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在一村,十七年的成長與傳承
一座舞臺上“活著的博物館”,一段不說就會被遺忘的故事,這是屬于夏天的旅程——《寶島一村》巡演再次啟動,8月22日-8月23日的北京站巡演將迎來王偉忠的特別出演;而9月也將迎來專屬版的又一次出發(fā)。雙版本的《寶島一村》將用半年時間走遍大江南北,這個跨越半個世紀的鄉(xiāng)愁故事將又一次感動無數(shù)人。
日前,雙版本《寶島一村》的“靈魂人物”——編劇、導演賴聲川、男主人“老趙”的兩位飾演者屈中恒和著名演員文章,從眷村二代演到一代的那維勛,以及新生代演員上劇團的司雯,齊聚北京世紀劇院,與觀眾分享十七年來村里村外的點點滴滴,述說這些年的成長與傳承。
從青澀到成熟,他們在劇中活成父輩的模樣
《寶島一村》的誕生,離不開兩個男人——賴聲川與王偉忠。王偉忠是眷村長大的孩子,因擔憂眷村記憶隨拆遷消散,于是他找到了賴聲川,希望能夠做一個關于眷村的舞臺劇,把記憶中的兒時生活搬到戲劇舞臺上,讓更多的人了解眷村、了解那段記憶。王偉忠用一句“電視都是速食,只有話劇才是永恒的。”打動了賴聲川。賴聲川把自己從王偉忠那兒聽說的和親歷的25個家庭、上百個故事,濃縮成了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生活片段。2008年,《寶島一村》終于和觀眾見面了。
2010年,《寶島一村》開啟了大陸巡演,當時北京首演的劇場正是本次分享會所在的“北京世紀劇院”。十五年前,這個關于眷村的故事終于來到了海峽對岸,來到了眷村人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
《寶島一村》最當初“建村”時,眾多眷村子弟聞聲主動加入,紛紛向導演賴聲川自薦:“我們都是眷村子弟,一定要來!一切事情都排開,一定來!”屈中恒和那維勛便是其中的兩位。
飾演“老趙”的屈中恒,將自己的父親作為觀察、參照的對象?!拔野职值暮芏嘈愿衿鋵嵑汀馅w’一樣,熱心、愿意幫助鄰居,比如他掃地的時候,把自家院子掃完,還要幫鄰居門前也掃一掃?!馅w’身上的許多東西我都會去觀察我爸,跟他聊天。”因著出演《寶島一村》的契機,屈中恒有機會重新認識一次自己的父親。而如今,屈中恒自己也是四個女兒的父親,這一次更是帶著自己的女兒開啟《寶島一村》的巡演,一遍又一遍地看這個對她來說有些遙遠卻那么近的故事。
而那維勛則是從眷村二代的“大?!毖莸搅艘淮摹袄钭涌怠?,代際的變換也是一次成長。在劇中,他演繹的情節(jié)與父輩的經(jīng)歷相似。那維勛的父親七歲時與奶奶和叔伯們一起輾轉來到臺灣,但奶奶在遷徙的中途就過世了,父親四兄弟也走散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卻也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四兄弟在因緣際會之下,慢慢地重逢了。然而自從父親七歲去到臺灣,便沒有再回來過大陸,直到2007年左右才回到老家。那維勛說:“2016年我父親去世,所以在此之后的每一場《寶島一村》,我都覺得是演給天上的爸爸看的?!?他會將舞臺上屈中恒最后的讀信片段,當作是父親在對自己說的話。十七年,那維勛和《寶島一村》一起成長,從“小那”變成“那叔”,收獲了一眾被他稱為“小朋友”的劇迷。
2008-2025的十七年,有人離開,也有人一直都在,《寶島一村》見證了他們從青澀走向成熟,見證了他們的成長。這群眷村二代從照著父輩的樣子演戲,到如今帶著自己的孩子跟隨劇組巡演,在一個個小家庭中可以看見眷村精神的賡續(xù)。
專屬版孕育綻放,五年上演百余場
2020年,在上劇場成立五周年之際,賴聲川和丁乃竺做了一個鄭重的決定,由上劇團的演員們傳承出演專屬版《寶島一村》,將這個感動過無數(shù)觀眾的故事延續(xù)下去。它就像是這群青年演員們的一次驗收,而他們也確實用出色的表現(xiàn)證明了自己可以扛住這個重擔。
