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發(fā)現過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嗎?咱老百姓出門遛彎兒,總能看到小區(qū)門口那條不長的街上,紅紅綠綠的藥店招牌一個挨一個。有的地段甚至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甚至會扎堆出現六七家藥店,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藥店批發(fā)市場"。
這就不禁讓人琢磨了,開藥店真這么來錢嗎?還是說這里頭有啥咱不知道的彎彎繞?
先給您說個可能想不到的事兒,您以為藥店靠賣感冒藥、退燒藥這些常備藥賺錢?那可就錯了。這些家家戶戶都備著的藥,利潤薄得跟紙片似的。一盒二十來塊錢的感冒藥,除去房租和雇人的費用,藥店可能就賺個塊八毛的。
真正讓藥店老板偷著樂的,是那些擺在顯眼位置的保健品、醫(yī)療器械,還有慢性病用藥。就拿血糖試紙來說,一盒百十塊錢,利潤能有三四成;那些瓶瓶罐罐的維生素、鈣片,利潤空間更大。
這些玩意兒都是"回頭客"生意,碰上不會網購的退休老人一買就是幾個月的量,用沒了還得回來買,細水長流可比賣感冒藥穩(wěn)當多了。
說到這兒您可能要問,那為啥非得扎堆開呢?單獨開一家不更清靜?這里頭可有講究。用生意人的話說這叫"集聚效應",說白了就是"人多熱鬧好做生意"。
您想老百姓買藥都圖個方便,一條街上藥店多了,大家自然覺得這兒"專業(yè)靠譜",就算多走兩步也愿意來這兒比價。
這就跟買菜去菜市場、買衣服去商業(yè)街一個理兒。藥店老板們心里清楚,與其自個兒在冷清地段單打獨斗,不如在同行旁邊開一家,好歹能蹭到客流。
不過開藥店可不是擺個攤兒那么簡單。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想開藥店光有門面不夠,還得配齊執(zhí)業(yè)藥師,一般都得備兩個,一個在店一個候補,光這一項每月工資就得小一萬。再加上要配冷藏柜、陰涼柜這些專業(yè)設備,前期投入少說也得四五十萬。
那為啥還有人搶著干呢?秘密就在醫(yī)保刷卡上。能刷醫(yī)保的藥店,營業(yè)額比不能刷的平均能高出三四成。特別是那些慢性病患者,每個月拿著醫(yī)??▉碣I藥,簡直就是"穩(wěn)定客源"。
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您可能沒注意,藥店白天看著冷冷清清,其實晚上八點往后才是真忙活的時候。上班族下班買點應急藥,家長給孩子買退燒藥,都趕在這個點兒。
所以現在24小時營業(yè)的藥店越來越多,哪怕深更半夜亮著燈,那都是活廣告。有數據顯示,夜間銷售額能占到全天的一成半左右,這筆賬算下來,值不值得熬夜營業(yè),老板心里跟明鏡似的。
說到這兒得給您提個醒兒,去藥店可得留神貨架擺放。最便宜的藥永遠藏在最下面那層,跟您眼睛平齊的準是利潤高的貨。收銀臺邊上擺的那些口香糖、暖寶寶啥的,就是等著您結賬時順手捎上一個,這套路超市用了多少年,藥店玩得也挺溜。
這么多藥店真能都活下去嗎?實話說,現在這行當早就開始"大魚吃小魚"了。像老某某大藥房、神某這些連鎖品牌,靠著集中采購能把成本壓到最低,單個的小藥店要么選擇加盟,要么就被擠兌得越來越難。
2024年的數據顯示,連鎖藥店已經占到全國藥店總數的六成多,而且這個數還在往上漲。現在開藥店要么找個靠山,要么就得玩出花樣,比如專門搞中藥養(yǎng)生、請個坐堂大夫,不然真干不過那些"有背景"連鎖的藥店。
這些扎堆的藥店,其實暗地里還擔著社區(qū)健康守門人的活兒。很多藥店免費給老人量血壓、測血糖,幫著建立健康檔案,看著是賠本賺吆喝,實際上培養(yǎng)了長期客戶。
有調查顯示提供這些服務的藥店,老顧客能多出幾成。這招既賺了口碑又賺了錢,可比硬推銷高明多了。
小區(qū)門口藥店扎堆,這里頭既有生意經,也有老百姓的實際需要,甚至還能品出點人情味兒。說到底,買賣要想做得長久,光會算賬不行,還得懂人心,這回您知道咋回事了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