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掌機領域,Steam Deck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盡管其流行程度遠不及任天堂Switch 2,但對于PC玩家群體而言,它卻是一款堪稱完美的掌機。此前,Steam Deck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幫草臺班子:華碩ROG、聯(lián)想拯救者、微星Claw等PC大廠開發(fā)的掌機,不過迄今為止,這些機型都未能真正撼動其地位。
然而,得益于與Xbox的合作,華碩全新推出的ROG Xbox Ally X憑借更強的性能、更高的便利性以及更響亮的品牌知名度,有望扭轉這一局面。不過,入手新款數碼產品需要考量諸多因素,接下來,我將從參數配置、外觀設計、價格等多個維度,為大家詳細拆解這兩款掌機的實力差距。
核心性能:ROG Xbox Ally X全面領先
本質上來說,所謂的“PC掌機”就是一種異形輕薄本,這也是各PC大廠愿意摻一腳的原因,畢竟供應鏈完備,開模具也花不了幾個錢。
CPU與GPU是決定掌機設備性能的核心部件,這兩款掌機均搭載了AMD芯片。但不同的是,ROG Xbox Ally X所采用的芯片在版本上領先 Steam Deck數代(畢竟OLED版也是2023年的機型了),且核心數量達到了后者的兩倍。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其性能也會翻倍,但足以體現出明顯的升級優(yōu)勢。
內存(RAM)是另一大關鍵差異點。ROG Xbox Ally X 配備了24GB內存,遠超Steam Deck的16GB,這意味著它在運行游戲和加載速度上會快得多。
屏幕方面,Steam Deck的屏幕尺寸雖略大一點,但分辨率最高僅為800p——對于掌機來說,這個分辨率其實已經足夠(而且有利于省電),但ROG Xbox Ally X的目標更高,配備了一塊1080p全高清屏幕,刷新率甚至可達120Hz。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機型還支持“自動超級分辨率”(Auto SR)技術,相當于專屬的AI畫質增強功能,能進一步提升畫面表現。當然,Steam Deck用戶也可“加錢”選擇OLED版本,以獲得更清晰細膩的顯示效果。
存儲容量的對比則更為直觀。Steam Deck默認存儲容量為64GB(支持后續(xù)升級),而ROG Xbox Ally X直接標配1TB大容量存儲,無需用戶額外擴容。
此外,網絡連接能力也不容忽視。ROG Xbox Ally X支持 Wi-Fi 6E 技術,不僅能讓游戲下載過程更順暢,還能為多人聯(lián)機和云游戲提供更穩(wěn)定的網絡連接——對于掌機而言,這一特性無疑是一大亮點,畢竟誰都不想在外出時,因為等待游戲下載而錯過即時開玩的機會。
續(xù)航方面,目前我們尚無法通過實際測試判斷兩款設備的續(xù)航表現(具體續(xù)航會因游戲運行負載不同而有差異),但從電池容量來看,ROG Xbox Ally X 搭載的80Wh電池,相比Steam Deck的 40Wh和OLED版的50Wh電池,考慮到原生Windows 11比SteamOS要費電,我們不知道微軟能為了這款掌機將Windows 11優(yōu)化到什么地步,但至少能保證兩者在續(xù)航能力上處于同一競爭水平。
外觀設計:Steam Deck更注重實用性
自Switch問世以來,幾乎所有掌機都沿用了其經典的基礎設計框架。Steam Deck的設計主打實用性,沒有過多花哨的元素,但部分用戶反饋,長時間握持會感到些許不適。盡管它比ROG Xbox Ally X略輕一點,但這點重量差距不足以帶來明顯的使用體驗差異。簡而言之,Steam Deck的設計理念是“實用優(yōu)先,外觀其次”。
ROG Xbox Ally X的設計亮點則集中在手柄握把上。不同于Steam Deck一體化的機身結構,它采用了辨識度更高的獨立握把設計,能更精準地還原傳統(tǒng)游戲手柄的握持手感,據說可以讓用戶在握持和游玩時更符合人體工學,舒適度大幅提升。
手柄操控:ROG Xbox Ally X復刻Xbox手柄體驗
一眼看去,ROG Xbox Ally X的手柄設計明顯借鑒了Xbox手柄的風格:搖桿采用偏移式布局,功能按鍵顏色與Xbox手柄保持一致,扳機鍵的弧度也能完美貼合手指。如果說其設計目標是 “把Xbox手柄從中間拆開,再嵌入一塊屏幕”,那么它無疑實現了這一愿景。
Steam Deck的原生操控設計則存在一個主要槽點——按鍵布局過于緊湊。雖然按鍵和搖桿的手感本身不錯,但因間距過近,長時間使用可能會讓手部產生不適感。不過,它配備的觸控板算是一個加分項,能讓部分游戲的操作更便捷。
當然,兩款設備均支持通過藍牙連接外接手柄,因此從可選操控方式來看,兩者實力不相上下。但如果僅對比機身自帶的操控系統(tǒng),ROG Xbox Ally X顯然更勝一籌。
游戲體驗:自由與便捷地選擇
對于掌機而言,游戲庫的豐富度至關重要。由于這兩款設備本質上都是迷你PC,因此它們能訪問的游戲庫幾乎完全一致。
只要稍作設置,Steam Deck就能運行所有主流PC平臺的游戲,包括Steam(這是其原生平臺,兼容性最佳)、Epic Games、戰(zhàn)網(Battle.net)等等。而且,得益于Linux系統(tǒng)的開放性,熟悉操作的用戶還能安裝模擬器,拓展游戲類型。
ROG Xbox Ally X在游戲兼容性上與 Steam Deck 基本持平,兩者的核心差異在于用戶界面(UI)。作為首款嘗試將“掌機體驗” 與“主機體驗”融合的PC掌機,它的啟動器設計更加便捷——用戶無需像在Steam Deck上那樣繁瑣操作,就能直接啟動Steam、Epic、戰(zhàn)網和Xbox平臺的游戲。
當然,繞來繞去繞不過臃腫的Windows 11。作為基于Linux的輕量化系統(tǒng),SteamOS剔除了許多不必要的后臺進程,只保留了游戲必需的核心組件,后臺進程數量相對Windows要少很多,通常開機后后臺進程數量只有20~30個左右。Valve專門重構的gamescope-session也會將非必要模塊全部裁剪,這使得系統(tǒng)資源能夠更集中地分配給游戲,從而提升游戲性能。
而Windows 11開機后臺進程就有100多個,這些進程會占用一定的系統(tǒng)資源,影響游戲運行時的性能。當前,目前網絡上經過優(yōu)化的Windows 11系統(tǒng),如一些精簡版系統(tǒng),進程數可以壓縮至55~60個左右,我們期待微軟能為了自己的第一款掌機對Windows 11大動一下刀子。
總結來說:Steam Deck勝在系統(tǒng)開放性更高,能為玩家提供更多自定義空間;而ROG Xbox Ally X則勝在便捷性,讓玩家能以更輕松的方式快速進入游戲。
價格對比:ROG Xbox Ally X定位更高端
Steam Deck提供多個版本可供選擇,價格區(qū)間清晰:
Steam Deck 256GB:400美元(代購價約3100人民幣)
Steam Deck OLED 512GB:550美元(代購價約4200人民幣)
Steam Deck OLED 1TB:650美元(代購價約4900人民幣)
相比之下,目前ROG Xbox Ally X 與基礎版 ROG Xbox Ally 的官方定價尚未公布。不過根據爆料信息,這兩款機型的預計售價高達1050美元(7500人民幣)和700美元(5000人民幣),最終價格仍需等待官方正式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