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時間過得真快,8月7日將迎來立秋節(jié)氣。
立秋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其對農(nóng)事的影響非常大,在古代人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節(jié)。
立秋時節(jié)有不同的習(xí)俗;啃秋、曬秋、食秋等。除了以上習(xí)俗,還有不為人知的就是“躲秋”習(xí)俗。
民間有句老話叫“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躲秋”,究竟是什么意思?這里面又有啥講究呢?
01
什么是躲秋?
我們的祖先認為,到了立秋時節(jié),酷暑之氣就要逐漸下降了,而陰寒之氣,隨著立秋的到來上升;在這樣的變化中,人的磁場和氣場比較紊亂,這時,人們就容易受到太歲星的影響。
按照傳統(tǒng)說法,每一年有一個神明,掌管人間的大小事物;如果這個人的屬相,和這一年輪值的神明相沖,就屬于“犯太歲”。在古代,人們是非常忌憚太歲星的,認為犯了太歲,當年就會有災(zāi)難或者發(fā)生不吉祥的事情,俗語說“太歲當頭做,無福就是禍”。
所以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為了規(guī)避禍端,有的人就需要“躲秋”,畢竟人們都希望下半年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02
立秋要注意什么?
立秋預(yù)示著果子已熟,不知道你們能否看到,故鄉(xiāng)的云還依舊嗎,家里的那棵樹都老了吧。
我知道你們又要忙碌了,時光的年輪,追趕著一刻都不肯歇息……
經(jīng)常與你們談起回家,到現(xiàn)在雙腳踏入異鄉(xiāng),絲毫沒有離開的行跡,花開又花落,或許在等待著什么;
吵得頭疼的蟬聲慢慢稀少,大自然在這個時節(jié)又少了一個“美妙的音樂”。
不必感嘆,來年自會相見,我是否也要這樣去想,總有一天,有了歸途,煩惱即會消失,一如往初,說說笑笑,聊人生百態(tài)。
立秋的夜晚,還未成年的小烏鴉在玉屏般的夜空中啼鳴,玉枕已有涼意,秋風漸起。
夜半夢中醒來,覺得秋日之音無處尋覓,滿階梧桐疏影籠在明月光之中。
天氣漸涼,給遠在天邊的朋友送去溫暖的祝福。天可以冷,但人心卻不冷。
且從今天開始珍惜秋日的時光,將貼心送給我們在乎的人。
立秋處于變季時期,免疫力減弱,朋友的你在遠方多穿點,曾幾許,我們坐在長椅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忽而擦肩離去;
多久沒見,約定依舊,從不曾忘,我在這里等你,期待你的緩緩歸矣。
03
“躲秋”更重要的還要躲“秋老虎”
“躲秋”大家可以作為一個習(xí)俗了解,不必過于擔憂。相反,更要注意躲“秋老虎”。
很多朋友認為,立秋以后天氣涼爽,對于防暑的工作,也有所懈怠了。實際上,立秋以后,天氣依舊比較炎熱,一般情況下,要到處暑以后才會涼爽下來。
而今年的立秋在三伏天內(nèi),即便立秋以后,也要注意高溫防暑工作。
立秋只是一個節(jié)氣,不代表氣溫進入秋天,依舊要把接下來的日子,當成三伏天來對待,防暑措施不能丟。
匆匆逝去,還未感受夏天的熱烈,秋天便緩緩趕來,既來之則安之,就讓我們在迎接秋天的途中,食養(yǎng)生餐,嗅桂花香。
立秋之際,愿你我都有值得思念的人,也愿你我皆能被思念。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民間是否真有“躲秋”習(xí)俗,要看各地的說法,但“躲秋”反映的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不用懷疑的。
你們那里有“躲秋”的習(xí)俗嗎?歡迎留言討論。
*素材來源:鄉(xiāng)村小水、點點星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編輯:拾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