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中國歷史上最會“逆襲”的皇帝,除了后來的朱重八,可能就剩下他了吧!這哥們出身比草根還草根,在家排行老三,連個正經(jīng)名字都沒有,就叫劉季(相當于“劉老三”),年輕時天天游手好閑,跟狐朋狗友混吃混喝,他爹劉太公天天罵他“不如二哥會種地”。誰能想到,就是這么個“街溜子”,最后把不可一世的項羽逼得烏江自刎,開創(chuàng)了四百年的漢朝基業(yè)。
《高祖本紀》里寫他早年“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好酒及色”,活脫脫一個古代版“問題青年”,可偏偏就是這號人,把人生玩成了“爽文劇本”。
劉邦的發(fā)家,得從一場“職場逆襲”說起。他成年后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差事,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長,管著十里八鄉(xiāng)的治安。這官雖小,卻讓他練就了一身“社會人”本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縣里的小吏蕭何、曹參稱兄道弟,跟屠夫樊噲、車夫夏侯嬰打成一片。有一回,沛縣縣令的朋友呂公請客,規(guī)定“賀禮不到千錢的坐堂下”,劉邦兜里一分錢沒有,卻大搖大擺喊“賀錢萬”,愣是混進了上席。呂公還真看上他這股混不吝的勁兒,當場把女兒呂雉(也就是后來的呂后)許配給了他。這波操作,把“空手套白狼”玩成了“婚姻投資”,《高祖本紀》里記著“呂公因目固留高祖”,可見劉邦的氣場有多能唬人。
真正讓劉邦命運拐彎的,是押送徒役去驪山。這活兒是個苦差,徒役們知道去了大概率沒命,一路上跑了不少。劉邦一算,照這速度,到了驪山也是死罪,干脆在芒碭山停下來,喝了頓大酒,對剩下的人說:“你們都跑吧,我也不干了!”沒想到有十幾個壯漢愿意跟著他混,這就是劉邦最早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傳說他逃跑時斬了條白蛇,還編了個“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故事,說自己是上天派來的真命天子,這招在當時特管用,跟著他的人越來越多。
《高祖本紀》里寫“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咦孀?,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這故事真假不好說,但劉邦這“造神”能力,確實比項羽強多了。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天下立馬亂成一鍋粥。沛縣縣令也想跟風造反,蕭何、曹參勸他:“你是秦朝的官,老百姓不一定信你,不如把劉邦召回來,他手下有幾百號人,能鎮(zhèn)住場子?!笨h令先答應了,后來又后悔,怕劉邦搶了他的位置,趕緊關了城門。劉邦哪吃這一套?他寫了封信綁在箭上射進城,煽動老百姓:“天下苦秦久矣,縣令不讓咱們響應起義,遲早得被秦軍屠城!”老百姓果然殺了縣令,開門迎劉邦進城,推舉他當“沛公”。這時候的劉邦,才算正式踏上反秦之路,手下已經(jīng)有了三千人馬。
劉邦的“創(chuàng)業(yè)路”一開始并不順。他打了幾仗,投奔過項梁(項羽的叔叔),跟項羽成了“同事”。后來楚懷王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意思是誰先打進咸陽,誰就能當關中王。項羽當時正跟秦軍主力硬剛,劉邦卻撿了個便宜,一路西進,沒遇到太多硬仗。他這人有個優(yōu)點,聽勸。進宛城時,有人勸他“硬攻傷亡大,不如招降”,他立馬照辦,讓宛城守將當了殷侯;攻武關時,又用酈食其的計策,勸降了秦將。等他到了咸陽城外的霸上,秦王子嬰穿著白衣服,駕著素車,捧著玉璽來投降,秦朝就這么亡了。
進了咸陽,劉邦的老毛病又犯了——看著秦宮的美女珍寶,眼睛都直了,想住進去享受。樊噲勸他:“你是想當富翁,還是想奪天下?”張良也跟著勸,劉邦才算清醒過來,封了府庫,還軍霸上,跟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老百姓一看,這沛公比秦朝的官強多了,紛紛送酒肉犒勞軍隊?!陡咦姹炯o》里說“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劉邦這波“收買人心”的操作,比后來項羽坑殺降卒、火燒阿房宮高明太多。
但麻煩很快就來了。項羽打完巨鹿之戰(zhàn),帶著四十萬大軍也趕到了鴻門,聽說劉邦想當關中王,氣得差點當場發(fā)兵。劉邦手下的曹無傷還跑去告密,說劉邦想獨占咸陽的寶貝。
這才有了著名的“鴻門宴”。項羽的叔叔項伯跟張良是好朋友,連夜跑去給張良報信,劉邦趕緊跟項伯結為親家,求他幫忙說好話。第二天劉邦去鴻門謝罪,把姿態(tài)放得極低:“我能進關中,全靠將軍(指項羽)神威,哪敢稱王?。 表椨鸨凰宓脹]脾氣,還把曹無傷給賣了:“都是你手下曹無傷說的,不然我哪會懷疑你。” 范增好幾次使眼色讓項羽殺劉邦,項羽假裝沒看見;項莊舞劍想刺殺劉邦,項伯又出來擋著。最后劉邦借口上廁所,抄小路跑回了霸上,算是撿了條命。這事兒能看出劉邦的本事:該慫的時候能慫到底,該跑的時候絕不戀戰(zhàn)。
項羽后來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劉邦封到巴蜀、漢中當漢王,還封了三個秦國降將在關中盯著他(就是“三秦”)。劉邦氣得想立馬跟項羽翻臉,蕭何勸他:“巴蜀雖然偏,但總比死強。咱們先在這兒養(yǎng)精蓄銳,再收三秦,天下還是有希望的?!眲钸@才忍了,帶著人馬去了漢中,還故意燒了棧道,讓項羽以為他安心當漢王,不想東出了。
沒過幾個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那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口氣收復了三秦,正式跟項羽撕破臉。這時候的劉邦,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泗水亭長了,他手下有蕭何管后勤、張良出計謀、韓信掌兵權,還有樊噲、周勃這幫老兄弟沖鋒陷陣,團隊配置相當豪華。
