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中,賀老總古道熱腸、又具備極高的黨性原則,在軍內威信一直很高,可以說無人不服。許多讀者談起賀老總,都能感受到他那種由內而外的正氣,卻又說不上這種感覺具體從何而來。其實也不用講大道理,只需要舉兩個戰(zhàn)爭年代的具體用人案例,你就會清楚知道老總是怎樣的人。
紅軍長征過程中,二方面軍在1936年甘孜會師后不久,正式確立番號。其實此前一段時間,紅二、紅六兩個軍團就是一起行動的,本來賀龍是紅二軍團長,方面軍建立后,他升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是兩個軍團的共同領導。
甘孜會師時,出身紅一方面軍、此前又被迫跟隨左路軍南下的將領陳伯鈞,經(jīng)過組織研究,被交流到賀龍麾下,出任紅六軍團長。這個職務非常突出,算是“位高權重”了,老總手下總共只有兩個主力軍團,卻毫不猶豫地任用了此前從沒見過面的陳伯鈞,讓他負責執(zhí)掌其中一個。
陳伯鈞參加過1927年秋收起義,紅軍早期多次在逆境中支持過教員,他既能打仗、革命立場也很堅定。賀龍聽朱老總、劉伯承仔細介紹過這名同志后,當即認可并稱贊陳伯鈞的品行,同意對他委以重任。這個決定耐人深思:陳伯鈞再怎么優(yōu)秀,畢竟老總之前都沒見過這個人?。?/p>
通常執(zhí)掌重兵多年的高級將領,是很看重部隊領導權的,而賀老總忠于組織,對軍權并不迷戀,他胸懷寬廣異常無私,為了維護紅軍隊伍團結、確保長征勝利,老總樂意接收來自老中央紅軍的干部,這本身就是一種革命立場的展現(xiàn)。不光陳伯鈞,一起過來的還有另一位開國上將彭紹輝,彭紹輝出任紅六軍團參謀長。
而在抗戰(zhàn)初期,還有第二次用人案例,更令人感慨。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前面說到的陳伯鈞,作為原紅六軍團主官,理所當然地成為120師359旅首任旅長;那358旅的旅長,該由紅二軍團將領擔任吧?
正常來說是這樣的。賀龍老部隊里,有一位他非常欣賞的部下,叫盧冬生。可因為一些主客觀原因,原本被組織確定為358旅旅長人選的盧冬生,堅持要治病療養(yǎng)、后來還去了蘇聯(lián)學習,賀老總親自勸說也沒有用。但旅長必然要有,盧冬生不上任,那就選其他將才。
經(jīng)過一番斟酌,中央安排張宗遜同志挑起重擔,事先自然也跟賀龍進行了充分溝通。賀老總沒有二話,同意張宗遜任職。張宗遜跟陳伯鈞一樣,也是參加秋收起義、從井岡山出來的干部,是典型的中央紅軍名將。要知道紅二軍團跟紅六軍團,多少還有些區(qū)別,這支部隊是賀龍在湘鄂西根據(jù)地,一手拉起來的。因此1937年張宗遜接管隊伍,比一年前陳伯鈞執(zhí)掌紅六軍團,更加能體現(xiàn)老總的高尚品質。
并且張宗遜擔任358旅旅長,一干就是8年之久,到抗戰(zhàn)完全勝利時,該旅旅長還是張宗遜,他自始至終跟賀龍配合得很好,老總對張宗遜的能力稱贊有加。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張宗遜成為西北野戰(zhàn)軍第一副司令員,幫助彭總統(tǒng)領大軍,而西野的底子正是賀龍曾經(jīng)執(zhí)掌的紅二方面軍、八路軍120師。
軍事生涯中,能夠先后兩次,把自己核心部隊里最關鍵的軍事主官崗位,交由其他體系出身的將領執(zhí)掌;并且真心實意地接納人才,領導隊伍一起戰(zhàn)斗,這就是開國元帥的風骨。如此老總,誰能不服?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zhàn)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yè)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jié)。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