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先秦諸子《尚書·五子之歌》
【譯文】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wěn)固了國家才會安寧。
002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獞?zhàn)國·荀況《荀子·王制》
【譯文】水能夠讓船浮在水上,也能夠使船沉到水底,比喻百姓對國家興亡的重要性。
00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獤|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
【譯文】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剝削和壓迫人民的人而死就比鴻雁的毛還輕。
00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譯文】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hù)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005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吨芤住は缔o下》
【譯文】君子在國家安定的時候要不忘危險,國家存在的時候要不忘敗亡,國家大治的時候要不忘變亂。
006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春秋·左丘明 《左傳·襄公十一年》
【譯文】處于安全環(huán)境時要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考慮到危險就會有所準(zhǔn)備,事先有了準(zhǔn)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00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獞?zhàn)國·孟軻 《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008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下》
【譯文】沒有比愛護(hù)百姓更高尚的品德,沒有比禍害百姓更卑賤的行為。
009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呵铩の淖?《文子·上義》
【譯文】如果對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實際情況,就不一定非要遵循舊俗。
010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北宋·蘇轍 《上皇帝書》
【譯文】清除百姓的禍患,猶如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樣。
011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濉とf斯大《周官辨非》
【譯文】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絲一發(fā)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須革除。
012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对娊?jīng)·商頌·玄鳥》
【譯文】一個國家的疆域有數(shù)千里,這是由人民開拓出來的,是他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013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纤巍ぶ祆洹端臅戮浼ⅰ?/strong>
【譯文】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也是為了人民而建立的。
014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鳚h·劉安《淮南子·氾論訓(xùn)》
【譯文】治理國家有一定的綱常,但以有利于百姓為根本;處理政務(wù)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以法令能夠執(zhí)行最為重要。
015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xué)為基?!獤|漢·王符《潛夫論·務(wù)本》
【譯文】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制定使百姓富裕的政策,并把這一政策作為國家之根本政策,還應(yīng)該以正確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作為統(tǒng)治基礎(chǔ)。
016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鳚h·司馬遷《史記·殷本紀(jì)第三》
【譯文】人從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在民眾中可以看出國家治理的狀況。
017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春秋·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
【譯文】要成為一個圣人,就不能有個人意志,只能有百姓意志。
018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fā)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戰(zhàn)國·慎到《慎子·逸文》
【譯文】法律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長出來的,它產(chǎn)生于人間,符合人們的愿望而已。
019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譯文】不辭辛苦地從山林中出來,但愿百姓都能因為自己出山而得飽暖。以煤炭比喻自己,表達(dá)了作者為民效力的愿望。
020尚賢者,政之本也。——戰(zhàn)國·墨子《墨子·尚賢》
【譯文】尊重推崇賢才,任用品行高尚、能力突出的人,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
021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彼巍に抉R光 《資治通鑒》
【譯文】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沒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
022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春秋·管仲 《管子·治國》
【譯文】但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
023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龂骸ょ姇?《芻蕘論》
【譯文】國家的富裕,體現(xiàn)在百姓的富足上。
024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春秋·管仲 《管子·治國》
【譯文】局勢安定的國家,常常是富足的;局勢動亂的國家,常常是貧窮的。
02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論語·季氏》
【譯文】不擔(dān)心財富不多,只是擔(dān)心財富分配不均勻;不擔(dān)心人民生活貧窮,而擔(dān)心生活不安定。
026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獤|漢·班固 《漢書·食貨志第四》
【譯文】《洪范》中講到治理國家的八項要務(wù),其中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是第一要務(wù)。
027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鳚h·司馬遷 《史記·管晏列傳》
【譯文】人們只有在糧倉充盈、衣食飽暖的情況下,才會注重禮節(jié),才會有榮辱觀的意識。
02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東漢·王充 《論衡·書解篇》
【譯文】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
029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呵铩す苤?《管子·牧民》
【譯文】政權(quán)之所以能興盛,在于順應(yīng)民心;政權(quán)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03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呵铩た鬃蛹捌涞茏?《論語·為政》
【譯文】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031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啤蔷ぁ敦懹^政要·政體第二》
【譯文】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只要樹根穩(wěn)固不動搖,就能枝繁葉茂。
032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鳌埦诱墩堫梅e逋以安民生疏》
【譯文】實現(xiàn)國家安定的關(guān)鍵,就在于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而要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就必須體察他們的疾苦。
033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疤斓莱昵凇薄吨芤住罚弧傲Ω黄邸睎|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譯文】上天是不會辜負(fù)有心人的,只要努力去做事,付出的辛勞總會得到回報。
03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呵铩ぷ笄鹈鳌蹲髠鳌ば辍?/strong>
【譯文】民眾的生計在于勤勞,如果勤勞,物資就不會貧乏。
035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啤だ罴潯稇戅r(nóng)》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血汗?
