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巴克公布了一份“下沉戰(zhàn)略”白皮書:未來三年新增3000家門店,其中80%將落子縣城。
這事兒一出,大家普遍有兩個猜測:
要么,是星巴克終于在一線城市卷不動了,被迫向低線市場“下沉”,去和瑞幸、庫迪們打價格戰(zhàn);
要么,就是星巴克瘋了,縣城人會買一杯二三十塊錢的咖啡嗎?
這兩個猜測都對,但都只看到了表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高明的品牌認知“特洛伊木馬”。它表面上是開店,實際上,是在縣城發(fā)起一場品牌心智的降維打擊。
它真正的意圖,是把一個在一線城市的“第三空間”品牌,改造成縣城居民心中至高無上的“第一地標”。
這背后,藏著一套我認為的星巴克的品牌邏輯。
一、一線城市的老朋友縣城里的陌生人
我們先來做個心智上的區(qū)分。
在北上廣深,星巴克是什么?
它可能是你上班路上的一杯日常飲品,是你和朋友見面聊天的場所,是你帶著電腦去辦公的“第三空間”。它已經(jīng)內(nèi)化為一種習慣,一種功能性的存在。你不會特意去星巴克打卡,因為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但你有沒有想過,在縣城,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它不是日常,它是地標。 它不是功能,它是儀式感。
湖南瀏陽的一位顧客在小紅書上分享:“第一次帶爸媽進星巴克,27元一杯拿鐵他們覺得貴,但愿意為了拍照買單?!边@篇筆記收獲了3.8萬個贊。
看到?jīng)]?在縣城,星巴克的核心產(chǎn)品已經(jīng)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次對高端生活體驗的入場券”。它賣的是體面、是向往、是社交貨幣。它成為了縣城居民心中,對都市生活最直觀、最可觸及的“第一地標”。
二、數(shù)據(jù)里的秘密:一個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價值市場
很多人只看到了星巴克在縣城開店,卻沒看到它背后那份驚人的數(shù)據(jù)。這不只是幾組數(shù)字,這是一份星巴克用真金白銀勘探出來的縣城“價值地圖”。
1.選址的“秘密公式”:它不是在找人,是在找“心”
星巴克在縣城的選址,絕非隨機。官方口徑披露的選址模型,幾乎是“地標”戰(zhàn)略的最佳注腳:
·常住人口≥30萬:確保有足夠的人口基數(shù);
·GDP≥300億元:保障基礎的消費能力;
·核心商圈客流≥8萬/日:確保門店能成為物理上的“流量中心”;
·星巴克高線城市會員返鄉(xiāng)率≥15%:這是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它不是在找“咖啡消費者”,它是在尋找那些對星巴克有認知、有情感,并帶著“一二線城市生活方式”返鄉(xiāng)的人。這些人,是星巴克在縣城播種“地標”心智的種子用戶。
浙江德清的星巴克店長透露,門店開在莫干山景區(qū)唯一商業(yè)街,“物業(yè)免租兩年,房租成本幾乎為零”。這說明星巴克在縣城也采用了“輕資產(chǎn)”模式,通過縮減20%門店面積到90-110平米,在核心地段低成本“立碑”。
2.消費數(shù)據(jù)的“反常”:縣城用戶比一線城市更“忠誠”?
這些數(shù)據(jù)顛覆了我們對縣城消費者的固有認知:
·縣域門店同店銷售同比增長12%,高于一二線城市的4%。
·縣域門店活躍會員增速是一二線城市的2倍。
·縣域門店客單價僅比一二線城市低5-8%。
尤其是“月復購高達2.8次,遠高于一二線城市的2.1次”這個數(shù)據(jù)。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了縣城用戶對星巴克的消費,不是一次性的“好奇心打卡”,而是一種高頻次的、帶有儀式感的、向往性消費。他們不是為了咖啡的功能而來,他們是為了品牌心智而來。
如果星巴克只是單純的“下沉”,去和9.9元的產(chǎn)品打價格戰(zhàn),那么它的復購率只會很低,因為消費者隨時可以轉(zhuǎn)向更便宜的替代品。但現(xiàn)在的高復購,恰恰說明它成功俘獲了一批忠實用戶,將“喝星巴克”這件事,內(nèi)化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3.財務數(shù)據(jù)的“真相”:地標,也能賺錢
你以為縣城門店不賺錢嗎?你又錯了。
官方披露的縣域門店EBITDA利潤率僅比高線城市低1.2pp。這意味著,在縣城,星巴克依然維持了與一線城市幾乎持平的盈利水平。它沒有為了“下沉”而犧牲利潤,因為它壓根兒不是在打價格戰(zhàn),它是在打價值戰(zhàn)。
4.競爭的“維度錯位”:它根本沒有對手
在縣城,星巴克面臨的競爭者,如幸運咖(1800+家)、庫迪(10050+家),在門店數(shù)量上完全碾壓星巴克僅有的450+家門店(截至2025年3月)。
但星巴克根本不屑于和它們在同一個維度競爭。它堅守自己的品牌調(diào)性,哪怕在“降價”話題上,微博閱讀高達2.3億,它依然重申“不參與價格戰(zhàn)”。因為它知道,一旦價格戰(zhàn),它就從“第一地標”的神壇跌落,成為一個普通的“咖啡店”。這種品牌自殺,星巴克絕對不會干。
它在做的,是占領心智,而不是占領市場份額。
三、這是一場品牌冒險風險和機遇一樣大
當然,盡管星巴克的“第一地標”品牌戰(zhàn)略看似精妙,但它并非沒有風險。這更像是一場小心翼翼的賭博,而“特洛伊木馬”隨時可能失控。
·品牌稀釋的風險:縣城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星巴克通過各種券碼、活動變相讓利,讓拿鐵價格降至23元左右。這種看似“不參與價格戰(zhàn)”的姿態(tài),長期來看,仍可能稀釋其高端品牌形象。當“星巴克也很便宜”的認知形成,它“第一地標”的象征意義就會逐漸削弱。
·競爭對手的模仿與反擊:霸王茶姬、喜茶等新式茶飲品牌,已經(jīng)在門店裝修和品牌調(diào)性上走高端化路線,試圖復制甚至搶奪“第三空間”和“地標”心智。
·“木馬”反噬:縣城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部分建立在對“新奇”和“洋氣”的追逐上。一旦“第一地標”不再新鮮,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轉(zhuǎn)向下一個熱點。
四、給我們的三個啟示
這個故事,絕不只是關(guān)于星巴克。它是一份關(guān)于品牌如何走向未來的說明書。
1.重新定義產(chǎn)品價值
你的產(chǎn)品在下沉市場能扮演什么角色?不僅僅是提供功能,更要成為一種“身份符號”和“生活向往”。思考你的產(chǎn)品能否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第一地標”,決定了你的定價和市場策略。
2.重構(gòu)競爭維度
當所有人都跟著你“下沉”時,你必須找到一個更高的維度。星巴克在縣城的競爭維度,早已不是咖啡好不好喝,而是“這地方,能不能代表我的生活層次”。你的品牌價值,能否讓消費者覺得“值這個價”,哪怕它有點貴?
3.制造體驗,而不是賣貨
在下沉市場,你的營銷不能只停留在“賣貨”。你必須“造夢”。星巴克通過在縣城最核心的商圈開店,通過高標準的服務和門店設計,通過引導消費者分享“第一杯星巴克”的儀式感,它賣的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個關(guān)于美好生活的夢想。你的品牌,能否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一個精神入口,一個向往之地?
真正的品牌高手,不是在下沉的泥潭里打滾,而是用“第一地標”的心智,去重新定義一個市場。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