不過跟項羽比,劉邦打仗的本事差遠了。彭城之戰(zhàn),劉邦糾集了五十六萬大軍,趁項羽攻打齊國的時候,占了項羽的老巢彭城。他又飄了,天天在彭城喝酒慶功,結果項羽帶三萬精兵殺回來,把漢軍打得大敗,劉邦只帶著幾十個人逃跑,連老婆呂雉和老爹劉太公都被項羽抓走了。逃跑路上,劉邦嫌車跑得慢,居然把親生兒女推下車好幾次,還是夏侯嬰拼死又抱了上來?!陡咦姹炯o》里這段寫得特扎心:“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這事兒雖然不光彩,但也能看出劉邦的狠勁——為了活命,啥都能豁出去。
接下來的幾年,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爭霸”。倆人打打停停,劉邦輸多贏少,但他有個優(yōu)勢:蕭何把關中治理得井井有條,總能給他送兵送糧;韓信在北邊一路開掛,滅了魏、趙、燕、齊,從側面包抄項羽;而項羽雖然能打,卻剛愎自用,聽不進范增的勸告,還把韓信、英布這些人才逼到了劉邦那邊。
最經(jīng)典的是“鴻溝對峙”。項羽把劉太公綁到陣前,對劉邦說:“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劉邦居然笑著說:“當年咱們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煮了你爹,別忘了分我一杯羹!” 項羽氣得差點吐血,卻也沒真煮劉太公。后來倆人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項羽把呂雉和劉太公送了回來??蓜钷D頭就撕了協(xié)議,聯(lián)合韓信、彭越一起追擊項羽,把他圍在了垓下。
垓下之戰(zhàn),韓信玩了把“心理戰(zhàn)”,讓士兵們夜里唱楚歌,項羽的手下一聽,還以為楚地全被占了,軍心大亂。項羽帶著八百騎兵突圍,跑到烏江邊上,身邊只剩下二十八個人。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回江東,從頭再來,項羽嘆口氣說:“我?guī)О饲Ы瓥|子弟出來,現(xiàn)在就剩我一個,還有臉回去嗎?” 于是拔劍自刎。劉邦這才算徹底贏了,公元前202年,他在定陶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當了皇帝的劉邦,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他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但心里始終不踏實,這些異姓王個個手握兵權,他總怕他們造反。果然,沒過幾年,臧荼、韓信、彭越、英布先后被他以“謀反”的罪名收拾了,韓信臨死前喊“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成了后世功臣的“警鐘”?!陡咦姹炯o》里記載他殺彭越時“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把彭越剁成肉醬分給諸侯看,夠狠夠絕。
劉邦對自己人倒是挺夠意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這些文臣,樊噲、周勃、灌嬰這些武將,都封了侯,還跟他們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他把兒子、侄子封到各地當王,想靠血緣關系保住劉家的江山。
當了皇帝的劉邦,也沒忘了老家。他回沛縣時,擺了場大酒,請父老鄉(xiāng)親喝酒,還唱了首自己編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著唱著還哭了,說:“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這時候的他,雖然成了天子,卻也有普通人的鄉(xiāng)愁。《高祖本紀》里這段寫得特別鮮活,把帝王的霸氣和凡人的溫情混在一起,讓人覺得劉邦這老頭還挺真實。
劉邦晚年過得不太平。他征討英布時中了箭傷,身體越來越差,還總懷疑有人要奪他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主要是怕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搶位置)。呂后請來了“商山四皓”(四個有名的隱士)輔佐劉盈,劉邦一看,連自己都請不動的人,居然愿意幫劉盈,就知道太子的位置穩(wěn)了,嘆口氣對戚夫人說:“我也沒辦法了,以后呂后就是你的主人了。” 這大概是這位“逆襲皇帝”少有的無奈。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長樂宮去世,活了六十二歲。他從一個“街溜子”到開國皇帝,用了不到十年;從泗水亭長到君臨天下,靠的不是武功蓋世,也不是出身名門,而是會用人、能忍辱、懂人心。他自己也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這段話寫在《高祖本紀》里,算是劉邦對自己一生最精準的總結。
回看劉邦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這哥們就像個“社會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沒讀過多少書,卻把人情世故、權謀算計玩得爐火純青。他貪財好色,卻能在關鍵時刻管住自己;他敗仗吃了無數(shù)次,卻總能爬起來再戰(zhàn);他殺功臣時夠狠,卻也沒忘了老家的父老。這樣的皇帝,不像項羽那樣高高在上,倒像個你我身邊可能遇到的“老油條”,只不過他把“老油條”的智慧用到了極致,最終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或許這就是劉邦最牛的地方——他從不裝腔作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得到它。正如《高祖本紀》里沒說卻處處體現(xiàn)的:成大事者,不一定得是完美的圣人,有時候,一個懂得變通、能屈能伸的“普通人”,反而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