036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獞?zhàn)國·荀況 《荀子·王制》
【譯文】政令適時,百姓就能齊心,有才德的人就會歸服。
037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惹刂T子 《尚書·泰誓》
【譯文】天意就是民意,統(tǒng)治者要遵從百姓的意志辦事。
038天地之大,黎元為本?!啤し啃g等 《晉書·宣帝紀(jì)》
【譯文】天地雖然廣袤無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039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鳚h·戴圣 《禮記·大學(xué)》
【譯文】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
040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獤|漢·班固 《漢書·食貨志》
【譯文】富有的人積累了巨額財富,而貧苦的人卻只能以糟糠為食來充饑,形容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嚴(yán)重。
041為治之本,務(wù)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xùn)》
【譯文】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在于安定民生;安定民生的根本措施,在于使民富裕。
042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
【譯文】謀劃時考慮符合道義的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做事時注重順從民意的就一定能夠成功。
043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春秋·管仲《管子·版法解》
【譯文】與天下人同利的,人們就擁護(hù)支持他;獨攬?zhí)煜吕娴?,人們就圖謀對付他。
044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彼巍ぬK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
【譯文】享受天下的利益安樂,就應(yīng)該對天下人負(fù)起責(zé)任,除天下人之患,解天下人之憂。
045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鳚h·劉向《說苑·談叢》
【譯文】世間萬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長,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義就能成功。
046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獞?zhàn)國·墨子 《墨子·尚同下》
【譯文】為政者要全面了解百姓的真實情況,才能治理好社會,否則就易引發(fā)社會動亂。
04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獞?zhàn)國·荀況 《荀子·天論》
【譯文】天道是持久不變的,它并不因為堯而存在,也不因為桀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規(guī)律來適應(yīng)它,就獲得吉祥;用導(dǎo)致混亂的辦法來對待它,就遭到兇災(zāi)。
048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濉の涸?《默觚·治篇九》
【譯文】對于人才,越求賢若渴就會越來越多,越棄之不用就會越來越少。
049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铣な捊y(tǒng) 《古詩十九首》
【譯文】人生短暫,不足百年,卻總是憂心忡忡于遙不可及的事情。這是“反用典故”的修辭手法,指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常懷憂患意識。
050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獞?zhàn)國·孟軻 《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還不能稱王天下的,從來沒有過。
05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譯文】老百姓所喜歡的就大力提倡、發(fā)揚,老百姓所厭惡的就予以抵制、杜絕。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xué)》
052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鳌ね跬⑾唷渡餮浴び衿?/strong>
【譯文】國家發(fā)達(dá)與否在于民眾是否富裕,國家太平與否在于民眾是否和樂,國家興旺與否在于民風(fēng)是否清正。
053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呵铩す苤佟豆茏印ぞ攀亍?/strong>
【譯文】用天下人的眼睛看,就沒有看不見的東西;用天下人的耳朵聽,就沒有聽不到的東西;用天下人的心思去考慮,就沒有不能理解的東西。
054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譯文】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055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西漢·劉向《說苑·政理》
【譯文】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對待百姓就像父母愛護(hù)子女、兄長愛護(hù)弟弟一樣,聽到他們挨凍受餓就感到哀傷,看到他們勞苦不堪就感到悲痛。成語“愛民如子”出自于此。
056為官,第一要務(wù)是為民?!濉ざ殬E 《丁文誠公家信》
【譯文】從政做官,第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為人民服務(wù)。
057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北宋·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譯文】早起晚睡,沒有一天懈怠。形容勤奮學(xué)習(xí)或不懈工作。
058治天下者當(dāng)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獤|漢·班固 《漢書·鮑宣傳》
