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是如何吞并了中國古朝鮮之地?唐朝的無奈退讓,貽害千古》的文章中,我介紹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新羅在唐朝時期北上,侵占了大片朝鮮之地,和唐朝、渤海國以大同江、泥河為界的歷史。而此文,則接著上一篇,介紹韓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高麗王朝在遼金時期的北擴歷史。
907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機稱汗,建立了契丹國,歷史上也統(tǒng)稱“遼國”。926年,遼國滅渤海國。遼國興起階段,朝鮮半島也出現(xiàn)了改朝換代。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推翻弓裔,擁立王建為王,建立了高麗王朝。需要注意,高麗原本是中國東北扶余人建立的一個民族政權(quán),最初名為“高句麗”,南北朝簡稱“高麗”。而王建之所以定國號為“高麗”,主要原因是泰封的范圍基本是高麗的核心區(qū)域,王建則以高麗之旗號號令眾人。高麗成宗時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確表示:“我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
高麗王朝建立后,也迅速擴張,于935年并新羅,滅后百濟,實現(xiàn)了“三韓一統(tǒng)”,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二個統(tǒng)一的王朝。不僅如此,高麗還以恢復(fù)高句麗之版圖為己任,不斷向北擴張。
936年,高麗太祖王建就派遣從弟王式廉鎮(zhèn)守平壤。平壤在新羅時代是荒蕪之地,“藩人游獵其間”。王建鎮(zhèn)守平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范女真人的侵犯。自高麗建立以來,女真人頻繁侵犯朝鮮,《高麗史》所載:“自契丹東京至我安北府?dāng)?shù)百里之地,皆為生女真所據(jù)。”“西北邊民每被女真藩騎往來侵盜”。為了進(jìn)一步防御女真南下,高麗王朝就推行北進(jìn)政策,將防御線建設(shè)在清川江一線,在清川江以南建立了龍岡、咸從、成州、安定、永清、安北府、連州、肅州、順州、大安州等城堡。
王建之后,高麗又越過了清川江,在大寧江以南修建了德昌、德成、長青、威化、安朔、光化、清塞、長德、嘉州和松城等城堡。直到984年,高麗軍隊推進(jìn)在鴨綠江畔,被女真人擊潰,高麗向鴨綠江流域擴張的勢頭才稍微被削弱。991年,高麗又“逐鴨綠江外女真于白頭山外居之”。
遼國滅渤海之后,東北女真各部就應(yīng)屬遼國管轄。但由于當(dāng)時遼國忙于和中原、北宋的戰(zhàn)爭,所以對高麗北擴的事情無暇東顧,這給高麗提供了可乘之機。
到了遼圣宗時期,遼國終于意識到高麗北擴對遼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992年,遼圣宗派遣東京留守蕭恒德帶兵攻打高麗,要求高麗王朝歸還高麗故土。994年,遼國攻下了蓬山郡(今朝鮮平安北道龜城東),高麗軍隊?wèi)K敗。
高麗派遣內(nèi)使侍郎徐熙為中軍使來求和。蕭恒德指責(zé)說:‘汝國興新羅地,高句麗之地,我所有也,而汝侵蝕之。又與我連壤,而越海事宋,大國是以來討。今割地以獻(xiàn),而修朝聘,可無事矣?!毙煳醴瘩g道‘非也。我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都平壤。若論地界,上國之東京,皆在我境,何得謂之侵蝕乎?且鴨綠江內(nèi)外,亦我境內(nèi),今女真盜據(jù)其間,頑黠變詐,道途梗澀甚于涉海,朝聘之不通女真之故也。若令逐女真,還我舊地,筑城堡,通道路,則敢不修聘?”
遼國當(dāng)時無意真正和高麗開戰(zhàn),只是想以武力威懾高麗,并讓高麗稱臣納貢。因此,雙方很快講和,遼國也退兵了。第二年,高麗就正式對遼國稱臣納貢,改行遼國年號,并暫時中斷了和北宋的交往。遼圣宗對高麗的做法非常滿意,于是“詔詔取女直鴨綠江東數(shù)百里地”賜給高麗,也就是允許高麗吞并鴨綠江以南的女真部落。隨后,高麗又繼續(xù)派兵北上,在鴨綠江以南建長興、歸化、安義、興化、宜州、龜州、郭州等城堡。
高麗王朝版圖
不過,高麗得到鴨綠江以南大片土地后,竟然暗中聯(lián)絡(luò)北宋,拒絕對遼稱臣。此后,遼圣宗發(fā)動了兩次對高麗的戰(zhàn)爭,高麗軍隊再次慘敗,“生還者僅數(shù)千人”,高麗再次對遼稱臣納貢。1014年,遼軍渡過鴨綠江,在鴨綠江口建立保州(今義州),以遏制高麗北上。
1029年,遼國出現(xiàn)了大延琳之亂,高麗又趁機停止對遼國稱臣納貢,雙方關(guān)系斷絕。此后,高麗又北部向北擴張。直到高麗靖宗即位以后,才改變對遼國的政策。1038年,遼國和高麗重新確立了封貢關(guān)系。
高麗再得到了大片女真之地后,就在西起鴨綠江口,東到大海的地方修建樂扣“千里長城”。長城和周邊的諸多城堡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防御體系?!扒Ю镩L城”分兩次修建,第一次是1033年開始修建,主要是西段,跨越十三城。第二次是1035年開始修建,是西段,到1043年修建完畢。在遼國中期,“千里長城”就是遼國和高麗比較穩(wěn)定的邊界線。但是到了1044年,高麗又在長城以北修建了長州、定州二城。
千里長城示意圖
1115年,金國建立,很快統(tǒng)一了東北。1116年,高麗派遣使者訪問金國,提出“保州本吾舊地,愿以見還”,也就是想通過金國之手奪取保州。完顏阿骨打考慮到主要任務(wù)是對遼國作戰(zhàn),對高麗應(yīng)該盡量安撫,于是說“爾其自取之”。不久,金國就對鴨綠江口的遼軍發(fā)動了進(jìn)攻,鎮(zhèn)守保州的遼軍被迫乘船泛海而逃。而高麗則趁機占領(lǐng)了保州,并改名為義州。而高麗此對金國稱臣納貢,雙方形成了更加穩(wěn)定的封貢關(guān)系。
就這樣,高麗王朝的邊界線向北推進(jìn)到了鴨綠江畔。從遼國到金國,高麗都以稱臣為條件,換取遼金對北擴的支持。在遼金無暇東顧的情況下,高麗得以不斷向北侵蝕中國女真之地,將邊界線從唐朝形成的大同江—泥河一線向北推進(jìn)到鴨綠江—鐵嶺一帶。直到蒙元帝國建立后,才最終將高麗邊界線向南壓縮一段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