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月4日,紅四軍在羅福嶂進行走下井岡山后的第一次整編,紅28團3營改編為紅四軍1縱3支隊,原下轄4個連分別改編為第9大隊至12大隊。1929年3月18日,紅四軍在長汀進行第二次整編,由原轄兩個縱隊擴編為三個縱隊,第1縱隊3支隊與軍特務(wù)營組建為紅四軍第2縱隊,3支隊由原下轄4個大隊改為3個大隊。為加強2縱4支隊的成分,第3支隊抽調(diào)10大隊改編為4支隊10大隊,3支隊主力第9、11、12三個大隊分別改編為二縱3支隊第7、8、9大隊。本期將專門詳述1929年3月18日長汀整編后紅四軍2縱3支隊下轄各連的歷史沿革,現(xiàn)具體介紹如下:
一,1929年3月18日,紅四軍新建第二縱隊,下轄3支隊分別由原紅28團3營9、11、12連改編而成
1929 年3月18日,紅四軍在長汀整編,由原轄2個縱隊擴編為3個縱隊,將原紅四軍第1縱隊分編為2個縱隊。整編后的紅四軍每縱隊下轄2個支隊,每支隊各轄3個步兵連。新組建的紅四軍第2縱隊下轄3、4兩個支隊,系由原紅四軍1縱3支隊與4支隊改編而成,兩個支隊的前身分別為井岡山紅28團3營與原紅四軍特務(wù)營。具體1929年3月組建的紅四軍二縱4支隊所轄三個連至1933年6月的歷史沿革為:
(1),2縱3支隊7大隊:30年10月改編為紅32團1連,31年10月分編為紅32團1連與紅33團3連,1933年6月分編為紅5團4連與9連:
- 紅4軍2縱3支隊7大隊前身為井岡山紅28團3營9連;
- 1929年2月,改編為紅4軍1縱3支隊9大隊;
- 1929年3月,改編為紅4軍2縱3支隊7大隊;
- 1929年10月,改編為紅4軍2縱5支隊13大隊;
- 1930年10月,13大隊改編為32團1連;
- 1931年10月,32團1連一分為二,一部仍為32團1連,另一部為紅11師33團3連;
- 1933年6月,分別改編為紅1軍團2師5團2營4連與3營9連。
(2),2縱3支隊8大隊:30年10月改編為紅32團2連,31年10月改編為紅33團2連,1933年6月改編為紅5團8連:
- 紅四軍2縱3支隊8大隊前身為井岡山紅28團3營11連;
- 1929年2月,改編為紅4軍1縱3支隊11大隊;
- 1929年3月,改編為紅4軍2縱3支隊8大隊;
- 1929年10月,改編為紅4軍2縱5支隊14大隊;
- 1930年10月,14大隊改編為紅11師32團2連;
- 1931年10月,32團2連改編為33團2連;
- 1933年6月,改編為紅1軍團2師5團3營8連。
- 1935年4月底,8連撤銷番號,與7連合編為7連。
(3),2縱3支隊9大隊:30年10月改編為紅32團3連,31年10月改編為紅33團1連,33年6月改編為紅5團7連:
- 2縱3支隊9大隊前身為井岡山紅28團3營12連;
- 1929年2月,改編為紅4軍1縱3支隊12大隊;
- 1929年3月,改編為紅4軍2縱3支隊9大隊;
- 1929年10月,改編為紅4軍2縱5支隊15大隊;
- 1930年10月,改編為紅11師32團3連;
- 1931年10月,改編為紅11師33團1連;
- 1933年6月,改編為紅1軍團2師5團3營7連。
二,1933年6月藤田整編后紅四軍2縱3支隊各連的沿革:
1933年6月紅一方面軍在藤田整編,紅11師整編為紅1軍團紅2師5團,原下轄31、32、33團分別縮編紅5團1、2、3營。原紅四軍2縱3支隊下轄3個連改編為4個連,其中3支隊7連一分為二,改編為紅5團2營4連與3營9連;3支隊8、9連分別改編為紅5團8連與9連。具體1933年6月至新時期,紅四軍2縱3支隊各連的歷史沿革為:
(1),紅4軍2縱3支隊7大隊一部→紅5團2營4連:
1933年6月,紅11師紅32團1連改編為紅1軍團紅2師紅5團2營4連→長征途中4連與2連合并為2連,35年9月改編為陜甘支隊1縱5大隊2連→八路軍115師685團2營6連(37.8)→115師教3旅7團4連(40.7)→中野1縱1旅1團4連→16軍46師136團4連(49.1),新時期改編為16集團軍136團紅5連。該連歷史上曾榮獲“登城立頭功”“千里躍進大別山模范第四連”“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進軍大西南模范連”“練武模范連”“衛(wèi)生模范連”“反細菌戰(zhàn)模范連”等榮譽稱號。
(2),紅4軍2縱3支隊9大隊→紅5團3營7連:
1933年6月,紅11師紅33團1連改編為紅1軍團紅2師紅5團3營7連→長征途中7連先后與8連、3連合并為7連,35年9月改編為陜甘支隊1縱5大隊3連→八路軍115師685團2營7連(37.8)→冀魯豫軍區(qū)2分區(qū)7團3連→中野1縱1旅1團3連→16軍46師136團3連(49.1),新時期改編為16集團軍136團紅3連。紅軍時期該連先后被授予"奪占天寶山英雄連"與"模范第三連"稱號。
?(3),紅4軍2縱3支隊8大隊→紅5團3營8連:
1933年6月,紅11師紅33團2連改編為紅1軍團紅2師紅5團3營8連→長征途中該連合并為7連,35年9月改編為陜甘支隊1縱5大隊3連→八路軍115師685團2營7連(37.8)→115師教3旅7團2連(40.7)→晉冀魯豫1縱20旅58團1連(47.3)→18軍52師154團1連(49.1),新時期改編為13集團軍149師445團紅1連。1933年8月,紅一軍團授予該連"軍政兼優(yōu)模范連"稱號。
?(4),紅4軍2縱3支隊7大隊另一部→紅5團3營9連:
1933年6月,紅11師紅33團3連改編為紅1軍團紅2師紅5團3營9連→35年9月改編為陜甘支隊1縱5大隊4連→八路軍115師685團2營8連(37.8)→115師教3旅7團特務(wù)連(40.7)→中野1縱1旅1團特務(wù)連→16軍46師136團特務(wù)連(49.1),新時期改編為16集團軍136團紅6連。紅軍長征途中該連被紅一軍團授予"模范第九連"光榮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