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囊位置:氣管插管、氣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氣囊位置
? 指示球囊以充氣管與氣囊聯(lián)通,可通過指示球囊為氣囊充氣和監(jiān)測氣囊壓力
【氣囊作用】
固定導管
封閉氣道,保證潮氣量
預防口腔和胃內(nèi)容物反流導致的誤吸或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
【氣囊使用并發(fā)癥】
當氣囊充氣不足,則導致漏氣、誤吸等;
氣囊壓力<20cmH2O時,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內(nèi)容物沿著氣囊皺褶及氣管壁進入肺部,而引起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
若氣囊充氣量過大,氣囊壓過高會影響氣道黏膜供血;
氣囊壓力超過30cmH2O (22mmHg)時氣管黏膜毛細血管灌注明顯減少;
氣囊壓力達到50 cmH2O (37mmHg)時氣管黏膜血供完全阻斷。
【理想的氣囊壓力】
有效封閉氣囊與氣管間的最小壓力,防止氣囊對黏膜的壓迫性損傷。
正常值范圍壓力:25-30cmH2O 容積:5-8ml 。
通過監(jiān)測外露的指示球囊內(nèi)的壓力來反映氣道內(nèi)氣囊的壓力狀態(tài)。
氣囊壓力監(jiān)測值是由氣囊本身的彈性回縮力、氣管壁對氣囊的擠壓力及氣道壓產(chǎn)生的沖擊力組成。
最小閉合技術(shù)(MOV)
持續(xù)正壓通氣治療時,一人聽診。一人向氣囊緩慢注氣直到聽不見漏氣聲為止。然后每次抽出0.5ml氣體時,直到呼氣時出現(xiàn)少量漏氣為止。然后再從0.1ml開始注氣,直到吸氣時聽不到漏氣聲為止。
最小漏氣技術(shù)(MLT)
正壓機械通氣時,一人將聽診器放于甲狀軟骨處監(jiān)聽漏氣聲;先用10ml注射器向氣囊緩慢注氣直到聽不見漏氣為止,再換用1ml注射器從0.1ml開始抽出氣體,直到在吸氣高峰時有少量氣體漏出而病人通氣量無明顯改變?yōu)橹埂?/p>
可預防氣囊對氣管壁的損傷,由于有少量漏氣,口鼻腔內(nèi)的分泌物可通過氣囊流入肺內(nèi)。進食時易發(fā)生誤吸,增加肺內(nèi)感染機會。對潮氣量有一定影響。
缺點:聽診法的兩種技術(shù)操作時間長、步驟多,需要兩人配合;實測法無法持續(xù)、需人工測量、撤下必減壓、并需定期校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