮(zhèn)的生氣,也如春雨后的筍,在旅游的滋養(yǎng)下悄然勃發(fā)。廟山寨踞于山巔,寨墻默然承受著風(fēng)霜與時光的蝕刻,記錄著登高問“道”之人的行蹤和對靜水流深的想象;千年銀杏立于東坡之上,巨冠擎天,濃蔭匝地,風(fēng)過時枝葉摩挲如誦遠古經(jīng)文;涼水村旁竹林深深,竹影搖動水波,篩落碎金點點;百福園里石雕靜立,百種“?!弊肿唐渖希瑯阕揪€條中流淌著世代不竭的祈愿。
夕照熔金時分,橋頭便成了最喧鬧的去處。乘涼拉家常是盛夏酷暑里必修課。一群放了暑假的孩童,肩頭再也沒有書包壓墜,像放飛的小鳥,展示著天性,釋放著快樂,給成人世界增添了年輕的活力。不遠處的石欄邊,年輕人支起三腳架,對著手機鏡頭展示著古鎮(zhèn)暮色,背景里石橋流水,白墻人家,都成了他們向世界講述構(gòu)朳故事的生動注腳。
暮色四合,燈火漸次點亮。白石河水依舊流著,映著兩岸人間燈火,仿佛將天上星河溫柔地攬入了懷中。那些臨水而立的屋舍窗扉里透出的光暈,柔和而安穩(wěn),遠遠望去,每一扇窗,都像盛著一捧人間溫?zé)岬南M?/p>
小鎮(zhèn)日子便這樣沉靜地向前流淌,如白石河的水,無聲而堅定。它裹挾著山石被開鑿的粗礪回響,揉進了毛絨玩具的輕柔觸感,也映照著古寨銀杏的蒼勁身影——這是構(gòu)朳人家用自己每日的呼吸和勞作,在秦頭楚尾的山河褶皺里,溫存寫下的活著的詩篇:既有大地深沉的脈動,也藏了塵世微末的柔情。
作者:張順成
投稿分享:微信49198577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