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事,得從2025年8月中旬說起。就在幾天前,具體是8月17日左右,七艘來自渤海輪渡集團的大型滾裝船突然偏離了它們平時在黃海和渤海灣的常規(guī)運營路線,一起往南開去。
這些船包括渤海珍珠號、渤海寶珠號之類的萬噸級家伙,每艘排水量都在2萬噸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5萬噸,總運力加起來能輕松裝下幾百輛軍用車輛和上千名人員。它們平時就是運車運客的民用船,但這次直接南下,穿過黃海,進入臺灣海峽北部水域,最后靠近福建泉州一帶。公開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船的動向很明確,從渤海灣出發(fā),一路直奔東南沿海。
這不是頭一次了。渤海輪渡集團的船隊早就被納入中國軍隊的戰(zhàn)略投送支援船隊,具體是第八運輸大隊。它們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國防標準,能快速切換成軍用模式。舉例來說,2024年8月17日也發(fā)生過類似情況,當時七艘船南下,引發(fā)了外界注意。那次被認為是參加軍民聯(lián)合演訓,跟東部戰(zhàn)區(qū)部隊配合,進行登陸模擬。美軍當時就派RC-135W偵察機從沖繩起飛,全程盯著這些船的動向。RC-135這種電子偵察機,裝備齊全,能截獲信號、拍照監(jiān)視,基本是美軍在印太地區(qū)監(jiān)視對手的標準配置。
這次2025年的動向也差不多。根據(jù)海洋交通數(shù)據(jù)和社交媒體上的跟蹤,這些船在8月18日到19日陸續(xù)抵達泉州附近,很可能是去參加東部戰(zhàn)區(qū)的兩棲投送演習。臺灣的連江縣,也就是馬祖群島那邊,已經(jīng)提高了警戒級別,因為這些船的位置正好對著臺灣西北部。
美軍也沒閑著,派出RC-135W Rivet Joint偵察機,注冊號62-4135,從沖繩基地起飛,在東海和黃海一帶盤旋,緊盯著中國海軍的部署。社交平臺上有人分享了飛行軌跡,這架飛機沿著中國海岸飛,從上海附近一直到青島,甚至監(jiān)視到中國海軍的船只像渤海恒達號和雙泰28號也在臺灣附近活動。
為什么美軍對這些民船這么上心?簡單說,美軍知道這些滾裝船在潛在的臺海沖突中作用太大。中國海軍有全世界最大的登陸艦隊,但要真搞大規(guī)模跨海行動,光靠軍艦不夠。像諾曼底登陸那種級別,得動用成千上萬艘船。中國按照國防動員法,這些民船從建造開始就預留了軍用接口,船員也受過訓練,能在短時間內(nèi)轉(zhuǎn)成運輸部隊的工具。一艘像渤海寶珠號這樣的船,能運一個合成旅的裝備,配合海軍的登陸艦,一波就能投送近20萬噸物資,把好幾個旅扔到對岸。
美軍情報系統(tǒng)清楚東部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備水平高,能冷啟動,就是說不用大張旗鼓,就能快速集結(jié)。2024年的聯(lián)合利劍-2024A演習就證明了這點,美軍反應過來時,部隊已經(jīng)就位了。所以哪怕99%可能是演習,美軍也得防那1%的可能,萬一是真集結(jié)呢?派RC-135就是為了實時收集情報,避免被動。想想看,如果這些船突然參與真實行動,美軍來不及干預,那面子就丟大了。
回溯歷史,這種軍民融合的做法不是新發(fā)明。早在2020年8月,中國軍隊就搞過東部運投-2020A演習,用渤海寶珠號和盛泰號之類的民船,從連云港出發(fā),到嵐山一帶,用浮動碼頭卸載軍車。那次用了20多艘民船和拖船,模擬灘頭卸貨。衛(wèi)星圖像顯示,他們開發(fā)了模塊化浮動棧橋,跟美軍的聯(lián)合后勤過岸系統(tǒng)類似,能讓民船直接在灘頭操作,不用等港口。
2021年夏天,在大成灣訓練區(qū),又看到渤海瑪珠號和翠珠號參與,卸載突擊艇,支持兩棲突擊。用的還是三航工8號半潛駁船,由中國交通建設公司運營。這說明中國在不斷完善民船的軍用能力。2022年8月,海軍用民船像渤海恒通號,在臺灣海峽附近演練,從船上放出登陸艇,載著ZTD-05兩棲裝甲車。衛(wèi)星照片捕捉到這些船在灘頭附近來回,證明民船能直接從海上發(fā)射突擊力量。
再看2023年2月的報告,美海軍研究所指出,中國用民船像海洋島號,從東山港運軍車到對岸,那港沒滾裝坡道,但船用斜角尾門就搞定了。報告還提到偽裝手法,比如用倉庫藏車,再上船,避免衛(wèi)星偵察。79集團軍的防空旅就這么干,從大連到威海,橫跨渤海灣。
這些例子都顯示,民船是PLA投送力的倍增器。中國有63艘潛在可改裝的滾裝船,能大幅提升兩棲能力。美軍年度報告,2024版的軍力和安全發(fā)展報告,就強調(diào)中國海軍在擴大民船使用,潛在用于入侵臺灣。報告說,PLA的聯(lián)合后勤支援部隊主導這些演習,目標是縮短戰(zhàn)爭準備時間。
美軍緊張的根源在于戰(zhàn)略平衡。印太司令部知道,中國近年來演訓越來越實戰(zhàn)化,從2020年開始,就頻繁用民船模擬第二梯隊投送。先用海軍先鋒艦搶灘,再讓民船跟進卸重裝。美軍有天大本事,也擋不住這種效率。RC-135的監(jiān)視,就是為了掌握第一手數(shù)據(jù),評估風險。
美軍盯這些民船,是因為它們模糊了民用和軍用的界限。平時運游客,戰(zhàn)時運坦克,這種雙重身份讓情報分析難上加難。美軍派偵察機,就是要確保不漏掉任何信號。畢竟,在臺海這種熱點,誤判代價太大。
美軍對民船緊張,是因為它們代表不確定性。在高強度對抗中,誰先掌握動向,誰占上風。這些船南下,RC-135緊跟,就是這種博弈的縮影。這事說不完,但核心就是防范那萬一的變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