【譯文】治理天下者應(yīng)當(dāng)想天下人之所想,不能只憑一己之好惡行事。
059義,謀之法也;民,事之本也?!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上》
【譯文】道義,是制定策略的準(zhǔn)則;民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060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西漢·賈誼 《新書·大政上》
【譯文】身為領(lǐng)導(dǎo)干部,應(yīng)該把使民眾的富裕和歡樂當(dāng)作自己的責(zé)任,把民眾的貧窮和苦難當(dāng)成自己的罪過。
061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鲿x·陳壽《三國志·魏書·華歆傳》
【譯文】治理國家,應(yīng)該以人民為基礎(chǔ),而人民以衣食為根本。
062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惹亍ひ病蛾P(guān)尹子·三極》
【譯文】圣人不憑自己或某人的意志去推行治理天下的方略,而是要以天下人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去制定政策,施政天下。
063民足則懷安?!啤⒂礤a《答饒州元使君書》
【譯文】百姓生活富裕之后內(nèi)心就希望安定。
064政無舊新,以便民為本;人無彼此,以得賢為先。——北宋·蘇轍《傅堯俞御史中丞》
【譯文】政策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都應(yīng)該以有利于人民為根本;人不分這個那個,以有德才的為先。
065服民之心,必得其情?!彼巍ぬK洵《申法》
【譯文】處理問題要符合民眾心愿,首先必須要掌握實情。喻指要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有的放矢。
066失民而得財,明者不為?!彼巍ぬK軾《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譯文】獲得財富而失去老百姓,明智的人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
067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彼巍ぬK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譯文】用武力可以奪得天下,但無法用武力來爭取到老百姓真心實意的擁戴。
068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彼巍こ填U《伊川文集·代呂晦叔應(yīng)詔疏》
【譯文】為政的基本原則,是以順應(yīng)民心為根本,以增加人民生活財富為根本,以安民而不擾民為本。
069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呵铩た鬃蛹捌涞茏印墩撜Z·陽貨》
【譯文】寬厚就會得到大眾的擁護(hù),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
070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啤だ钣^《項籍故里碑銘序》
【譯文】得人心的就能興隆,失去人心的就要滅亡。
071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呵铩た鬃蛹捌涞茏?《論語·學(xué)而》
【譯文】認(rèn)真地做事而講誠信,節(jié)省用度愛惜民力,使民不違農(nóng)時。
072平生乃親多苦辛,愿汝苦辛過乃親?!ぴS衡 《訓(xùn)子》
【譯文】父親一生辛勞勤奮,你們要比我更加勤勉。
073興家之事多途,未有不自勤勞始者也。——清·甘樹椿 《甘氏家訓(xùn)》
【譯文】振興家業(yè)的途徑有很多,還沒有哪一家不是從辛勤勞作開始的。
07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獞?zhàn)國·屈原 《楚辭·離騷》
【譯文】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075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唐·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譯文】高尚的人不自私自利,他所擔(dān)憂的是人民大眾。
076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唐·白居易 《觀刈麥》
【譯文】人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077幼事農(nóng)業(yè),則習(xí)恒敦實,不生邪心。幼事農(nóng)業(yè),力涉勤苦,能興起善心,以免于罪戾?!鳌せ繇w 《渭崖家訓(xùn)》
【譯文】幼時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就會性格敦厚老實,不會產(chǎn)生邪念;幼時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親身體驗到辛苦的滋味,就能一心向善,避免罪過。
078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呵铩た鬃蛹捌涞茏?《論語·為政》
【譯文】用政令來引導(dǎo)百姓,用刑法來整治百姓,百姓雖能免于犯罪,但無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導(dǎo)百姓,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百姓們就既懂得羞恥又能使人心歸服。
07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呵铩た鬃蛹捌涞茏?《論語·泰伯》
【譯文】有抱負(fù)的人不可以不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fù)著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遙遠(yuǎn)。
08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清·顧炎武 《日知錄》
【譯文】國家的興衰,每一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zé)任。
081知責(zé)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zé)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濉ち簡⒊逗桥杂^者文》
