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2日。從德國大眾進口的CKD零部件陸續(xù)到港;北京吉普嘗到了合資帶來的甜頭;中國開始把引進跨國汽車制造商作為重頭戲,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合資辦廠的力度。在歐美汽車制造商批量到東方來吃螃蟹的時候,日系汽車制造商選擇了觀望,他們正在啃比進入中國市場更硬的骨頭。
在經過連續(xù)的談判后,美國、法國、德國(聯(lián)邦德國)、日本、英國的財長與央行一把手,在紐約廣場酒店開完閉門會議后,發(fā)布了聯(lián)合公報。它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做《廣場協(xié)議》。日本參會的代表是大藏大臣宮澤喜一和中央銀行總裁澄田智。等到包括日本汽車制造商等體味到這份協(xié)議的威力時,都會罪名安到了后來才出任大藏大臣的竹下登頭上。
《廣場協(xié)議》對日本汽車行業(yè)的沖擊,并不比在金融市場等領域的小。自此開始,本田、豐田、日產、三菱、馬自達等日系整車制造商掀起了新一輪的赴美建廠潮。要是眼下中國汽車制造商也有這樣的機會,絲毫不用依律逼迫,自愿去美投資的整車廠家都會擠破頭。為了追求更高的附加值,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等品牌也被制造了出來。
豐田們沿著協(xié)議的邊緣,頂著自愿限制出口的帽子,繼續(xù)擴大在美國的市占率。底特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老板們,再也沒有勁頭嘲笑這些只會制造丑陋汽車的野蠻人,直到日系車成了各類轎車、SUV細分市場的頭部選手。美國市場成了日系車銷量和收益的主要來源。
反反復復十幾年后,日本和美國各方圍繞汽車的爭吵,只剩下華盛頓官員在東京醉酒的傳說:
燒酒也能醉人。
2025年8月8日。美國對從日本進口汽車的新關稅落槌,在之前2.5%稅率的基礎上,再加征12.5%的關稅,總稅率為15%,大幅低于之前日美談判期間27.5%關稅的標準。雙方一攬子的協(xié)議內容,讓敏感的專家嗅到了40年前的味道:
這是在沒有談判桌的廣場協(xié)議。
基于新的關稅稅率,7家日本汽車制造商2026年3月期(即: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的損失總計達到了2.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16億元。其中,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的損失最大,達到了1.4萬億日元;已經背負赤字的日產,更是雪上加霜;對美國市場依賴度最高的馬自達,利潤幾乎被吞噬。
由于日產沒有公布業(yè)績預測,以豐田、本田、三菱、馬自達、斯巴魯?shù)?家整車制造商的業(yè)績預測進行簡單計算,相當于它們的營業(yè)利潤總額同比減少了36%。照這個速度減下去,所有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利潤大幅超過豐田就有希望了。
當此之際,日系整車制造商并沒有把損失全部轉嫁給供應商。日本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在對外聲明中說,保住日本國內550萬汽車工人的就業(yè),需要整車廠家先勒緊褲腰帶。日系整車制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是合作伙伴的關系,金主爸爸當久了,會容易癱軟。有苦讓主機廠的領導們先吃,才是智電化轉型最重要的部分。
2025年8月9日。日本各大整車制造商迎來9天的夏季長假,新的汽車關稅橫貫盂蘭盆節(jié),帶來了更多的不安與憂慮。日本專家得出的新結論是,美國通過對日本進口汽車加稅,實質上是在迫使日本企業(yè)把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符合其產業(yè)回流的戰(zhàn)略,而不是單純解決貿易赤字。要吃全球汽車市場的飯,就得有能力經受住多變政經體制的沖擊,這是所有出口車企都繞不開的難題。
事發(fā)至今,日本大媽們沒有走上街頭去砸特斯拉的充電樁,日本媒體的主編和前主編們沒有號召對通用的進口車下手,聚集在東京麥當勞店里吃貨們沒有邊吃邊砸。
明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再觀察一下看看,日本韭菜有沒有走集體上街吆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