五年過去,《寶島一村》專屬版已上演百余場,上劇團身經(jīng)百戰(zhàn),更是在2023年起加入了原始版本的演出,和劇場前輩同臺飆戲。這不僅是一次舞臺上的交流,也讓距離這個故事略遙遠的他們,有機會和真正的眷村子弟對話、深入了解那些真實的故事。最早加入的上劇團演員司雯更是感慨地分享道:“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覺得自己突然身上多了一份責任,我們是賴老師和丁姐的新兵,要怎么展現(xiàn)我們自己,才能獲得前輩老師們的認可,很緊張。但經(jīng)過三年的磨合之后,從一開始的不熟悉到如今成為有愛的一家人,每一位老師都在跟我們說,你們真的特別棒、特別好,不斷給我們打氣、給我們信心,特別感動?!?/p>
2023年起,專屬版不僅駐場上劇場,每年冬天和大家溫暖相見,更是開啟了全國巡演。著名演員文章也傾情加入主演,從“周寧”到“老趙”,他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演繹風格?!百嚴蠋煹膽蚶餂]有簡單的角色?!逼诖恼略谖枧_上詮釋更多樣的角色。
如今,青年一代的演員在舞臺上歷經(jīng)試煉,不斷成長、蛻變,他們已做好準備接過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講述《寶島一村》的故事。
雙版本攜手巡演,燈火照亮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今年,雙版本的《寶島一村》巡演之旅再次啟航。上演17年的經(jīng)典版本將在8月22日-8月23日的北京站迎來它的第350場演出,王偉忠也將特別出演,傾情演繹“說書人”,娓娓道來這個故事;而專屬版如今也上演了116場,雙版本加起來超過460場的演出體量,對一個近三十人的劇組來說是十分不易的。但因為這是《寶島一村》,他們就還在一次次集聚、一次次出發(fā)。
原始版本的每一次出發(fā),都有著特別的意義,他們演繹的是自己父輩的故事——那些回不來的親人長輩,無數(shù)次念叨著“回家看看”;那份錯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的無奈,都轉為了對回不去的土地的渴盼……或許后輩們每一次回到這些美麗的地方,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慰藉,每一次帶著他們的故事走遍全國,就好似替自己回到了故鄉(xiāng),再看看這美麗的大好河山,讓這個鄉(xiāng)愁故事在大江南北被記住。
而專屬版的巡演則是在不斷解鎖新的版圖。今年,專屬版將先后來到合肥與西安,未來還將去往更多城市。西安是文章的家鄉(xiāng),這一次帶戲回家對他來說更有著特別的意義,把這個關于“家”與“親情”的故事帶到長安城,定會留下別樣的感動。隨著專屬版去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年輕的演員們也讓更多人看到這個不說就會被遺忘的故事,讓想念《寶島一村》的人,時不時就可以走進劇場,看看這出戲,吃一個包子。
同一個故事,兩個不同的版本來講述,賴聲川作為創(chuàng)作者也深深感動,他分享道:“我覺得真實、誠懇就是藝術最重要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在《寶島一村》里面是足足有余,所以它的燃料很好,所以可以走這么久。我們選擇將《寶島一村》的故事繼續(xù)說下去,希望可以讓所有中國人都看到她。”
首演十七載,《寶島一村》臺下坐著的觀眾也在變化著。最初大多是耄耋之年的眷村老人被兒子女兒、孫子孫女攙扶著來看這出戲,席間總是傳來此起彼伏的慟哭,劇終時拄著拐杖起立鼓掌,經(jīng)久不息;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年輕觀眾,還有帶著孩子來的家庭會選擇走進劇場,去了解這個不說就會被遺忘的故事。十七年過去,觀眾們依然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
今年夏天《寶島一村》的旅程已啟,北京站的演出將迎來王偉忠的特別出演,專屬版也將在9月開啟巡演,兩岸演員攜手走遍全國,他們不僅僅是把出演《寶島一村》當作一份身上肩負的傳承重任,《寶島一村》更是早已融進了自己的生命之中。是兩代演員用愛與堅守,讓這段跨越半個世紀的鄉(xiāng)愁故事,生生不息,以燈火溫暖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