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開始也不相信自己能夠年入百萬的呀,加入我們,第一個月讓你收入過萬,一年內就可以讓你實現百萬年薪!”
這番充滿激情的演說讓在場眾人無不熱血上涌,然而他們不曾察覺的是,自己早已一步步踏入了預設的陷阱。
臺下瞬間響起轟鳴的掌聲,還有人積極地舉手,想要成為這光榮的第一個。
一張無形的大網正悄悄向中間聚攏,而撒網的就是在臺上激情演講的楊武成,自稱“亞洲第一勵志師”。
而他究竟欺騙了多少人和多少錢,最后又是否被法律制裁呢?
01
早期經歷
他的本名楊武成,來自于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原本以為是萬千打工人中的一個,卻沒想到七年間賺了快四個億。
在他高中畢業(yè)后,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只能從沒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員做起。
每天的任務就是端盤子,點菜洗盤子,倒泔水,這樣的日子他過了一段時間,再也無法忍受壓迫的他選擇了離職。
聽說銷售沒有門檻也不需要什么技術,他就找了個電話卡銷售的工作。
一開始,他張不開嘴,總是不好意思讓別人購買他的電話卡,可是這樣的話劇就沒有工資。
直到他的同事發(fā)現了他的膽怯,給他傳授了一些銷售話術,讓他加以鍛煉。
為了賺錢,他終于邁出了第一步,沒想到也是日后犯罪的第一步。
在銷售了幾個月的電話卡后,他開始覺得這個商品傭金太少,于是準備換份工作。
他來到一家保健品公司,看著這里高昂的定價,他盤算著如果是自己賣出去的話能夠賺多少錢。
他入職的這家保健品公司定價不低,最便宜的也要一千塊,所以傭金也不低。
在入職后,他表現地比賣電話卡更加賣力,為了推銷保健品,甚至可以低聲下氣。
而保健品的受眾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就從公園這種地方入手,表現出細心和體貼。
甚至為了賣出保健品,認了幾十個“爸爸媽媽”,而老年人面對這樣的話術,很難抵擋住誘惑。
所以他利用了老年人孤獨的心理,每個月的提成都輕輕松松過萬。
他也開始有了野心,不想只給人打工,他覺得自己的能力這么強,就算是自己開公司也完全可以。
02
壯大企業(yè)
在攢了一筆錢之后,他飛到美國,此時的他才25歲,他決定在這里開始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他在美國注冊了一家所謂的個人研究機構,并且回國之后開始構建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不過你若問起公司的核心產品,他的答案會是:“我們所售賣的并非具體商品,而是夢想,是每個普通人心中的那份希望?!?/strong>
在一開始,他也表示自己是受了大師點撥,可以擁有更多更好的機會。
于是他將自己當服務員,賣電話卡,賣保健品的經歷美化之后,當做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史講了出來。
憑借優(yōu)秀的口才和唬人的語氣,他每次演講就能收獲很多掌聲。
而他在26歲就成功在上百家公司演講,許多公司都會邀請他為自己家的員工進行演講,以加強員工的銷售能力。
而他在27歲時,就在國內又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在第二年就買了一輛價值百萬的勞斯萊斯。
他驕傲地摸著這輛可以證明身價的豪車,仿佛自己是一個成功的大老板一樣。
從那以后,這輛豪車也成為了他的演講內容,象征著他的“成功學”的收獲。
在2005年,他的帶路人陳安之居然站在了電視臺的節(jié)目上,與馬云同臺演講,甚至大言不慚地點這位身價百億的企業(yè)家要“謙遜”。
這樣具有沖擊力的一幕被廣大群眾討論,大家紛紛贊嘆他的能力,所以對于他點化過的人也很是信任。
那段時間,很多企業(yè),尤其是銷售部門都循環(huán)播放著這些洗腦的“成功學”話術。
而他也賺的盆滿缽滿,真的以為自己如同干實業(yè)的企業(yè)家一樣成功。
03
受害者自述
他這種洗腦般的行為在剛開始也收獲滿滿,很多人慕名而來。
一位來自福建的叢女士表示:“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他的課程,想著也就幾百塊錢,就能解決我的銷售問題,于是便試了試,沒想到......”
