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初,為掩護中央根據(jù)地而進行西征的紅六軍團,艱難抵達貴州甕安猴場地區(qū)一帶。
按照原計劃,他們在前方的石阡西渡烏江,就能甩開追擊的桂系軍隊,自身能獲取喘息時間,于他們而言,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這時朱總司令發(fā)來電報,告知國民黨桂系軍隊已不再追擊六軍團,部隊無需再往西去,應向江口方向移動,爭取早日跟紅二軍團會合。
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干部看到這則消息眉頭緊鎖,只要渡過烏江,無論有沒有追兵,六軍團都能得到暫時的安全。
若改變方向,桂系又虛晃一槍還在身后的話,六軍團將陷入桂、湘、黔三軍的包圍之中。該怎么做呢?
經過討論,任弼時等人還是決定服從中央命令??珊髞硎虑橥缓玫姆较虬l(fā)展,桂系本來是要撤離,但由于蔣介石的一再命令,他們又折返會合湘、黔二軍,欲于烏江東岸剿滅紅六軍團。
所以六軍團一頭扎進包圍圈中,損失慘重,為保障主力撤退,軍團長蕭克讓麾下的18師掩護。最終主力沖出去了,紅18師卻杳無音訊,即便建國后黨史、軍史部門多次尋找,也沒有任何線索。
直到2002年,石阡縣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又鑄偶然在一次聊天時聽到了一個奇怪的風俗,又經過兩年走訪調研,才揭開神秘的迷霧。
那支“消失”的紅18軍數(shù)百位指戰(zhàn)員,大部分犧牲。而他們背后,還有一個比“狼牙山五壯士”更壯烈的故事。
在很多紅六軍團干部的回憶錄中,關于紅18師的經歷就截止到了1934年10月16日。
當天軍團主力在石阡縣龍?zhí)伶?zhèn)遭到十余個團的敵人堵截,蕭克讓王震率部開道,軍團主力跟進,紅18師負責墊后。
此時紅18師情況特別糟糕,他們雖然還是“師”級編制,但接連征戰(zhàn)減員嚴重,只剩下一個52團共800多人。
且前一晚炊事班在龍?zhí)伶?zhèn)買做飯材料時,錯把特產桐油當成食用油,戰(zhàn)士們吃了桐油炒出來的飯菜,一整夜都在拉肚子。包括師長龍云在內,一個師的人基本沒有休息,到天微涼才稍止腹瀉。
幾個因素加起來,紅18師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但師長龍云明白局勢艱巨,總要有人扛起奔赴最危險的境地,因此咬牙接下了任務。
他鼓舞麾下指戰(zhàn)員,表示只要主力能安全轉移,我們吃點苦、哪怕是犧牲也是值得的!眾人聽后,即便虛弱,也氣勢十足地響應。
16日凌晨5時左右,部隊開始轉移。此刻山林中霧氣彌漫,敵人并未做好充足防御,部隊便快速穿插,抵近河邊。前鋒和主力陸續(xù)過河,只要總部衛(wèi)生隊也到達對岸,紅18師就能放開手腳撤退了。
可惜事情常有意外,反應過來的敵軍迅速從后方逼近,龍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三個團。如果這時18師也緊跟著過河,敵人一定會攆上來,主力撤退的路線也會暴露,于是立即組織防御,誓要把敵人拖住。
密集的槍聲讓已經過河的蕭克警覺,他知道光憑18師那幾百孤軍無法打退敵軍,便讓人追上前頭的紅49團,讓其抽出精干回身救18師。
待49團精干部隊趕到時,18師已被團團圍住,兩部合力才勉強撕開一個口子。這時龍云本可跟著49團一起撤退,但他擔心這樣會給主力帶去危險,就決定率部走另一條路,等安全后再去追大部隊。
49團連忙苦勸,龍云卻堅持自己的意見,情況緊急,無法再爭論,兩部隨即分開。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一別再也沒見過。
對于掩護主力突圍的紅18師,紅六軍團干部們有著深厚的感情,畢竟命都可以說是對方救的,怎么能就這樣“消失”了?就算犧牲,也要有個說法。
建國后的60年代、70年代,組織都調動過專家去考察,可惜當?shù)厝酥恢t軍曾在此與國民黨軍激戰(zhàn),最終去向沒人能說得清。很多六軍團老干部對此無比傷感,晚年仍在念叨此事。
直到2002年,一個意外算是初步揭開了面紗。
當時石阡縣召開縣人代會,縣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又鑄無意間聽到幾位基層干部聊天,他們說石阡縣龍?zhí)伶?zhèn)大山深處的甘溪槽村有個奇怪的風俗,每到重陽節(jié)這天都會去村邊的一座山上祭拜,年年都是如此,山上又無寺廟,不知祭拜什么。
楊又鑄平日里對民俗也很感興趣,就專門找到知情人士詢問,得到的答案是,那座山名為“困牛山”,村民們并非拜鬼神,而是在拜紅軍,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已有六七十年。
作為黨史部門的干部,楊又鑄當然也知曉紅18師的“謎案”,突然聽到時間、地點、部隊這幾大因素都如此吻合,立即來了精神,與同事一起查閱資料、實地走訪。