【譯文】想成為有所作為的人,就必須要能認(rèn)識到自己肩負(fù)的責(zé)任;而真正要有所作為,則還要能夠踐行自己肩負(fù)的責(zé)任。
082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jì)第六》
【譯文】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yè),必須依靠不尋常的人才。
083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獞?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上》
【譯文】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084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獞?zhàn)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我擅長于涵養(yǎng)我擁有的浩瀚正氣和宏大剛直的精神。
085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啤だ畎住渡侠铉摺?/strong>
【譯文】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fēng)飛起,憑借風(fēng)力直上九霄云外。
086愿將黃鶴翅,一借飛云空?!啤っ辖肌渡习谰啤?/strong>
【譯文】希望能借助黃鶴的翅膀飛上九天,翱翔萬里。比喻人應(yīng)當(dāng)有雄心壯志,勇攀高峰。
087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譯文】掛上云帆,乘風(fēng)破浪,橫渡滄海,一定會到達(dá)理想的彼岸。
08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彼巍ね醢彩兜秋w來峰》
【譯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比喻面對困難和考驗,要堅定目標(biāo)、勇于面對挑戰(zhàn)。
089疾風(fēng)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疾風(fēng)知勁草”出自《后漢書·王霸傳》;“烈火見真金”為諺語
【譯文】在狂風(fēng)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烈火中燒煉才能辨別出金子的真假。比喻只有經(jīng)過嚴(yán)峻的考驗,才能認(rèn)清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看清人的品質(zhì)。
090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惹刂T子《尚書·周官》
【譯文】取得偉大的功業(yè),首先要有遠(yuǎn)大的志向;實現(xiàn)偉大的功業(yè),更在于勤勉努力。
091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濉ゅX德蒼《解人頤·勤懶歌》
【譯文】只要勤奮,天下就沒有難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頭也能昂然挺立。
09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論語·子罕》
【譯文】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09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獞?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上》
【譯文】原意指孔子登上家鄉(xiāng)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天下就會一覽無余,感覺天下也變小了。后用來形容人的境界和視野會隨著站位的增高而不斷提升拓展。
094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遇險即欲避,安得皆通逵?!稹ぴ脝枴杜R汾李氏任運堂二首》
【譯文】人生在世,漫漫長路既有坦途也有險阻;如果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那么還有哪條路可以走得通呢?
095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jìn)?!铣巍し稌稀逗鬂h書·虞詡傳》
【譯文】立志不貪求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行事不躲避風(fēng)險困難。意為要樹立必勝信念、知難而進(jìn)。
096 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呵铩ぷ笄鹈鳌蹲髠鳌る[公四年》
【譯文】與自己相處的眾人背叛,連親人也拋棄自己,什么事情都難以做成了。
097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呵铩ぷ笄鹈鳌蹲髠鳌は骞辍?/strong>
【譯文】使大家都憤怒的事不可去做,單憑個人意愿事情很難成功。
098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南宋·朱熹《朱子家訓(xùn)》
【譯文】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切莫夸耀自己的長處。對有仇隙的人,用講事實擺道理的辦法來解除仇隙,對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誠正直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
099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清·王永彬《圍爐夜話》
【譯文】追求完美的想法,可以用來完善自身的修養(yǎng),卻不可以用來待人接物;知足常樂的想法,可以用來應(yīng)對周圍的環(huán)境,但不可以用在讀書求學(xué)上。
100 治人之道,忌察淵魚;治己之道,則污垢必除。言各有當(dāng),君子念諸。——清·紀(jì)曉嵐《刷銘》
【譯文】對待別人不能太精明苛刻、求全責(zé)備,對待自己卻是要有過必改;各種主張意見等等均有其合理正確的一面,大家要記住這一點。
▼關(guān)注查看深度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