原來叢女士是一位銷售代理,但是她代理的產品并不暢銷,甚至好幾個月沒有簽單。
所以叢女士也著急,一方面擔心囤積的產品過期,一方面又擔心領導質疑自己的能力。
于是她沒日沒夜地查資料,想要提高自己的話術和對產品的了解能力。
沒想到一次看朋友圈的時候,她看到一則“簽單高手,僅需三天,讓你簽單到手軟!”的課程。
并且只要幾百元的課時費,所以叢女士就動了心,心想反正就幾百塊,要是真的能提升簽單能力豈不是更好?
所以她便從老家趕往寧波,在進入上課的禮堂后,她大為震驚,一個禮堂坐滿了人。
每個人的情緒都十分激動,每當臺上的楊武成說一句話,下面就一呼百應。
而且叢女士表示,在聽完課之后,真的簽到了幾個月以來的第一單,她便真的覺得是課程起了作用。
為了簽更多單,她甚至開始報名第二期課程,可是這畢竟是詐騙,總不會一直讓叢女士代理的產品一直簽單。
所以沒多久,叢女士便意識到沒有什么用了,但是不僅僅是臺上的老師一直在用慷慨激昂的語氣刺激她。
就連負責課程的客服也一直在與她聯(lián)系:“叢女士,這第四期課程的報名馬上就結束了,您真的不考慮嗎?”
在糾結的時候,新的話術出現了,他的公司工作人員稱是叢女士代理的產品不好,目標用戶少,所以簽單數就變少了。
他們就開始向叢女士推薦自己公司的產品,稱課程與本公司產品搭配,一定會賺的盆滿缽滿。
叢女士看著身邊的人穿金戴銀,豪車出入,心中難免心動,而且她代理的產品是止痛藥,受眾確實不廣。
所以她一咬牙一狠心就準備加入公司的產品銷售,并且繼續(xù)報名了課程。
而叢女士為了交夠學費,累計打款21次,共計十五萬余元,最終在麻木的“成功學”洗腦下,她的家人也意識到不對勁兒。
叢女士發(fā)現他們的課程總是重復,并且還總是進行一些類似魔術的表演,自稱“相信的力量”。
實際呢,叢女士連公司產品都很少見,她投入的錢就只是手機上的一個數字,根本提不出來。
并且叢女士還是借錢交課時費,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交的越來越多,但是卻從沒有收錢的時候。
要債的追上門來,叢女士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變賣了自己的寶馬車,她多年辛苦的唯一收獲也化成了泡影。
所以她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但是她的錢已經投了進去,很難再拿出來。
與叢女士情況相似的人有很多,有一部分人意識到了異常,但是他們也無可奈何。
而有一部分人則是選擇拉別人下水,因為推薦別人報課就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回扣,這些已經受騙了的人為了減少損失就不斷地拉人頭。
這樣的惡行循環(huán)下,受騙的越來越多,但是臺上的楊武成卻賺的盆滿缽滿,據后來的警方統(tǒng)計,他相關的公司,三年就盈利3.8億元。
要知道,他所經營的“公司”并沒有任何產品,僅僅是靠他的一張嘴和一個個故事以及一場場神奇的表演完成斂財。
04
最終結果
在2023年,由于受騙者眾多,聯(lián)合起來一起舉報了這個“成功學大師”。
而他也被警方進行立案調查,在快兩個月的調查后,竟然終于將這位“成功學大師”與他的團伙一起抓獲。
沒想到這位“成功學大師”在庭審過程中依舊認為自己沒錯,稱自己的行為都是合法的,是他們自愿交的課時費。
但是根據警方的調查,他通過把自己包裝成“成功學大師”,通過網絡等手段進行虛假宣傳斂財。
并且利用一場場所謂的“魔術”進行鞏固學員的作用,通過詐騙的行為讓一個個學員深陷其中。
最終,當地法院對他以及他的團伙做出判決,被認為構成詐騙罪,而他被判無趣圖形,某時候全部個人財產。
他的行騙他的妻子也參與其中,妻子被判了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被罰款600萬元。
而涉案金額的3.8億余元也被發(fā)起追繳返還給受害人,不夠的部分需要這對“成功學大師”夫婦繼續(xù)償還。
這樣的“成功學大師”終于落幕,他的事跡也報名了人不能貪圖實力意外的東西。
如果動動嘴皮子就能賺的盆滿缽滿,那實業(yè)又會有幾個人去干呢?大家又怎么生活呢?
對于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區(qū)交流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