經過兩年的摸排調研,石阡縣黨史研究室團隊終于還原了那段歷史,他們確認,甘溪槽村祭拜的紅軍,正是“失蹤”的紅18師。
當?shù)厣狭四昙o的老人說,那支紅軍隊伍為保護村民,全部從困牛山跳崖,大部分犧牲。甘溪槽村上下都很感激,因此年年祭拜,一直未斷。
那么,紅18師到底遭遇了什么?為何要跳崖?老人又為什么說是在保護村民呢?這一切,還得從18師跟49團分開后說起。
在目視49團撤離后,龍云轉身回顧一路跟著自己的指戰(zhàn)員們,眼下只剩了400多人,他已然明白大概的結局。于是他做了最后的動員,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接下來要引開敵人的任務和可能要面對到的困境。
全師剩下的400余人沒有一個害怕,表示聽從師長的指揮,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隨即,部隊向甘溪槽村的方向疾行。
敵人見這支很能打的紅軍隊伍沖出包圍圈后快速逃離,斷定他們是去追趕紅六軍團主力,因此也急忙跟了過來。
紅18師的人對當?shù)芈窙r都不熟悉,只好臨時找了一位老鄉(xiāng)做向導。然而這名向導對山嶺的情況同樣知之甚少,導致幾次走了回頭路。
本來18師走到川巖壩時就感覺快要跟敵人脫離,但走著走著仿佛又轉回去了,并且路越來越窄。龍云一看不對,連忙詢問向導怎么回事。
向導支支吾吾回答他對這邊也來得少,一時分辨不出該往哪走。龍云聽后差點跳了起來,不過他知道發(fā)火沒用,還是讓向導冷靜下來認認路。
經過仔細觀察,向導發(fā)現(xiàn)正在往困牛山上走,便說:這山不高,但很陡峭,山上有一邊藤蔓很結實,你們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可以順著藤蔓爬下去。只要爬到下面的黑灘河,再轉向思南縣方向就能渡過烏江了。
聽到有希望,眾人都很高興。抵達山頂時他們也在感慨,困牛山果然如向導所說的陡峭,很多地段只能容納一兩個人爬過去。
當他們準備開始利用藤蔓往下爬時,身后傳來槍聲——敵人陰魂不散又追過來了。
52團團長田海清見狀讓師長龍云率一半人趕緊往下爬,自己帶剩余人掩護。龍云起初不肯,但田海清態(tài)度堅決。那樣的環(huán)境下,多耽擱一秒就多一分兇險,最終龍云就帶著200余人先行。
因占據(jù)地利,紅軍得以將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拖住,可惜激戰(zhàn)中田海清不幸犧牲。
敵人久攻不下,心中焦急,竟搞出陰狠手段,從甘溪槽村抓來大量無辜村民做“肉盾”開道。紅軍見此目眥欲裂,作為人民的軍隊,他們自然不愿向人民開槍,因此當國民黨軍推著人前進時,紅軍都是對空鳴槍。
一開始敵人還有所忌憚,但發(fā)現(xiàn)紅軍不會攻擊他們后,就越做越過分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紅軍指戰(zhàn)員們互相對視,接著做了最后的抉擇——將槍都損毀,一同往山崖下跳。
有些被逼著上山的村民登頂時正好看到這一幕,他們知道紅軍的做法是為了誰,紛紛哭著求紅軍不要跳。敵人同樣也很驚訝,不敢相信真的有人會為了素不相識的百姓,情愿犧牲自己。
敵人攻上了山,村民對他們而言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人回去后哭著說了剛才發(fā)生的事,甘溪槽村傾巢出動去山崖下尋找可能的幸存者。
當村民們抵達山崖下的黑灘河河谷時,只見壯烈犧牲的紅軍有一百余位,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眾人紛紛大哭,將遺骸收殮起來就近安葬。有幾位紅軍跳崖時被藤蔓纏住還有生機,被帶回村里救治。
可是沒過幾天,國民黨軍收到消息又沖回村里,見到傷員都抓起來逼供,詢問誰是龍云。這些紅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紛紛回答:我就是龍云。皆不幸遇害。
只有一個年紀很小的司號員因傷勢過重還在昏迷當中,敵人本來也想將他殺害,村民們全都站出來指責:他還是個孩子,這都要殺是會遭天譴的。敵人看這名紅軍年紀尚幼,又只剩半條命,就沒有動手。
這個當年的孩子名叫何步榮,他是困牛山壯舉中唯一幸存的人,等他稍微康復,已沒有部隊的消息。村民陳國善將他收養(yǎng)后就改名叫陳世榮,從此在甘溪槽村生活了一輩子,2001年去世。
在山上掩護的紅軍幾乎全部犧牲,先一步撤離的紅軍也遭遇了滅頂之災,敵人并未放棄追擊。1934年10月25日,部隊被打散、18師師長龍云負傷被俘。
敵人想對其勸降,但龍云誓死不從,輾轉長沙、南昌、九江、武漢等地關押,始終沒有屈服。最終在1936年3月,他因受盡折磨而犧牲,年僅3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