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戰(zhàn)役結束后,國民黨的有生力量被徹底消滅。老蔣以“因故不能視事”為由宣布下野,并將爛攤子扔給了李宗仁。
就在他剛回到浙江老家的別墅,準備休養(yǎng)生息,卷土重來時,侍衛(wèi)長突然推門而入:“解放軍已經突破長江防線!”
老蔣猶如從夢中驚醒,不可置信地說:“這怎么可能?”
老蔣為何如此吃驚?我軍又為何如此之快就攻破了長江?
李宗仁的“得償所愿”
1948年,內戰(zhàn)進入到關鍵時刻。我軍在濟南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相繼取得成功后,國內也迎來全新的局面。
此時,我軍已經擁有與敵人正面較量的能力。粟裕請示中央,要求在淮海一帶與敵人進行決戰(zhàn)。
毛主席隨即同意了他的意見,并于不久后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作出明確指示:我軍將在1949年向長江以南進軍。
實際上,中央在這時就已經形成了解放全國的初步計劃。
但老蔣卻不以為意。即使現在解放軍贏得上風又如何?他已經掌握了國家命脈二十多年,豈是別人一朝一夕就能奪走的?
況且國民黨背后還有美國源源不斷的支持與援助,這給了老蔣最大的底氣和安全感。
因此他相信,能笑到最后的,絕對不是“一窮二白”的解放軍。
但他也能敏銳地察覺到,淮海將會有一場大戰(zhàn)來臨。于是他決定賭上自己的全部身家,與我軍進行最后的決戰(zhàn)。
這場戰(zhàn)斗意義非凡,且無比重要,他必須得找一個能力強且靠得住的人來指揮。
但其實他心中也清楚,國軍內部能擔此重任的寥寥無幾,只有桂系的白崇禧有這個能力。
雖然老蔣心中一直瞧不上桂系,雙方之間還有著不少的恩怨。但眼下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老蔣只能好聲好氣地求白崇禧出山,請他來南京共商大計。
白崇禧被冷落許久,早就渴望重回戰(zhàn)場干一番大事。收到老蔣的消息后,他滿心歡喜地趕到南京,與他徹夜長談,獻出了不少良策。
老蔣自信滿滿地以為這次穩(wěn)了。然而,等到第二天,他卻收到了白崇禧不告而別的消息。
仔細一問才得知,原來就在昨天后半夜,李宗仁將他找了過去。兩人談了足足有一個小時,白崇禧出來后便離開了。
他臨走前還隨便找了一個理由,推辭了自己的委任。
老蔣氣得罵了一聲,他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兩人之間說了什么。李宗仁覬覦“大總統(tǒng)”的位置許久,他巴不得看著自己全軍覆滅,好給他讓位置。
既然桂系調不動,老蔣只好讓自己的心腹劉峙上了。雖然此人政績平平,胸無點墨,但勝在對他言聽計從,極好操縱。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讓國民黨最終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在劉峙的一通瞎指揮下,黃百韜、黃維以及李彌、邱清泉兵團全部陷入危機,最后甚至還搭進去了一個杜聿明。
當然,除了劉峙的胡亂指揮外,也少不了老蔣在背后的推波助瀾。
眼看形勢越來越不利,老蔣突然想起白崇禧手中還握著十萬精兵。他立即打去電話,請其派兵北上增援。
然而,對方卻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出兵。而且他不僅不自己出兵,還故意阻攔其他援軍北上。老蔣氣得掀翻了桌子,不用問,這肯定是李宗仁授意的。
就這樣,在國民黨的內訌之中,我軍勢如破竹,成功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并解放了長江以北的絕大部分國土。
此時的國民黨已經不能用慘敗來形容了。但不管怎么樣,都要有人為戰(zhàn)斗的失利承擔責任,老蔣就這樣成為眾矢之的。
在美國以及李宗仁的挑撥下,老蔣不得不引咎辭職,回到浙江奉化老家賦閑。
李宗仁終于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寶座”,成為了國民政府的“代總統(tǒng)”。
但他真就得償所愿了嗎?其實不然。
老蔣的震驚
從內戰(zhàn)進行到中途時,李宗仁便已經看出了國民黨敗局已定。
他在暗中默默保存實力,準備在老蔣徹底無力回天后逼他下野,然后再與我軍進行談判,爭取“劃江而治”。
老蔣不知道他打的是這個主意。
他雖然“隱居避世”了,但其實國民黨的實權還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是軍權還是財政大權,李宗仁其實是調不動的。
老蔣本想趁他與我軍周旋時暗中籌謀,爭取美軍增援,最后再卷土重來。
然而,他沒料到李宗仁竟然這么耐不住性子。他竟然連表面功夫都不愿做,直接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甚至還提出要與解放軍“隔江而治”。
這在老蔣看來荒謬至極,更別提我軍了。
中央也看出了李宗仁絲毫沒有誠心談判的意思,于是直接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老蔣收到消息時,正在別墅里睡午覺?;蛟S是因為太慌張,侍衛(wèi)長都忘了通報,竟直接闖了進來。
這可把老蔣嚇了一跳。他本想發(fā)火,但在得知我軍已經沖破長江防線后,他直接不可思議道:“這怎么可能?”
在他預想里,即使我軍要攻破長江,怎么也得需要半年的籌劃,沒想到我軍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他氣得怒問一旁的俞濟時:“怎么搞的?長江的防線怎么這么容易就被他們擊穿呢?那些軍艦、飛機都是干什么吃的?”
俞濟時有些為難道:“防線太長了,我們的兵力又太少,所以……”
老蔣突然不說話了。這件事他是知道的,當初他特意將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了上海,一面是為了防備李宗仁,一面是為了保證上海的資產轉移到臺灣。
這就導致長江的兵力非常薄弱,我軍一擊即潰。
事已至此,老蔣也裝不下去了。他立即收拾行李,又飛回了杭州。
在他的命令下,李宗仁、何應欽以及湯恩伯等國軍高層紛紛趕來杭州,開會商討對策。
就在這個過程中,解放軍攻破江南的門戶江陰,數十名國軍將領成功起義。
而江陰的炮臺長唐秉琳在起義后,直接下令將所有大口徑的火炮調轉方向,對準國軍第21軍猛烈開炮。
在他們的掩護下,我軍乘勝追擊,徹底攻破了長江中下游的堅固防線,切斷了京滬沿線。
一向愛做表面功夫的老蔣,開始對著一眾將士破口大罵。
成敗已成定局,老蔣急忙對湯恩伯做出最后指示:無論如何都要守好上海!
他讓湯恩伯堅守六個月,等他帶著美國援軍回來。
等做好最后部署后,老蔣便開始準備退路了。他特意邀請李宗仁隨他一起去臺灣。
然而,李宗仁深知自己得罪他太多,去了臺北必定沒有好下場。于是他表面答應,卻在暗中買好了飛往美國的機票。
然而,得知自己的心腹白崇禧打算要隨老蔣去往臺灣后,他還特意對其加以勸告,告誡他國民黨已經無力回天,跟著老蔣很有可能會遭到報復。
但白崇禧堅持己見,他聽信了老蔣“反攻”大陸的謊言。也正是因此,他最終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1949年5月12日,在解放軍的艱苦奮斗下,上海被成功解放。之后,南昌、崇明島也陸續(xù)回到人民手上。
至此,渡江戰(zhàn)役正式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