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有言:“習慣決定性格,格局決定結(jié)局,心態(tài)決定境界?!?/p>
很多時候,孩子的未來,取決于他身邊看到了什么樣的世界。
畢竟,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落筆的人。
有些事,太早介入,只會攪亂他的初心;有些場合,摻和過深,反而會濁化了他們的思想。
除了“喪事”之外,這3件事,也盡量別讓孩子參與,懂得放手,也明白護好邊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1、不要讓孩子摻和“家庭矛盾”
弘一法師曾說:“憤怒之氣就像一把雙刃劍,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刺傷自己。”
父母之間的紛爭,對孩子而言,都是一場心靈的風暴。
他無法評判對錯,卻會在混亂中失去安全感。
有些話,你以為他說不懂,其實他記一輩子;有些爭執(zhí),你以為過去了,其實在他心里扎了根。
在書籍《不要用愛傷害我》中,有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小蘭今年三十歲,外貌氣質(zhì)俱佳,工作穩(wěn)定,待人溫和,怎么看都是一個條件出色的女性。
然而,她的感情之路卻總是布滿荊棘。
她曾談過幾段感情,每次都投入全部的熱情和真心,可結(jié)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一次感情甚至已經(jīng)到了商量婚期的地步,男方卻突然提出分手,讓她措手不及。
后來在一次心理咨詢中,小蘭才逐漸揭開了內(nèi)心的結(jié)疤。
她從小成長在一個情感失衡的家庭:
父親常年在外漠不關(guān)心,母親則一手操持家中大小事務,情緒緊張,經(jīng)常將壓力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小蘭學會了迎合與忍讓,她以為只要自己乖巧懂事,父母就不會爭吵。然
而長大后,這種“討好型”模式延續(xù)到人際關(guān)系中,尤其是在愛情里,她總是一味付出,卻不懂如何建立平衡。
她渴望被愛,又害怕被傷害,一邊全力投入,一邊患得患失,最終把對方也逼得喘不過氣來。
感情因此夭折,也成了她內(nèi)心反復咀嚼的痛。
作家亦舒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心,都曾有過滴血的時候,傷口或許好了,但是疤痕長留?!?/p>
吵鬧中長大的孩子,不是變得更成熟,而是更敏感、更易受傷。
而這傷害,會成為孩子永遠的痛苦。
一個人若從小沒有在愛里成長,他長大后很難去愛,也不敢相信被愛。
與其讓孩子看清生活的爭吵,不如讓他先學會生活的溫柔。
把矛盾關(guān)在門后,是父母最基本的智慧;留一份安靜給孩子,是家庭最大的慈悲。
2、別讓孩子觸碰過度的物質(zhì)攀比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錢能買到的是物,買不到的是心安?!?/p>
攀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空虛競賽。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面子,拼命送名牌、辦豪宴,其實無形中把孩子引向了價值的錯位。
孩子若總在“誰的更貴”中成長,很容易迷失真正的幸福。
越早陷入物欲,越難擁有平靜;越是追逐虛榮,越難體會滿足。
作家劉小念曾講過一件令人唏噓的真事。
有一對普通的上班族夫妻,雖然家庭條件緊張,卻一心想把孩子培養(yǎng)得“毫不遜色”。
他們省吃儉用,強行維持著一種“富養(yǎng)”的生活方式,只為讓孩子在人前不落下風。
孩子從小生活優(yōu)渥,吃穿用度應有盡有,可他的心卻被這些物質(zhì)寵壞了。
一次,他向父母抱怨家里太小,不配養(yǎng)寵物,甚至質(zhì)問他們?yōu)楹尾粨Q套大房子。
還有一次,僅僅因為輔導班不是一對一,他便拒絕上課,擺出一副“這不配我”的態(tài)度。
父親試著解釋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誰料換來的是一句刺耳的怒吼:“你本來就沒用,只會生我,卻給不了我要的生活!”
那一刻,他的眼神里滿是鄙夷與怨恨。
當他得知父母這些年省吃儉用、為他四處奔波時,不是愧疚,不是心疼,而是更加惱怒。
他覺得丟臉,覺得父母沒出息,仿佛他們無法賺到百萬年薪,本身就是罪過。
他們拼盡全力想給孩子最好的,最終卻養(yǎng)出一個心里沒有溫度的人。
攀比讓心浮,虛榮讓心亂。
從小陷入比較的孩子,眼中只會看到差距。
比得贏物質(zhì),卻輸?shù)袅诵愿?,比得來一時的面子,卻沒了心的底氣。
給孩子最好的財富,是教會孩子懂得感恩和知足。
讓孩子學會不比、不怨、不盲從,內(nèi)心有主心骨,眼里有方向。
3、不要讓孩子過度沉迷娛樂
一位作家說說:“玩物不可喪志,娛樂不該掩蓋成長的苦功?!?/p>
娛樂本無錯,錯的是年紀尚淺,卻沉迷其中;
錯的是成長未定,卻早早偏了航道;
孩子自律性差,辨不清虛實,一旦迷上荒蕪的生活,人生方向就容易偏離。
《智能陷阱》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個女孩,原本懂事又好學,成績一直不錯。
母親為了獎勵她,送了部手機,沒想到生活從此變了樣。
女孩先注冊了社交賬號,很快就有不少陌生網(wǎng)友主動來搭話。
她發(fā)的每條動態(tài)下面,總有人夸她聰明可愛,這讓她心里美滋滋的,發(fā)完后總?cè)滩蛔☆l頻點開手機看評論。
后來她接觸了一款手機游戲,才玩了兩三局就覺得特別刺激,根本停不下來。
漸漸地,她越來越沉迷手機,簡直離不了,通宵捧著屏幕成了常事。
不過幾個月,她的成績就掉得厲害,性子也變得急躁,對什么都沒耐心。
母親叫她吃飯,她懶得應聲;母親氣極了要收走手機,她竟然直接跟母親扭打起來。
曾經(jīng)那個溫順的孩子,就這樣被手機里的套路牽著走,一步步變了模樣。
《朱子家訓》中講:“不奮發(fā),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
教會孩子自律、定性、求知,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人生路上,不求孩子功成名就,但求他內(nèi)心篤定、品行端正。
這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福氣,也是一個家庭最貴的傳承。
經(jīng)中講:“教養(yǎng)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p>
我們想給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先得讓他們站在干凈、沉靜、溫暖的土壤上。
有些事,不該太早讓孩子摻和,是一種清醒的責任。
唯愿每一個孩子,在該長大的時候擁有成長,在該保護的時候被守護,這便是一個家庭最深的福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