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女子回廣東廉江娘家暫住,被同村男子闖入家中,連帶著孩子、母親3人一起殺害的事情。因為行兇者的家屬拋出了“精神病”的理由,所以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殺了人,就精神病。精神病也不能繼續(xù)成為免掉刑事責任的理由。
今天3個多小時的庭審結(jié)束后,法院當庭宣判死刑。
不僅是死刑,而且還是當庭宣判。換其他類似案件里,大多都是先研究一下,改日再判。不說那些有的沒的,先看看新聞底下的聲音。
這次的確要給湛江中院點個贊,原因我昨天就說過了,對于這類案件,更多的法院、法官,會選擇一板一眼的跟著條文走,那是最省事,最不留話柄的做法。但湛江中院選擇了不跟你多逼逼,當庭判死刑。
基本上可以說,每條評論里都出現(xiàn)了三個字“判得好”。有時間的也可以自己去翻翻,這次熱搜詞條下面,點贊的聲音密密麻麻,確實是非常之多。
可見,精神疾病患者,在屢次三番對法律和人性的冒犯之后,在很多人的心中早已不是弱勢群體。
因為對待有些事實,靠人類的判斷的確無法完全拿捏,比如:行兇者是否完全意義上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要怎么百分百正確的判斷?否則的話,哪怕他有一絲絲借助“精神分裂”這個名義放大歹念的空間,那都是故意殺人。
我注意到今天這起判決里,就寫到了這樣一句話:法院認為,被告人葉德志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且情節(jié)惡劣,手段殘忍,犯罪后果特別嚴重。
也就是說,這次之所以直接判死刑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于“故意”這兩個字。換言之,法院認為葉德志殺害那一家三口的行為,跟他的“精神分裂癥”沒有關(guān)系。他就是要行兇,而病情則是他早已準備好的借口。
看到?jīng)],這就是“精神病”。他說他自己行兇時精神不受控制??蓪嶋H上呢,誰又能完全判斷出他是不是在說謊?而葉德志這起事件再次證明,他們就是會借助病情來說謊,這類人絕不處于弱勢。
因此這回的判決,是有意義的。至少它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下一個行兇的“精神病”心生恐懼,這塊免死金牌上,已經(jīng)開始有裂縫出現(xiàn)了,誰也不知道哪個時刻,它會徹底爆裂。
一些媒體可能也想表達這類想法,比如“都市報道”,今天又發(fā)了一條“廣東廉江”的新聞,男子戴頭盔持菜刀,闖入民宅行兇,造成一死一重傷的嚴重后果。事后他也同樣拿出了一份鑒定報告,急性短暫性精神病。
受害者家屬的發(fā)聲,幾乎也和所有精神病行兇事件中受害者家屬發(fā)聲完全一致:行為根本不像精神??!不認可不接受。
這個事情我之前就看到過了,可為什么都市報道要“再提一次”,僅僅只是新采訪到了內(nèi)容這個原因嗎?
同樣發(fā)生在湛江廉江的事情,且選擇在這次審判當日報道,恐怕不只是“湊巧”。媒體想表達的,和人們所想的,大致是相同的:精神病患者的行為問題,已經(jīng)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慎重對待的時刻。放任,輕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是縱容和傷害。
那么,這次判得好,下次呢?
說實話,我并不看好,精神病犯罪的問題,對法官來說始終都是個左右搖擺的難題,剝奪一個人的生命無論是對法官還是執(zhí)行的人來說,都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簡單,所以判決還是會因人而異。
但我們必須看見,問題已經(jīng)嚴重到什么程度,呼吁和發(fā)聲,表達和譴責,才能帶來改變。精神病行兇的問題如此,未成年霸凌以及故意傷害也是如此。
今天,我們看到了精神病那塊免死金牌稍稍碎裂的聲響。希望下一次,再有不幸出現(xiàn),我們能看到“未成年”三個字也不再是固若金湯的城墻。
有時候,決絕的態(tài)度絕不是冷漠。恰恰相反,那是希望悲劇減少的善良,那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