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瑪麗和麥克斯》是一部澳大利亞動畫電影,拙稚的畫風下隱藏著一個深刻而感人的故事。電影的主角瑪麗和麥克斯是兩個被世界邊緣化的人,通過跨越兩大洲、持續(xù)近二十年的書信往來,他們在彼此的不完美、脆弱和掙扎中,尋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救贖。
電影深刻地描繪了孤獨的兩種不同形式。對于瑪麗而言,她的孤獨來源于親情的缺失以及友情的淡薄,而經歷豐富、樂于分享的麥克斯就是瑪麗童年里的微光。
麥克斯的孤獨更為徹底。由于童年、青少年和壯年期間遭受的種種不如意,麥克斯罹患了一種孤獨癥,這像一座大山橫亙在他和外部世界之間,讓他陷入了無解的孤獨。紐約喧囂的街道,難以揣測的人際規(guī)則,甚至表情、氣味等感官性的刺激,一切對麥克斯而言都是難以解讀、無法承受的洪水猛獸。因此,即便他渴望連結和“交一個真正的朋友”,也難以逃離這種內在的困境。
直到有一天,麥克斯的信箱里出現了一封來自澳大利亞的信。天真的瑪麗對麥克斯而言是一個未經社交規(guī)則馴化過的朋友,她對于世界的好奇、對于麥克斯幫她解決具體問題的需要,以及之后的正反饋,都帶給了麥克斯非常重要的情緒出口,他體內空虛的情感終于有了一個可以依傍的對象,難熬的時光也慢慢變得輕松了很多。
憑借自身的聰慧和毅力,在友誼的滋養(yǎng)下,瑪麗成功考上大學,研究起了孤獨癥,甚至采用麥克斯的情況作為案例,寫了一本書,在她滿心歡喜地把著作寄給麥克斯后,麥克斯卻大發(fā)雷霆。在瑪麗看來,她對朋友的關心完全出于好意,但在麥克斯的理解里,他唯一的朋友未經允許就將他的創(chuàng)傷、隱私和弱點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了別人,他感受到一種利用和背叛,他內心的安全防線被徹底擊垮。在極度的痛苦中,麥克斯撬下打字機上代表“寬恕”的字母鍵,并把它寄給了瑪麗,這種沉默的控訴,宣告了友誼的終結。而瑪麗收到這枚按鍵之后,瞬間明白了自己的“善意”造成的巨大傷害,巨大的悔恨與失落幾乎將她摧毀,她陷入了深度的抑郁,甚至一度放棄自己的生活。
在這件事情中,兩人的反應都是對方所沒有想到的,麥克斯極度憤怒,瑪麗郁郁寡歡,原因就在于兩人都把對方視為自己唯一的朋友。對于現實世界中的普通人而言,成長路上或多或少都會結交到真心的朋友,而瑪麗成年之后,仍然困囿于和麥克斯細若游絲的友情之中。
后來,陷入病痛折磨的麥克斯,看到打字機上的字母“M”,忽然想起了瑪麗,他并沒有認可瑪麗,卻依然選擇了原諒,他仍然懷念曾經真摯的連結帶來的陪伴與治愈,在生命的垂暮中寬恕了唯一的朋友,他把心愛的玩偶都寄給了瑪麗,并寫了一封長長的自白,這份禮物的到來,拯救了瑪麗的生命。這也是影片在悲劇之中點亮的一束微光,它承認了傷害的深刻,卻又強調了真正的友誼與愛,能夠穿透誤解與傷害的迷霧,實現最終的和解。
回顧整部電影,如果用“MBTI十六人格測試”來測試人物性格,瑪麗和麥克斯一定是典型的“I人”,對于他們而言,獨處是一個充電的過程。但獨自生活久了,體內的“電量”就會變得過飽和,在完全靜謐、毫無回聲的狀態(tài)下,人的大腦是承受不了的,所以,“拋下書本上街去”以及和朋友相處的過程,就是釋放電量的過程。麥克斯在最后給瑪麗的信中寫道:“上帝賜予我們家人,感謝上帝,我們可以選擇朋友?!迸笥咽亲约禾暨x的親人,“友誼”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命題,后來瑪麗終于來到了麥克斯家里,卻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安詳離世,在滿是遺憾的錯過中,在麥克斯家里貼滿整面墻的信紙中,人們看到了友誼的另一種形式。
(作者為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研究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