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67字 | 閱讀需6分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五大夫翳率領一批方士,乘車前往昆侖山采長生不老藥。三月己卯日,到達扎陵湖畔(今青海果洛瑪多縣扎陵湖北岸),刻石為證。再前行約一百五十里,到達此行的終點。
刻石稱“尕[gǎ]日塘秦刻石”,海拔4306米,距扎陵湖200米,共37個“秦篆”字:“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p>
尕[gǎ]日塘秦刻石在青海,地處黃河上游源頭范圍,那我們是如何征服青海的呢?
【青?!?/strong>
青海省位于我國西部偏北,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青海湖而得名,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居我國第四位。
青海地貌復雜多樣,西部為高原和盆地,東部多山,分布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等。青海山脈縱橫,峰巒重疊,自北往南有祁連山脈、昆侖山脈、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脈、唐古拉山脈等橫亙,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最高峰是西部昆侖山脈的布喀達坂峰,海拔約6860米。
青海常住人口為518萬(2000年)、563萬(2010年)、592萬(2020年),593萬(2024年),持續(xù)增加。
【河湟地區(qū)】
河湟地區(qū)主要有三大河谷,從北往南包括大通河、湟水、黃河的河谷地區(qū)。河湟地區(qū)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接壤之處,也是農業(yè)文化與草原文化的結合部,更是中原與青藏高原的流通孔道。
河湟地區(qū)平均海拔在1500米-2400米之間,山河交錯,形成高山、峽谷、盆地共同構成的高原河谷。三條河當中,大通河與黃河兩側陡峭,河谷很窄,適合游牧的地方很少。湟水河谷較寬,而且東西有三百多千米,兩側有大片牧場,由于地處三河中間位置,湟水流域又稱湟中地區(qū)。
以湟中地區(qū)的西寧為例,海拔在2200米-2400米之間,由于有大片河谷平原,人口達到青海省的一半。再加上湟水上的海東、民和等地,湟水流域人口占到青海的七成,整個河湟地區(qū)人口占到青海的八成。
漢朝征服青海,主要就是征服河湟地區(qū),而說到河湟地區(qū),我們來看鄰近的隴西。
【隴西】
秦朝的隴西郡,顧名思義,就是隴山以西,秦人也正是從隴西入主關中。隴西郡是個英雄輩出的地方,以三國時期為例,董卓、龐德、賈詡、張繡、王雙、姜維,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全都是來自隴西。
漢初的隴西郡與秦朝一致,漠北之戰(zhàn)后,漢軍渡河湟,筑令居塞,加強隴西與河西走廊的交通。從此自朔方郡逆黃河到令居塞,通溝渠,置田官,移中原之民耕種。
隨著金城、令居的修筑,隴西郡南北跨度過大,隴西郡的管轄范圍也達到全盛。
公元前114年(西漢武帝元鼎三年),漢朝在隴西郡東部分出天水郡,主要是渭河以北的部分。天水郡太守府在平襄,同時在襄武置騎都尉府,從此天水郡自成體系,軍事實力可觀。三年后在白馬氐為首的氐人之地,設武都郡,將隴西東南部的下辨分給武都郡。
【征服河湟】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元鼎六年),漢軍在東南方向出征閩越,在西北方向則兵分三路,出擊河湟地區(qū)。其中郎中令徐自為、大行令李息,領步騎十萬,是漢軍主力。
武帝在令居塞置護羌校尉府,管轄諸羌。不過后來羌人混戰(zhàn)不斷,在武帝時期不敢侵犯,朝廷便不再置護羌校尉。
公元前81年(西漢昭帝始元六年),蘇武從漠北回來這一年,為了進一步控制諸羌,漢朝分隴西郡北部區(qū)域設金城郡。金城郡太守府在允吾 (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zhèn)),并在允吾西北不遠的龍支置西部都尉府。
公元前61年(西漢宣帝神爵元年),后將軍趙充國則率一萬步騎,出征西羌。趙充國有自己的主張,對烏桓、匈奴、西羌,都是羈縻政策,剛柔并濟,恩威并施,以夷制夷,因此帶兵不多。
公元前60年(西漢宣帝神爵二年)五月,漢軍統(tǒng)計戰(zhàn)果,先零羌總數不過五萬騎,擄獲及來降者有三萬一千余騎,戰(zhàn)死七千余人,沉溺河湟及餓死者五六千人,逃亡未獲者不過四千人。
到了秋天,羌人若零等斬先零大首領猶非、楊玉之首,又有首領弟澤等率領余眾四千余人來降。宣帝封若零、弟澤二人為王,其余依次封賞。
宣帝在大通河與湟水匯流處以西,增設破羌、安夷、臨羌、護羌等縣,安置西羌降卒。從用詞來看,破、安、臨、護,有海納百川、氣吞山河之勢。金城郡的范圍大幅西擴,深入河湟地區(qū)。今青海西寧市,大致在臨羌與安夷之間。
至此,漢朝在今青海人口最多的湟水流域,筑城進行統(tǒng)治。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